人生三修:修心 修性 修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八章 养心:接受遗憾,在寂寞中开出美丽的花朵

人生有遗憾才真实

人生在世,没有谁的生活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会遇到或大或小的挫折和遗憾。人生不要太圆满,应该有个缺口让福气流向别人。

有一篇文章叫《懂了遗憾,就懂了人生》,写得真实而又透彻。

许多事情总是想象比现实美,相逢如是,离别亦如是。当现实的情形不按照理想的情形发展,事实出现与心愿不统一的结局时,遗憾便产生了。遗憾可以彰显出悲壮之情,而悲壮又给后人留下一种永恒的力量,也许生活带走了太多东西,可是却留下片片真情。有过遗憾的人,必定是感觉到深切痛苦的人,这样的人也必定真实地活过,付出过最真的心,用自己的行动演绎过至真至纯的情感,令人心动和感慨。

错过的一切如同错过的时光一样,无法找回,只是错过一点点,就会错过太多,或许还会错过一辈子,留下终生的遗憾。有时我们本可以轻易地拥有,然而却让它悄然溜走。记得以前看过一部电视剧《半生缘》,不否认男女主人公是真心相爱的,但命运与缘分的捉弄使他们各奔东西,多年以后他们再次相见,痛苦万分,追悔不及,只剩遗憾。也许世间最大的悲剧莫过于两个相恋的人不能牵手一生一世,正因为有了遗憾,那份情义才越发显得弥足珍贵,既浸入骨髓又超然永恒。又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如若他们真的走到了一起,朝朝与暮暮,相伴一生,白头偕老了,那又何来千古绝唱的凄婉?

不必再去说割舍不下什么,因为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了。美好的东西总是太多,我们不可能全部都得到,但对于已经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则不必再奢望什么。无缘的人总是留下遗憾,在那一个个熟悉的画面里凋零着各种情绪;在那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里,多想为它画上一个省略号,却在命运的无奈中被迫为它画下句号。与万丈红尘中的空望,洗却铅华之后的暗伤,将永远与对方形同陌路。

其实有许多感情从开始到结束,不管结果如何,只要有过这种让自己心灵为之震动的感觉就好,因为这本来就是一种富有,一个温暖的感情矿藏,一种生命中最厚重的拥有,毕竟曾经交换过彼此的快乐和寂寞。所以不要再难过,人总得面对醒来的一切。人世本无常,岁月流逝如梦一场,曾经的梦想和誓言如落叶般随风飘荡到不知名的地方,但我始终相信当初说它的时候是发自内心的。

在每个人的工作、生活、学习中都会或多或少的有遗憾,我想没有几个人会喜欢它,但是它确确实实又是生命中的收获,可以入心且无声,像长了翅膀,在偌大的心灵世界里自由飞翔。它可以是美好的回忆,也可以是痛苦的煎熬,带给人的是对生命更多、更深刻的感悟。没有经历过遗憾的人生是不完整的,遗憾是一种感人的美,一种破碎的美,因为有它,人世间一切的真、善、美才更值得称颂;因为有它,生命将更值得去回味;因为有它,才有了远走天涯的念想。

懂了遗憾,就懂了人生。在经历以后,我们才会学到很多,明白了许多,也成熟了许多。人生之路,一定不会总有枝繁叶茂的树,鲜艳夺目的花朵,蝶飞蜂舞的美好景色,一定会有阻挡去路的高山和荒凉的沙漠;人生之路,不一定会总有阳光照耀下缤纷的色彩,也会有阴天时的迷雾重重。生活不仅有灿烂的笑颜,还会有无言的泪水和无法轻松跨越的沟渠。

有些事情一旦错过了,就真的错过了,成了不可弥补的遗憾。而生命如果没有遗憾,没有波澜,就不会丰富多彩,也不值得回味。有遗憾的人生才是真实的人生,有遗憾的人生才能构造完美的人生蓝图。

