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急性黄疸型肝炎
【验案举隅】
杜某,男性,32岁,新疆兵团皮革厂工人。1968年9月19日初诊。
主诉及病史:
发热、乏力、食欲不振1周,渐见呕恶尿黄,皮肤发黄,而诊为“急性黄疸型肝炎”,于1968年6月29日为传染科收住,给予维生素B 1、C,酵母片,肝B 12片治疗。8月9日复查肝功示:锌浊度试验(ZnTT):10U,麝香草酚浊度试验(TTT):4U,谷丙转氨酶(GPT):526U,加用牛黄上清丸、复方胆碱片、肝宁片治疗。9月6日复查肝功:CCF:+++,ZnTT:10U,TTT:12U,GPT:400U。因收效缓慢,邀李老会诊。
诊查:
肝区叩击痛,食眠差,时呃逆气促,大便日二、三次,不甚稀,舌白,脉细弦缓。
辨证:
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胁痛。肝胆湿热,脾虚失运。
治法:
清肝利胆,健脾和胃。
处方:
柴胡、炒白术、当归、白芍、茯苓、龙胆草、茵陈、黄芩、山栀、陈皮、姜半夏各9g,干姜1.5g,大枣3枚,炙甘草3g。日1剂,水煎服。
10月23日二诊:
服上方及上方稍肆加减方30剂,诸症日渐好转及至消失,肝功复检:CCF:++,ZnTT:8U,TTT:6U,GPT:80U,临床痊癒出院。
1971年8月16日,出院后上方去陈皮、半夏,茵陈加量至25g,益以丹参、垂盆草、鸡骨草各15g,五味子10g,麦芽30g,服药56剂,肝功复查完全恢复正常。随访3年,未见任何异常。
【按语】
该患系湿热邪气蕴结肝胆,胆汁排泄不畅故见巩膜及肌肤黄染;肝失疏泄,脾胃健运失常故食欲不振、呕恶;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运失常,气血生化不足故见乏力。李老遣用茵陈蒿汤、逍遥散增损。方中柴胡、炒白术、茯苓、陈皮、大枣、炙甘草疏肝健脾和胃,清热利湿,疏肝和;当归、白芍养血柔肝;龙胆草、茵陈、黄芩、山栀清肝利胆,清热化湿;姜半夏、干姜除湿降逆止呕。药证合辙,诸症自已。但遗留CCF、GPT尚偏高,即予原方去陈、夏,茵陈加量至25g,加垂盆草、鸡骨草清利肝胆湿热;麦芽疏肝益胃;五味子敛肝且有杜绝转氨酶降至正常后之再“反跳”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