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L波段EDFA及C+L波段应用
C波段波长范围为1 530~1 560 nm,为了增加每对光纤的传输容量,一种办法是扩展放大器波长范围到1 560~1 610 nm,人们称之为L波段。
第2.1.1节已介绍了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的工作原理,本节用图2-6(b)进一步解释长波长EDFA的工作原理。能级E是由许多斯塔克子层能级组成,掺铒离子吸收泵浦光后,从基态能级4I15/2能级升至激活态4I11/2能级。但激活态是不稳定的,激发到激活态能级E3的铒离子很快返回到能级E2。当处于4I13/2最下面子层的铒离子返回基态4I15/2最上面子层时,产生光子能量∆EL等于亚稳态4I13/2最下面子层和基态4I15/2最上面子层能级差的信号光子,使信号光放大,获得增益。因为该能级差∆EL小于C波段EDFA对应的能级差∆EC,所以该光子的波长λ=1.239/∆EL μm[7]比C波段EDFA的长。很显然,长波长放大器对应受激亚稳态4I13/2(E2)最低子层能级和基态4I15/2(E1)最上面子层能级的差[97]。为了比较,图2-6(a)也给出C波段EDFA的能级图。
L波段信号铒离子基态吸收比受激发射少,信号光子几乎没有被铒离子吸收,所以该EDFA具有低的噪声指数,虽然平均铒离子数反转也少。其缺点是与C波段EDFA相比,只有少数几个斯塔克(Stark)能级子层参与工作,而L波段增益频谱洞穴效应(见图2-5)也比C波段的大(几乎是三倍),所以L波段EDFA对温度的敏感性也比C波段的高。
图2-6 硅光纤中的铒离子能级
当掺铒光纤铒离子反转平均减少到接近40%时,光纤放大器信号波长就转移到长波长。此时,放大器变成在C波段吸收铒离子,而在L波段提供信号增益。
通常,为了减小与光纤长度有关的损耗和非线性效应,L波段EDFA掺铒(Er)浓度是C波段的4倍。为了避免掺铒浓度高带来的噪声代价,EDFA也相应提高了共掺Al的浓度,同时,共掺Yb(1 480 nm泵浦)、La和Bi[97]。这样,通过适当调整设计的EDFA,可以获得L波段放大。图2-7(a)表示L波段EDFA增益频谱特性的实测曲线,掺杂光纤长度最佳化,以便提供10 dB的增益。
然后,并行安排两个EDFA,一个是C波段放大器,另一个是L波段放大器,这样就得到了C+L波段放大器。在输入端,C+L波段放大器通信系统要设置一个光解复用器,分开两个波段;在输出端,再设置一个复用器,将两个波段复用在一起,如图2-7(c)所示。复用/解复用可用光耦合器实现,因为C波段EDFA对L波段的信号不放大,反之亦然[3]。
图2-7 C+L波段EDFA在系统中的使用
图2-7 C+L波段EDFA在系统中的使用(续)
利用这种技术,210×10 Gbit/s WDM信道信号在色散管理光纤(DMF,Dispersion Managed Fiber)上已传输了7 221 km。
由于传输光谱很宽,要求使用色散管理光纤(DMF),以避免在复用器中心产生更多的四波混频分量。而且,DMF允许使用NRZ调制格式。
实验表明,300×10 Gbit/s WDM信号使用NRZ调制,在DMF上传输了7 380 km。C波段(1 529.94~1 560.00 nm)有152个信道,L波段(1 573.92~1 604.88 nm)有148个信道,共60 nm光带宽。300个波长信道信号分成10组,分别送入10个不同的NRZ调制器。该系统实验结果如表3-7所示。
另外一个实验表明,44 Tbit/s信号用C+L波段EDFA放大,在9 100 km线路上进行了传输实验,平均Q参数达到4 dB,频谱效率493%(4.93 bit/s/Hz),总EDFA输出功率20.5 dBm(ECOC 2013 PD3-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