人生如棋,落子不悔!人生的遗憾总是在所难免的,遗憾并不是敬而远之的东西,有遗憾才是一种完整。

所有的过去都是安详的历史

也许,在过去的日子里,你犯下了许多错误,使你觉得自己已经无可救药。但过去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如何把握现在和将来。要知道,法律的意义在于给犯错的人们一个忏悔、诚心悔过的机会,然后重新开始。

在新泽西州市郊的一座古老的小镇上有一所小学,在学校教学楼的最里面有一间光线昏暗的教室,有26个孩子被编在同一个班。这26个孩子都有过不光彩的历史:有人进过管教所、吸过毒,甚至有一个女孩子在一年里堕胎3次。家长们对他们束手无策,老师和学校也几乎对他们失去了信心。这个时候,一个叫腓娜的女教师被安排担任这个班的辅导老师。新学期开学第一天,腓娜没有像以前的老师那样,先对这些孩子训斥一顿,给他们来个下马威,而是给孩子们出了一道题。有这样3个候选人,他们分别是:

A迷信巫医,有两个情妇,嗜酒如命,有多年的吸烟史。

B曾经两次从办公室被赶出来,每天要睡到吃午饭时才起床,每天晚上都要喝许多白兰地,而且曾经吸食过鸦片。

C曾获国家授予的“战斗英雄”称号,有良好的素食习惯,有艺术天赋,偶尔喝点酒,青年时代从没做过违法的事。

腓娜给大家的问题是:“倘若我告诉你们,在上面这3人中间,有一位会成为名垂青史的伟人,你们认为最可能是谁?猜想一下,这3个人将来可能会有怎样的命运?”

对于第一个问题,可以想象,孩子们一致把票投给了C;第二个问题,大家也几乎一致认为,A和B将来肯定不会有好的结局,要么成为人人唾弃的罪犯,要么成为需要社会照顾的寄生虫,而C必定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肯定会成为伟大的人物。

然而,答案大大出乎孩子们的意料。“你们的结论也许符合一般的判断,”她说,“但实际上,你们都错了。这3个人大家都不陌生,他们是二战时期的三个大名鼎鼎的人物——A是富兰克林·罗斯福,他身残志坚,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连任四届总统的伟大人物;B是温斯顿·丘吉尔,拯救了英国的著名首相;C的名字同学们也很熟悉,他是阿道夫·希特勒,一个夺去了几千万无辜生命的法西斯头目。”孩子们都听得目瞪口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孩子们,”腓娜继续说,“你们的人生才刚刚迈出第一步,过去的错误和耻辱只能说明过去,真正能代表人一生的是现在和将来的作为。没有人是完人,连伟人也会犯错。走出旧日的阴影吧,从今天开始,努力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你们都将成为人人景仰的杰出人才。”

最终,这26个孩子的命运得以改变。

人总是在不断犯错的过程中长大的,别拿过去的错误惩罚自己,进而错过了新的发展机会。把自己的生活从命运手中抢回来,自己去掌控。

过去只是未来的积淀,不要再陷在过去的泥潭中无法自拔。机会永远在前方为你驻足,你需要做的只是勇敢前行。

完美不是心中虚幻的宝塔

人们总是对人生抱有一种力求完美的心态,凡事都要求完美。其实,我们大可卸下“完美”的枷锁,坦然地接受不完美。人生有不足才是一种圆满,因为不完美让人们有盼头、有希望。

在《百喻经》中,有这样一则可笑却发人深省的故事。

有一位先生娶了一个体态婀娜、面貌娟秀的太太,两人恩恩爱爱,是人人称羡的神仙美眷。这个太太眉清目秀,性情温和,美中不足的是长了个酒糟鼻子,好像失职的艺术家,对于一件原本足以称傲于世间的艺术精品,少雕刻了几刀,显得非常突兀怪异。这位丈夫对于太太的鼻子终日耿耿于怀。

一日他外出经商,行经贩卖奴隶的市场,宽阔的广场上,四周人声沸腾,争相吆喝出价,抢购奴隶。广场中央站了一个身材单薄、瘦小清癯的女孩子,正以一双汪汪的泪眼,怯生生地环顾着这群如狼似虎,决定她一生命运的大男人。这位丈夫仔细端详女孩子的容貌,突然间,他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好极了!这个女孩子的脸上长着一个端端正正的鼻子,他决定不计一切买下她!

