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你的逻辑脑:人人都需要的思维导图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序一
知行合一 终身成长

电影《后会无期》中,有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台词,其中“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引发了很多的共鸣。为什么“听过很多道理”,往往对“过好这一生”没什么明显的帮助呢?

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理解以下这个模型:

知识——行动——能力——成果

从个人成长的角度理解这句话,就是“听了很多课,看了很多书,学了很多知识,却依然没做出什么成果”。这样一理解,结合之前的模型,相信正在看这本书的你,一定也能够明白,获取知识和取得成果之间,其实还有两个关键步骤——行动以及能力养成。

很多人的成长进步,其实就是“卡”在这两个关键步骤上了。

举个例子,我在线下给企业员工讲的《思维导图职场商务实战》这门课程,评分一直非常高。几乎每个来听课的学员都表示,这个工具实在太有用了,而且回去以后,很多人几乎每天都会用到,大大提升了他们的工作效率。这也不奇怪,据统计,思维导图是世界500强员工电脑使用频率排行前三的工具。

但是,问题来了,既然思维导图这么有用,而且来参加课程的很多同学,还专门买过思维导图的书来学习,但为什么在参加培训之前,他们并没有掌握这个技能呢?

调研之后,我发现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很多人看了思维导图的书,知道了来龙去脉和大概绘制方法,就觉得自己已经掌握得差不多了,但是却没想清楚如何使用、什么时候用,所以书一合上,一张思维导图都没做过,我将其总结为——“已经知道这个知识,却没有采取行动”;

第二,在工作中也偶尔会绘制思维导图,但画着画着,就觉得绘制的过程有些烦琐,兴趣一过,也就和思维导图说拜拜了。这种情况,可以简称为“行动的方式不科学”。

再来看一下这个模型:

知识——行动——能力——成果

想要取得成果,你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而能力,绝不是“听了很多道理”之后就能拥有的,必须通过不断的行动,加上行动过程中的反馈、修正、提升,才能一步步养成。

培训课程往往比书籍贵的核心原因就是,好的、有效果的培训课程往往会直接导入行动,并直接给予反馈。在课堂上完成了解知识——转化行动——养成能力的全过程,并且基于具体应用场景来实战演练,这样一番训练之后,学到的知识就能够直接应用到成果的创造中了。

所以,真正的改变应该“从行动开始”。

其实,很多人不行动,不是因为不想,而是因为“行动指南”不够具体,以至想要行动,却不知如何开始。我们经常说一个人,说话做事逻辑清晰,意思就是他思考和做事有思路、有方法,步骤清晰。本书命名为《培养你的逻辑脑》的原因,正因为这是一本讲解做事的底层逻辑和方法论的工具书,是为你量身定制的“行动指南”。

本书形成的原因之一,源于我妹妹婷婷的建议。

婷婷毕业之后,到了一家本地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工作。公司不大,并不像外企和大型国企,有定期的培训,知识和能力主要靠自学。婷婷本身积极好学,经常利用周六日的时间,以“助教”的身份和我一起去上课,思维导图职场实战、结构思考力与金字塔原理、问题分析与解决、快速思考与有效表达、公众表达力、时间管理、高效学习……一门门在大学几乎不会学到,却对个人成长至关重要的课程,婷婷都认真努力地学习着。

她也是个行动力很强的人,会主动把课上学到的方法,应用到她的实际工作中。我感受到了她的快速成长,短短一年,她已经从职场新人,成为公司独当一面的项目经理。

她告诉我,其实她身边有很多人,想要像她一样快速成长为更加优秀的自己,但怎奈具体如何行动却不甚清晰。她问我,是否可以把线下培训的最精华部分,特别是每种能力的“行动指南”写成一本书,让那些和她一样的职场新人可以少走弯路,快速成长。于是,便有了这本书的雏形。

每本书都有最适合它的受众,这本《培养你的逻辑脑》便是写给如婷婷一般积极好学,想要快速成长的职场新人。积极好学,在我心里,几乎是给一个人的最大赞美。因为积极好学,代表着你有自驱力。这些主题虽然每一种都至关重要,却没有老师去监督你是否真的在行动。想要真正有所收获,需要积极好学的心态,自我驱动,完成从知识、行动到能力养成、取得成果的全过程。

本书的方法论来自线下经典培训课程以及几百本经典书籍:思维导图课以及另外四门系列课程所培养的能力,都是个人成长所需要的通用核心能力,无论你从事何种工作,这些能力的养成都至关重要。

这本书形成的原因之二,源于我见证了太多人因践行这些方法论而受益。

在四川大学商学院,我们成立了“五堂课俱乐部”,推广提升通用能力的课程,在没有任何广告,全靠同学的口碑传播的情况下,每次报名链接一出,不到五分钟的时间,名额就会被抢光。同学们反馈了一个个因为具体践行这些方法论,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带来的正向改变,从而吸引了更多的人加入。

现在,“五堂课俱乐部”北京分部、上海分部也在陆续启动中。但是,仅仅靠线下课程,我们能够影响和服务的人群毕竟太少了。于是,这本书也是我们五堂课的践行成果,让不能参与到活动,却一样希望成长的同学们,也能够有具体的“行动指南”。

原因之三,源于我自身的小小初心。

我读大学时,参加过一档求职类电视栏目《非你莫属》。那时的自己由于不喜欢所学专业,感到非常迷茫。而毕业后也由于对成长的焦虑,主动地寻找线上、线下的课程,持续地学习。

“个人战略”课,使我找到了自己职业发展的方向,找到了工作的意义感,再也不迷茫;通过“时间管理”课,我学到的方法论帮助我哪怕身兼N职,还要照顾家庭、培养孩子,依然能够让工作卓有成效;“高效学习”课,让我在在职备考的压力下,高分考入四川大学商学院,并一次性通过了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的考试;“公众表达”课,为我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培训师埋下伏笔;而最重要的“逻辑思维”课,则通过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和金字塔原理等方法论的学习,为我打下了坚实的逻辑思维的底层能力,并最终促进了其他能力的跃迁。

本书中的主题,每一个都是点亮我生命的灯火,让我成为了今天的自己——职业培训师,同时也是一家公司的创始人。

我真的很希望,这些经典的方法论,能够让更多的人受益。无论你是大学生、职场新人,还是处于职场发展瓶颈的老职场人,这些能力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培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