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又别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2章 关于欧阳的家

地域建筑的基本特征包括:回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等自然条件;运用当地的地方性材料、能源和建造技术;吸收包括当地建筑形式在内的建筑文化成就;有其他地域没有的特异性并具有明显的经济性。

地域建筑的主要地域特征来源于当地的自然、文化与技术特征。

武汉地域建筑特征来源于如下几方面:

1、夏热冬冷,特别是夏季较热的气候特征。

2、当地的地形特征。

3、两江交汇,湖泊众多,水意象明显。

武汉城市的近代化转型在中国众多的城市当中非常独特,其深层上是一次文化思想的转型。它促使了辛亥革命第一枪发生在武汉,也提供了一个建设现代化大都会的样本,在城市建筑建设方面独树一帜。至今留存的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群、老HUB省图书馆、“红楼”等均为那一时期代表之作。它们最大特点就是“中西合璧”。

武汉民国这一时期的建筑特色,曾在中国很有影响。这种建筑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中国传统及武汉地域特色的建筑风格,如大屋顶、马头墙等,又充分融合了西方建筑结构以及欧式山花、“卷心菜柱头”等西式元素,两者交相辉映,融会于一体。当时长江中游地区一些山区民居建筑也以此为时尚,进行仿效。

而我想像中的欧阳的家是位于长江北岸汉江边码头附近的一处民宅和工厂相连的几栋连体一层建筑,离市中心长江边码头的闹市区有几公里的距离,是属于当时新开辟的一块地。

选择此地块是因为方便从汉江上游的周边地区通过船运输粮食来加工。

站在汉江边,面朝欧阳的家,左侧是工厂大门,右侧是住宅大门。

工厂区(含后侧的工人房)占整个地块面积的1/2。住宅区从大门始按顺序为前院、门厅、花园、房屋区。

从花园进入房屋区,首先是老爷和二少爷居住的1号区,1号区房屋共三间,成门字形,厅堂位于正南,老爷居东,二少爷居西。

1号区靠右是夫人居住的2号区,2号区除了夫人居东外,两位未出阁的小姐居西。

2号区靠北是大少爷居住的3号区,有独立的朝汉江边的大门。

4号区位于2号区靠南,是老爷的妾和三少爷的居所。

1号区、2号区、4号区格局、大小、朝向均相同。只因大少爷已成家,3号区面积略大于其他区。

区内每个房屋有带屋檐的连廊相连,而每个区有小巷相连,小巷为露天,地面铺设了石板,屋脚有雨污水排水沟,排水沟连接到屋外道路的排水系统。

房屋与房屋背靠背相连的地方都种了水竹,大花园主要以假山鱼池为主景观,四周有老爷喜欢的各类盆景。房屋区各区里的小花园都种了树木,主要是桂花树。然后零散着有种各屋主人喜欢的花卉。例如,1号区主要是米兰、栀子花等木本花类;2号区、4号区会根据季节摆放花类,例如,牡丹,月季等;3号区的女主人只夏季养了荷花。

欧阳家总共有两口水井,一口位于工厂区的院子里,就是一进工厂大门靠左侧的位置。

还有一处就在老爷的小院子里,在桂花树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