这位丈夫以高价买下了长着端正鼻子的女孩子,兴高采烈地带着女孩子日夜兼程赶回家,想给心爱的妻子一个惊喜。到了家中,把女孩子安顿好之后,他用刀子割下女孩子漂亮的鼻子,拿着血淋淋而温热的鼻子,大声疾呼:

“太太!快出来哟!看我给你买回来的最宝贵的礼物!”

“什么样贵重的礼物,让你如此大呼小叫?”太太狐疑不解地应声走出来。

“喏!你看!我为你买了个端正美丽的鼻子,你戴上看看。”

丈夫说完,突然抽出怀中锋锐的利刃,一刀朝太太的酒糟鼻子割去。霎时太太的鼻梁血流如注,酒糟鼻子掉落在地上,丈夫赶忙用双手把端正的鼻子嵌贴在伤口处。但是无论丈夫如何努力,那个漂亮的鼻子始终无法粘在妻子的鼻梁上。

生活中,人们追求完美的心理,与故事中手拿利刃的丈夫一样。有时,人们苦心追求的完美根本不存在,如海市蜃楼,只是一个幻影。

人生确实有许多不完美之处,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缺憾,真正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道理虽然浅显,可当我们真正面对自己的缺陷和生活的不尽如人意之处时,却又总感到懊恼、烦躁。所以,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和生活中的遗憾,接受人生的不完美,是一件很难的事。

完美是心中的一座宝塔,你可以在心中向往它、塑造它、赞美它,但不可把它当作现实存在的东西,否则你将陷入无法自拔的矛盾之中。

不必事事、时时追求完美,十全九美的人生能为生活留下更多的希望。

有缺憾的人生,依然美丽

佛学里把这个世界叫做“婆娑世界”,翻译过来便是能容纳许多缺陷的世界。这个世界本来就是有缺憾的,如果没有缺憾,就不能称其为人世间。

生命本来就是不圆满的,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便不会苛求自己的生活,也不会苛求他人。只有懂得接受遗憾的人才会懂得去珍惜已拥有的一切。清朝李密庵主张“半”的人生哲学,日本有一派禅宗书道在挥毫泼墨时总留下几处败笔,这都是在暗示世间没有圆满完美。更有日本东照宫的设计者因为自觉设计太完美,恐怕会遭天谴,而故意把其中一根梁柱的雕花颠倒。

日剧《美丽人生》讲述的是平凡的杏子和佟二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女主角杏子的身体虽然有缺陷,却仍然勇于追求爱情。

佟二是一个很有才华的美发师,他在图书馆偶遇脚有残疾的图书管理员杏子。他邀请美丽的杏子为他的发型设计做模特,在两个人误会的产生和消除之间,他们相恋了。面对家人和朋友的不理解,面对种种困难的来袭,他们都守候着彼此。公路上的相识、图书馆的借书、红色的高跟鞋、好吃的拉面、游乐场的圈套、咖啡店的怄气、海边的发型屋……

佟二:“这个世界好美喔。从这个100公分的高度来看,这个世界好美。认识你之后的这几个月,我的人生就像是有星尘飞舞般闪耀。”

杏子:“在医院这个失眠的夜里,我写下这些,希望与你在一起时的种种能够让我战胜现在的痛苦。你所小心翼翼拯救下来的这个脆弱的生命,现在正一面祈祷着火苗不要熄灭,一面想着你,好想再见见你,再听听你的声音,再被你紧紧地拥抱,再被你宠爱,也想宠爱你。我的人生是属于我自己的,这件事是你教会我的,这个美丽的人生。”

“杏子的开朗,甚至让我遗忘了她身体的残缺。”观众说。

“这个笑着面对死亡的女孩,好美,美得让我嫉妒。”观众说。

当佟二遇见身体有缺陷的杏子之后,他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是杏子教会了他如何坦然面对生活,勇往直前地追寻自己的理想。虽然,最后杏子被病魔夺去了生命,但他们的爱情,依然那么美丽。

