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
新生儿硬肿症(scleredema neonatorum)是由于寒冷损伤、感染、早产和窒息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以皮肤、皮下脂肪变硬,伴有水肿为特点的一组症状群。常伴有低体温,可继发肺出血、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是新生儿期的危重急症。其中以寒冷损伤为多见,称寒冷损伤综合征。主要发生在冬春寒冷季节,与产后环境温度有关,早产儿发病率高。
【临床表现】
主要发生在冬春寒冷季节,或重症感染时。多发生于生后一周内新生儿,以早产儿多见。主要表现为低体温和硬肿。
1.一般表现
吮乳差或拒乳,哭声弱或不哭,反应低下,也可出现呼吸暂停。
2.低体温
全身及肢端冰凉,轻度低体温36~36.4℃,中度低体温32~35.9℃,重度低体温<32℃,低体温时常伴有心率减慢。
3.硬肿
皮肤紧贴皮下组织,不易提起,按之似橡皮样感,严重时肢体僵硬不能活动。皮肤先深红色后转为暗红色,严重者呈青紫色,伴水肿者有指压凹陷,硬肿呈对称性。
(1)硬肿发生的顺序为:
小腿→大腿外侧→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
(2)硬肿面积估计:
头颈部20%、双上肢18%、前胸及腹部14%、背部及腰骶部14%、臀部8%、下肢26%。严重硬肿可妨碍关节活动,胸部受累可致呼吸困难。
4.多器官功能损害
早期不吃、不哭、反应低下,随着体温降低,硬肿加剧,可出现心音低钝、心率减慢、尿少或无尿等微循环障碍的表现。严重者可导致呼吸、肾脏、循环等多脏器功能损害,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而危及生命,肺出血是较常见的并发症。
【诊断要点】 1.病史
在寒冷季节,环境温度低或保温不足;或有诱发本病的疾病,如严重感染史,窒息;摄入不足或能量供给低下。
2.临床症状
(1)低体温,轻度低体温36~36.4℃,中度低体温32~35.9℃,重度低体温<32℃,夏季感染者不一定出现低温。
(2)对称性的皮肤硬肿,多发生在全身皮下脂肪积聚部位,皮肤紧贴皮下组织不能移动,表现为硬、亮、冷、肿、色泽暗红,严重时肢体僵硬,不能活动。
(3)多器官功能受损甚至衰竭,常合并肺炎、败血症。具体分度见表8-2-1。
表8-2-1 新生儿硬肿症诊断分度、评分标准
新生儿由于腋下含较多棕色脂肪,寒冷时氧化产热,使局部温度升高,腋温高于或等于肛温。正常状态下,棕色脂肪不产热,腋温低于肛温。重症硬肿症因产热棕色脂肪耗尽,腋温低于肛温。因此,腋-肛温差可作为棕色脂肪产热状态的指标。
【治疗原则】
复温是治疗低体温患儿的关键措施,低体温持续时间过长,病情易于恶化。正确复温防止复温后休克及肺出血。合理供给液量及热卡,积极去除病因,合理用药,维持脏器功能,积极纠正器官功能紊乱。
1.复温
复温是治疗新生儿硬肿症低体温的重要措施之一,近几年主张快速复温,复温方式方法以1990年全国新生儿学术会议所制订的复温方法为依据,以高于体温的1~2℃的暖箱温度复温。研究表明,采用上述快速复温法比传统复温法(将患儿置于预热至26℃的暖箱内,以后每小时提高箱温1℃,6小时后至32℃恒温复温)能明显缩短复温时间和硬肿消退时间。
2.热量和液体补充
复温过程中营养、水分和氧气的供给:复温的一方面是增加自身产热,而自身产热需要充足的热卡和水分的供给。
3.控制感染
根据血培养和药敏结果应用敏感、肾毒性小的药物。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加强手卫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4.纠正器官功能紊乱
(1)纠正休克改善微循环:对有微循环障碍及有休克表现的患儿,在维持心功能前提下及时纠酸、扩容,心率低者首选多巴胺,5~10μg/(kg·min),小剂量多巴胺有扩张肾、脑血管的作用,可增加尿量。
