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开放骨折及并发症治疗病例精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病例1-7

【主诉】

患者男性,41岁。主因右小腿被石块砸伤3小时,患肢出血,不能活动,于2008年5月入院。

【体格检查】

血压:110/70mmHg,心率:110次/min。右小腿中部内侧有20cm×15cm创面,创面中度污染,小腿肌肉和胫骨外露,右足血运稍差,皮温略低,足背和胫后动脉搏动触摸不清(图1-7-1),其他部位未见异常。
图1-7-1 术前伤口外观

【影像学检查】

X线片示右胫骨中段节段性骨折,近骨折端有一蝶状骨片,腓骨为多段骨折(图1-7-2)。
图1-7-2 术前X线片右胫骨中段节段性骨折,近骨折端有一蝶状骨片,腓骨为多段骨折

【诊断】

右胫腓骨多段开放骨折(GustiloⅢB型或GustiloⅢC型)。

【治疗】

行急诊清创术,术中先将创口向小腿远近端延长,直至皮肤脱套的终止处。翻开皮瓣,清除坏死皮缘和皮下组织,去掉坏死肌肉,见胫骨远近端皆有骨膜覆盖。中央蝶状骨块和比目鱼肌相连,且蒂部较宽。冲洗伤口后,将骨折复位,行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蝶状骨片复位后,分别用2枚3.5mm皮质骨螺钉、1枚2.0mm克氏针将骨折片和骨折远、近端固定)。外固定时,胫骨远、近端各固定2枚外固定针,中间骨段固定1枚外固定针(图1-7-3a)。固定完毕后,伤口部分缝合(图1-7-3b)。放松止血带后,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可触及搏动。包扎伤口,手术完毕。术后第3天,患者拒绝进一步治疗,自行出院。
术后14个月来诊,自述出院后自行定期换药,未行植皮,4个半月后创面自行愈合,半年后可扶双拐独立行走。查体示创面愈合良好,无感染迹象,皮温不高,近端外固定针道有轻度渗出,行走正常,踝关节背伸略受限(图1-7-4a),X线片示右胫骨中段骨折愈合良好(图1-7-4b)。

【经验与体会】

1.本患者入院时最初诊断为GustiloⅢB型或GustiloⅢC型骨折,实际清创固定后发现,外露骨折皆有骨膜覆盖,可通过肉芽生长和植皮使创面闭合,不需要皮瓣修复创面,另外,骨折复位后,右足动脉搏动自行恢复,所以最终诊断为GustiloⅢA型损伤。入院时患肢远端动脉触摸不清,可能和骨折明显移位、血管扭曲有关,骨折复位后动脉搏动自行恢复。如有需要修复的动脉损伤,则为GustiloⅢC型损伤,可见入院时的损伤分型可能并不准确,有时在术后需要调整。
2.清创的第一步应是扩大伤口,即将伤口周围潜行脱套的皮肤彻底切开,直到脱套返折处,这样才能显露清楚,做到彻底清创。
3.骨折端的骨块如与肌肉相连,有血液供应即为活性骨块,应保留和骨块相连的软组织蒂,骨片复位后用拉力螺钉固定,最后再用外固定架固定。此方法即为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其固定强度明显优于单纯外固定,尤其适用于骨折端为斜形、螺旋形或断端有带蒂骨块的骨折。
4.如果患者胫骨近端骨折处蝶状骨块完全游离,无软组织相连即为死骨,则应毫不犹豫地予以去除,以避免伤口感染。形成的骨缺损可用胫骨短缩延长、骨搬移或开放植骨等方法进行修复。也可应用Masquelet技术修复骨缺损,即在第二次清创后,将外固定架调到小腿前外侧,在骨缺损处放入含抗生素骨水泥团块,并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覆盖创面,8周后取出骨水泥,行植骨修复骨缺损。
图1-7-3 术中情况
a.骨折行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b.伤口部分闭合
图1-7-4 术后14个月随访
a.创面愈合好,行走正常;b. X线片示胫骨骨折愈合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