人生没有绝对完美,只有无限趋近于完美。缺憾的人生,依然美丽。

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

孤独是人类的本质。早在两千多年前柏拉图就写下了一则寓言:每一个人都是被劈开成两半的不完整的个体,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另一半,却不一定能找到,因为被劈开的人太多了。有时候你以为找到了,有时候你以为永远找不到。

所以,生命是一个不断接受孤独净化的过程。

20世纪印度著名的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孤独是一种完全与外界切断,没有明显理由而突然非常害怕的感觉。如果你的心中感觉什么都无法依赖,又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解除你这种自我封闭式的空虚,你就明白什么叫恐惧了,这就是孤独。”

孤独并非是在自己心情压抑,或是失恋的时候出现的,那种感觉只是空虚和寂寞,称不上是孤独。孤独是一种状态,是一种圆融的状态,真正的孤独是高贵的。当一个人孤独的时候,他的思想是自由的,他面对的是真正的自己。孤独者不管自己处于什么样的环境都能让自己平静,并自得其乐。

孤独可以提高一个人生活的质感,是人生必需的营养素,充实的人生往往都是在孤独中熬出来的。忍受孤独是一种能力,并非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具备的。人在孤独中有三种状态:一是惶惶不安、毫无头绪,一心想逃出来;二是渐渐习惯孤独,安下心来,建立起生活的秩序,用工作、读书或培养自己的兴趣来驱除孤独;三是喜欢时常来袭的孤独感,让孤独成为内心一片诗意的土壤,并诱发出关于生命、自我的深度思考和体验。

有人说:“我只是一个平凡人,忍受不了孤独的煎熬。享受孤独,那是哲学家们做的事。”可是,为什么你会没有理由地突然觉得非常害怕,会感觉到一阵莫名的空虚?你该怎么办?是任凭孤独的滋味噬咬着你的心灵,还是选择承认它、面对它?

蒋勋在谈论孤独的时候曾说:“当你被孤独感驱使着去寻找远离孤独的方法时,会处于一种非常可怕的状态。因为无法和自己相处的人,也很难和别人相处,无法和别人相处会让你有巨大的虚无感,会让你告诉自己:‘我是孤独的,我是孤独的,我必须打破这种孤独。’但是你忘记了,想要快速打破孤独的动作,正是造成巨大孤独感的原因。”

当孤独的痛苦笼罩你的时候,你应面对它、承认它,不要产生任何想逃走的意念。如果成功逃走了,你将永远也不会了解它,而它则会躲在一角伺机而动。反之,如果能了解孤独并且超越它,你就会发现根本不需要逃避孤独,于是也就不再有那种追求满足和娱乐的冲动了。因为你的心已经认识了一种不会腐败,也无法毁灭的圆满。

孤独感从来都不是一件坏事,人只有在孤独中,才能知晓人生的底蕴。

生命要耐得住寂寞

孤独是一种状态,寂寞是一种心境,寂寞可以决定人的命运。一个人忍受不了寂寞,就会想方设法寻求消遣,于是会朋友、逛街、打牌、看电视,就成了人们逃避寂寞的最好方法。寂寞本没有过错,只有害怕它的人才会觉得难以忍受。

寂寞如一面镜子,人们通过它可以照见自己、发现自己。人们可以在寂寞的围护中和另一个“自己”对话,那是真正的独白。

季羡林先生曾写过一篇散文《马缨花》,描绘了自己对寂寞的体味:“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孤零零一个人住在一个很深的大院子里。从外面走进去,越走越静,自己的脚步声越听越清楚,仿佛从闹市走向深山。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20世纪30年代,季先生独自一人前往德国求学,对故乡及亲人的思念只能深埋心中。但在德国十余年间,他没有被寂寞打垮,从最开始的人生地疏,到后来的慢慢适应,潜心求学,屡遇良师,学识大有长进,人生阅历也有所增多,只是身边少了亲人的陪伴。即使回国之后,由于工作原因,季先生多半也是过着独身生活,直到1962年,妻子彭德华从济南搬到北京来,季先生数十年的单身生活才算结束,他说:“总算是有了一个家。”