(2)DIC:在血小板减少高凝状态立即用肝素,首剂1mg/kg,6小时后按0.5~1mg/kg给予,若病情好转改为8小时1次,逐渐停用,两剂肝素后应给予新鲜全血或血浆20~25ml,或低分子肝素钙10~20U/(kg·d)。
(3)急性肾功能衰竭:尿少或无尿应严格限制液量,在循环量保证前提下给予呋塞米1~2mg/kg。若并发高血钾,应限制钾的摄入,严重者给予胰岛素静脉输注或10%葡萄糖酸钙静脉滴注,以拮抗钾对心脏的毒性作用。心率快者可酌情使用毒毛旋花子苷。
(4)肺出血的治疗:肺出血一经确认,应尽早给予气管插管,正压通气治疗,以扩张肺泡减少渗出。同时给予注射用蛇毒血凝酶或凝血酶原复合物及纤维蛋白原,并可输注新鲜全血或新鲜血浆,合用止血剂如维生素K 1等。并积极治疗肺出血的原因,如DIC、肺水肿、急性心肾功能衰竭等。
(5)中药治疗以温阳祛寒、活血化瘀为主,可用丹参等注射。
【患儿的护理和管理】 1.遵循正确的复温原则
复温是护理低出生体重儿的关键措施,低体温持续时间过长,病情易于恶化。按照硬肿症正确的复温方法进行复温,入院后用低温计测量肛温,做好记录,然后根据不同体温进行处理,方法同治疗原则中的复温法。复温过程中用低体温计测量肛温,每2小时一次,体温恢复正常6小时后改为4小时一次,并做好记录。暖箱的温度要定时监测,操作尽量在暖箱内进行,避免打开大门,而影响箱内温度的恒定。
2.合理喂养
除了恢复体温外还要及时补充热量,喂养困难者可采用部分或完全静脉营养,早产儿吸吮力弱或硬肿吞咽困难者,可予滴管或鼻饲喂养。喂养时要耐心、细致、少量多次,间歇喂养,以保证足够的营养和热量的摄入。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奶量。喂养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儿的面色,以免呕吐引起窒息。重症患儿可用全静脉营养,待肠道功能恢复后开始喂养。
3.预防感染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接触患儿前后要洗手,保持皮肤的完整性,经常更换体位,操作时动作轻柔,防止损伤皮肤而引起感染。
4.病情观察
①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硬肿范围与程度的动态变化,观察暖箱的温度与湿度,及时调整并做好记录。②观察尿量:尿量有无和多少是估计预后的重要指标。认真记录尿量,每小时小于1ml/kg应及时报告,尽早处理,防止肾衰竭。③观察患儿皮肤颜色和循环状况,随着体温的恢复,皮肤颜色可由青紫转为红润,肢端温度凉转为温暖。④观察有无出血倾向:肺出血是硬肿症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如突然面色青紫,呼吸增快,肺部湿啰音增多,呼吸道内吸出血性液体,提示有肺出血,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抢救准备。
5.合理用氧
硬肿症患儿多为早产儿,呼吸中枢不健全,易发生缺氧和呼吸暂停,对有窒息史、感染合并缺氧及休克的患儿给予氧气吸入,合理控制用氧浓度,防止氧中毒。并密切观察用氧疗效,及时调整用氧浓度。
6.并发症的护理
发生肺出血呼吸衰竭者给予气管插管正压呼吸,并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休克时及时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并严格控制补液速度和液体量,防止补液过快而引起肺水肿和心力衰竭。合并DIC时,应在实验室检查监测下于早期高凝状态时慎用肝素治疗,有出血倾向或已有出血者可应用止血药物,如维生素K 1、酚磺乙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