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研制出能学习的电脑程序吗?
用过电脑的人都知道,电脑其实很笨,它虽然能保存一整部工具书,却不理解书中的内容。它虽然能识别通过麦克风输入的词语,并在屏幕上正确显示出来,却不知道词语的意思。
几十年来,信息学家在“人工智能”领域不断进行研究,希望有朝一日能让计算机程序真正理解人类的表达。虽然这一研究的进展很慢,但很多程序已能够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编曲、绘图,还有一些电脑程序则能提供专业的经济或医学建议。
目前,最接近“超越人类”这一目标的是电脑程序“深蓝”,1997年它击败了国际象棋大师加里·卡斯帕罗夫。但深蓝也不算智能程序,它只是计算速度快,能每秒计算2亿步,然后选出最有利的走法。
卡斯帕罗夫当然无法每秒计算2亿步走法,但和其他象棋师一样,他却能在少量步法中选择自己认为最理智的一种。他可以不去考虑几百万步其他走法,只将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的地方,因为他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也许,对计算机的研究就应从这一点出发。要想制造出能思考的电脑,仅仅保证其计算速度快还不够,仅仅拥有大量知识也不够。
20世纪90年代,信息学家发现,电脑程序不应该模拟受过教育的成年人,而应该模拟儿童。儿童还没有掌握太多知识,但是却能够迅速学习新东西。他们能在很短时间内学会说话,学会跑步,这是功能强大的机器人和电脑做不到的。
当孩子学习说话的时候,他们总在重复听到的词语。比如,很多孩子并不是第一次就能正确发出“妈妈”这个音,也许他们说的是“爸妈”或者是“阿妈”。这种情况下,父母会不断重复正确发音,直到孩子也发出正确的音。用同样的方法,孩子学会了其他所有词语,不仅从父母那里学到了词语的发音,还学到了词语的意思和使用环境。
理论上讲,电脑程序也能拥有相同的功能,能和孩子一样接受“培训”,学会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经验能帮助它们更快地解决问题。但现在这类程序还处于起步阶段,这将是个漫长的过程。
但是人类智能还受到情绪的影响,虽然我们自认为是能理智控制自我的生物。从这个角度看,也许情感也是智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真是这样,智能电脑也应该拥有感情才对。
可以想象向智能电脑程序植入感情元素,当它成长到“足够成熟”并且学会了一定的东西之后,也能拥有感情生活。
很多科学家都在探讨一个话题,他们认为电脑程序永远无法像人类一样思考,它们只能模拟人类行为。还有一些科学家则认为,电脑程序有一天也会成为能思考的生物。这些科学家提出,很多时候人类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感受和思想,例如我们从来无法肯定那些看到喜剧发笑的人是真的觉得剧情有趣,还是假意表示出对喜剧的欣赏。对人工智能的研究也许能让我们在更加了解机器的同时,也更加了解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