季先生从来没有把寂寞当作问题,而是在与寂寞相处的同时,丰富自己的内心。现在许多人抱怨生活的压力太大,内心感到烦躁、不得清闲,于是,追求清静成了他们的梦想,但他们又害怕寂寞,想尽办法逃离。

刚刚大学毕业的小张是从农村出来的,开始走上工作岗位时拿到的薪水还算不错。但是,他给自己施加的心理压力很大。因为他从小家境贫寒,父母终日在田地里辛苦耕作,用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钱供他读书,因此他一直希望能够有朝一日在城里买房接父母来住。虽然他的生活已经很节约了,但是每月将房租、饭钱、交通费、通讯费等这些生活必需费用扣除之后,几乎所剩无几。而城里的房价飞涨,物价也在上涨,使他心境难以平静。这使得他萌生了跳槽的念头,于是他开始四处搜集招聘信息,希望能够跳到一家薪水更高的公司。

可以想象,他有了这个念头,就很难专心工作。不久,他的上司就觉察到他的问题,他做的方案漏洞百出、毫无新意,甚至出现很多错别字,明显看出是在敷衍了事,没有用心去做。于是,上司找他谈话,不料刚批评几句,小张不仅没有承认自己的问题,反而质问上司:“你给我这么点薪水,还希望我能做出什么高水平的方案来!”上司这才意识到,小张原来的情绪源自薪水低。他并没有生气,反而平静地告诉小张:“公司里的薪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你做出了业绩,薪水自然会上去的。真正决定你薪水的不是公司也不是老板,而是你自己。”但是,小张根本听不进去,一怒之下,刚工作不到半年的他毅然决定辞职不干了。

辞职后,他开始专心找薪水高的工作,凭着他的聪明才智,他很快又应聘到另外一家公司,这家公司的薪水比之前的公司高出了1000元,这让小张庆幸自己的跳槽非常明智。刚工作3个月,小张偶然从同事那里了解到,同行业里的另一家公司薪水普遍要比现在的公司高。这使小张本来平静的心又一次地波动起来,他又开始关注另外一家公司的消息。本来他所在的公司打算委任一项重要的项目给他,要出差到外地的分公司半年,虽然辛苦,但是能够为以后在公司的晋升奠定基础。

但是,小张一心想要跳到另一家公司,根本无心继续待下去,拒绝了这个在别人看来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小张在公司老板的眼里下留了不思进取的印象。金融危机袭来的时候,公司裁员,小张不幸被裁掉。当他再去找工作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公司都会问他同一个问题:“为什么你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换了3份工作?”

生活的压力和尽早出人头地的念头,让小张变得浮躁,耐不住低薪的寂寞。如果能暂时放下心中的惦念,真心体味,其实寂寞并不可怕,工作上的寂寞至少能让我们意识到自我的存在,明白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耐得住寂寞是一种难得的品质,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长期的艰苦磨炼和凝重的自我修养、完善。耐得住寂寞是一种有价值、有意义的积累,耐不住寂寞则是对宝贵人生的挥霍。

在耐得住寂寞的时间里成就非凡的人生。

静心,让人生的美景为你停留

“我这两年一直心神不定,老想出去闯荡一番,总觉得在我们那个破单位待着憋闷得慌。看着别人房子、车子、票子都有了,心里慌啊!以前也做过几笔买卖,都是赔多赚少。我去摸奖,一心想成个暴发户,可结果花几千元连个声响都没听着,就没有影了。后来又跳了几家单位,不是这个单位离家太远,就是那个单位专业不对口,再就是待遇不好,反正找个合适的工作太难啊!天天像无头苍蝇一般,我心里很不踏实,闷得慌。”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面对前途心神不宁、焦躁不安的人,这是现代人典型的躁动心理。其实,心稳了,人生也就稳了。

静心就是让心安静下来。

佛经上说:“静心投入乱念里,乱念全入静心中。”静心仿佛明矾,投入乱念的污水之中,霎时污垢沉淀,清澈见影。儒家说:“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心是我们身体的王,具有至高无上的指挥权。

父子俩一起耕作一片土地。一年一次,他们会把粮食、蔬菜装满那老旧的牛车,运到附近的镇上去卖。但父子二人相似的地方并不多,老人家认为凡事不必着急,而年轻人则性子急躁、野心勃勃。

一天清晨,他们套上牛车,载满一车子的粮食、蔬菜,开始了旅程。儿子心想他们若走快些,当天傍晚便可到达市场。于是他不停地催赶拉车的牛,要牲口走快些。

“放轻松点,儿子,”老人说,“这样你会活得久一些。”

“可是我们若比别人先到市场,我们便有机会卖个好价钱。”儿子反驳道。

父亲不回答,只把帽子拉下来遮住双眼,在牛车上睡着了。年轻人很不高兴,愈发催促牲口走快些。他们在快到中午的时候,来到一间小屋前面,父亲醒来,微笑着说:“这是你叔叔的家,我们进去打声招呼。”

“可是我们已经慢了半个时辰了。”儿子着急地说。

“那么再慢一会儿也没关系。我弟弟跟我住得这么近,却很少有机会见面。”父亲慢慢地回答。

儿子生气地等待着,直到两位老人悠闲地聊足了半个时辰,才再次启程。这次轮到老人驾牛车,走到一个岔路口,父亲把牛车赶到右边的路上。

“左边的路近些。”儿子说。

“我晓得,”老人回答,“但这边路的景色好。”

“你不在乎时间?”年轻人不耐烦地说。

“噢,我当然在乎,所以我喜欢看漂亮的风景,把时间都用来享受。”

蜿蜒的道路穿过美丽的牧草、野花,经过一条清澈河流——这一切年轻人都视而不见,他心里十分焦急,他甚至没有注意到当天的日落有多美。

他们最终也没有在傍晚前赶到。黄昏时分,他们来到一个宽广、美丽的大花园,老人呼吸芳香的气味,聆听小河的流水声,把牛车停了下来,说:“我们在此过夜好了。”

“这是我最后一次跟你做伴,”儿子生气地说,“你对看日落、闻花香比赚钱更有兴趣!”

“对,这是你这么长时间以来所说的最好听的话。”父亲微笑着说。

几分钟后,父亲开始打呼噜,儿子则瞪着天上的星星,长夜漫漫,好久都睡不着。天不亮,儿子便摇醒父亲。他们马上动身,大约走了一里路,遇到一个农民正在试图把牛车从沟里拉上来。

“我们去帮他一把。”老人低声说。

“你想浪费更多时间?”儿子有点生气了。

“放轻松些,孩子,有一天你也可能掉进沟里。不要忘了,我们要帮助有需要的人。”

儿子生气地扭头看着一边。

等到这一辆牛车回到路上时,天已是大亮了。突然,天上闪出一道强光,接下来似乎是打雷的声音,群山后面的天空变得一片黑暗。

“看来城里在下大雨。”老人说。

“我们若是赶快些,现在大概已把货卖完了。”儿子大发牢骚。

“放轻松些,这样你会活得更久,你会更享受人生。”老人劝告道。

到了下午,他们才走到俯视城镇的山上。站在那里,看了好长一段时间,两人都不发一言。

终于,年轻人把手搭在老人肩膀上说:“爸,我明白您的意思了。”

他让牛车掉头,离开了那个从前叫做广岛的地方。

“放轻松些,这样你会活得更久,会更享受自己的人生。”这是老人对儿子说的话,其实,从旅途一开始,老人就在不断地暗示儿子静下心来,看看周边的风景。只是儿子急着卖货,只看到路途的长短。就像有些人的生命,根本就不属于自己,只是随着环境团团转。

一个富翁提供了非常优厚的一份奖金,希望有人能画出最平静的画,以便自己在心情烦躁时能拿来缓解情绪。许多画家都来尝试,富翁看完所有的画,只有两幅他最喜欢。

一幅画是一个平静的湖,湖面如镜,倒映出周围的群山,上面点缀着如絮的白云,大凡看到此画的人都同意这是描绘平静的最佳图画。

另一幅画有山,但都是崎岖和光秃的山,上面是愤怒的天空,下着大雨,雷电交加。山边翻腾着一道涌起泡沫的瀑布,看来一点都不平静。但当富翁靠近看时,他看见瀑布后面有一个小树丛,其中有一个母鸟筑成的巢。在怒奔的水流中间,母鸟坐在它的巢里——完全平静。

富翁选择了后者,奖金给了画这幅画的画家。

富翁在选择画作的时候,已经读懂了画家的意思:真正的平静来自内心,与外在的环境无关。

当你的内心处于平静时,你看青山,青山会给你力量;你凝望山谷,每一片叶子都在向你讲述生命的秘密;你望蓝天,会看见云彩变幻成永恒的城堡;你听溪水潺潺,好像向你细诉每一颗水滴的故事。

一个人想退到更安静、更能免于困扰的地方,莫过于退入自己的灵魂里面,特别是沉浸在平静无比的思绪里。

与自己对话,让外在的东西慢慢沉淀

当今社会,浮躁之风盛行,在人们急功近利地追求财富的时候,往往忽视了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求学的时候,我们盲从地选择了别人认为最有潜力的专业;求职的时候,我们故意不去关注内心喜欢什么,而选择那些大众看好的热门职业;甚至在结婚的时候,以经济、地位的好坏来选择结婚的对象。

许多人的耳朵里总是塞着耳机,把音量调到听不到外界的声音,好像很害怕被外界的事物打扰,想极力维持着自己内心的安静。但奇怪的是,他们一回到家就打开电视、打开电脑,却不看也不听,只是喜欢有个声音在身边。或许我们需要自我检视一下,在没有声音的状态下,我们可以安静多久?没有电话、电视、电脑的环境中,可以怡然自得多久?

“你有没有试过安静地坐着,注意力不集中在任何事物上,也不费力去集中注意力,只是让你的心非常安静,非常安静?这时候,你会听见所有的声音,不是吗?你听见远处的、近处的以及极近的声音,也就是说,你听见了所有声音。你的心不限制于窄小的频道里,如果你能依照这个方式放松地倾听,而没有任何压力,你就会发现一种惊人的变化在心底出现。这种变化不需要你的意志力,不需要你去强求,在这种变化中存在着极大的美及深刻的洞察力。”这是克里希那穆提在他的著作《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中对世人所说的话。

给自己一点独处与静思的时间,与自己的心灵对话,这有助于我们追求内在的平静。留给自己的空间并不需要太大,独处并不需要太多的时间,只有当你把心中所有积累的固执想法全部消除,摆脱所有的坏习惯,心才不至于被原有的思想所禁锢。

伊斯华伦在他的书《征服心灵》中说,“在深沉的冥想中,我们的心灵是静止、宁静而澄静的。这是我们童稚时期的天真状态,借此我们才知道自己是谁,以及生命的目的是什么”。

为自己留下一个冥想的空间,与心灵开始一次长谈。

生命就在一呼一吸间

生命究竟是什么?有人说是一个等死的过程,如果是这样,生命的意义何在?既然知道最终的归途都是从这个世界消失,那为什么我们还要滋补身体,保全生命?因为在这一呼一吸的生命之中,有着生的喜悦与失去的痛苦,有幸福的美妙感觉。

德国画家里克特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新年的夜晚,一位老人伫立在窗前。他悲戚地举目遥望苍天,繁星宛若玉色的百合漂浮在澄静的湖面上。老人又低头看看地面,几个比他自己更加无望的生命正走向它们的归宿——坟墓。

老人在通往那个地方的路上,已经消磨了60个寒暑。在那旅途中,他除有过失望和懊悔之外,再也没有得到任何别的东西。他老态龙钟,头脑空虚,心绪忧郁。

年轻时代的情景浮现在老人眼前,他回想起那庄严的时刻,父亲将他置于两条道路的入口——一条路通往阳光灿烂的升平世界,田野里丰收在望,柔和悦耳的歌声四方回荡;另一条路却将行人引入漆黑的无底深渊,从那里流出来的是毒液而不是泉水,蟒蛇到处蠕动,吐着舌箭。

老人仰望夜空,苦恼地失声喊道:“青春啊,回来!父亲哟,把我重新放回人生的入口吧,我会选择一条正路的!”可是,父亲以及他自己的青春时代都一去不复返了。

他看见阴暗的沼泽地上空闪烁着幽光,那光亮游移明灭,瞬息即逝,那是他轻抛浪掷的年华;他看见天空中一颗流星陨落下来,消失在黑暗之中,那是他自身的象征,徒然的懊丧像一支利箭射穿了老人的心脏。他记起了早年和自己一同踏入生活的伙伴们,他们走的是高尚、勤奋的道路,在这新年的夜晚,载誉而归,无比快乐。

高耸的教堂钟楼鸣响了,钟声使他回忆起儿时双亲对他这浪子的疼爱。他想起了困惑时父母的教诲,想起了父母为他的幸福所进行的祈祷,强烈的羞愧和悲伤使他不敢再多看一眼父亲居留的天堂。老人的眼睛黯然失神,泪珠儿潸然坠下,他绝望地大声呼唤:“回来,我的青春!回来呀!”

老人的青春真的回来了。原来,刚才那些只不过是他在新年夜晚打盹时做的一个梦。

尽管他犯过一些错误,但眼下还年轻,他虔诚地感谢上天,时光仍然是属于他自己的。他还没有坠入漆黑的深渊,尽可以自由地踏上那条正路,进入福地洞天,丰硕的庄稼在那里的阳光下起伏翻浪。

这是一个返老还童的梦,而现实中人生的入口只有一个,只能进入一次。生命的时光属于自己,在出发之前我们要认定前行的方向,像向日葵一样,迎着太阳,开出最灿烂的花。

生命就在一呼一吸之间,学会专注,更要懂得坚持。

为心灵找一个更好的出口

有一天,珍妮整理旧物,偶然翻出几本过去的日记。日记本的纸张有些发黄了,字迹透着年少时的稚嫩。她随手拿起一本翻看,“今天,老师公布了期末成绩,我万万没有想到,我竟然考了第五名,这是我入学以来第一次没有考第一,我难过地哭了,晚饭也没有吃,我要惩罚自己,永远记住这一天,这是我一生最大的失败和痛苦。”看到这里,珍妮自己忍不住笑了,她已经记不得当时的情景了,也难怪,自离开学校后这十几年所经历的失败与痛苦,哪一件不比当年没有考第一更重呢?

翻过这一页,再继续往下看。

“今天,我非常难过,我不知道妈妈为什么那样做?她究竟是不是我的亲妈妈?我真想离开她,离开这个家。过几天就要选择大学了,我要申请其他州的大学,离家远远的,我走了以后再不回这个家了!”

看到这,珍妮不禁有些惊讶,努力回忆当年,妈妈做了什么事让自己那么伤心难过,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又翻了几页,都是些现在看来根本不算什么的事,可是在当时却感到“非常难过”、“非常痛苦”或“非常难忘”,看了觉得好笑。珍妮放下这本又拿起另一本,翻开,只见扉页上写着:“献给我最爱的人——你的爱,将伴我一生!我的爱,永远不会改变!”

看了这一句,珍妮的眼前模模糊糊地浮现出一个男孩的身影。曾经她以为他就是自己生命的全部,可是离开校门以后,他们就没有再见面,她不知道他现在在哪儿,在做什么,她只知道他的爱没有伴自己一生,而她的爱,也早已经改变。

在回首往事的时候,我们才发现曾经以为最重要的事和物都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甚至有些都已经被遗忘了。时间可以淡化一切,可以包容一切,失败都可以转化为成功,痛苦也可以转化为幸福的记忆。所以,无论遭遇什么样的挫折和变故,我们都要以轻松、豁达的心态来看待。

在追忆似水年华的同时,为自己的心灵找一个更好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