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预判思维:刻意记忆,才能脱口而出
在我以前的公司里,有一位领导特别害怕即兴发言。有一次,我们一起去电台录节目,她向主持人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千万不要问我问题,问我的问题都让小崔来回答。”她本人也经常用这样的方式逃避即兴发言。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比如,公司开会时,领导在你汇报完工作后,会突然问你对其他项目的想法。如果这时你支支吾吾,甚至不知道怎么回答,就会严重影响到你的职场后续发展。当然,也可能你是很有想法的,但突如其来的发问让你不知所措,突然懵了。
这时候,我们就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预判思维——提前预见我们要面临的状况,与可能要说的话,并且有意识地组织材料,在任何场景的即兴发言时都能有料可说、从容应对!
一、有意识地记忆对环境的感受
我们在出席任何场合时,都要充分地感受环境给我们带来的直观感觉,然后把这种感觉记录在自己的脑海里,因为这些会成为你日后发言的素材。
下面,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事例来具体说明。
有一次,母校邀请我回校参加十五周年校庆的庆典,当时我已经毕业整整十年了,再回到母校的时候,发现学校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初我上学的时候,学校已里只有两栋教学楼,而现在已经有了几十橦高楼,唯一让我感到熟悉的是整体的装修风格还是延续了我上学时的风格。
从我再次走进校门的那一刻起,学校的巨大变化,其实都不用我有意识地去记忆,那种扑面而来的直观感受就已经冲进我的脑海里了。
庆典结束后的宴会上,校长突然让我就再次回到学校的感受给大家做一个即兴演讲。当时,在场的所有领导和老师同学们都热切地看着我,等待着我的发言。
我想都没想,直接就从再次踏入校园时的感受说起:
今天刚进学校的时候,我的心情特别激动。
我毕业已经整整十年了。今天,当我们再次走进学校,看到母校从当初只有两栋教学楼、5000名学生的规模,发展到了一个下午都逛不完、师生人数已经达到几万人的规模,这种感受用激动来形容都无法准确地讲出我当前的内心感受。
此时此刻,我更想用自豪来形容我的内心感受,我为我的母校感到自豪。
再次回到母校,最让我感到亲切的是,尽管变化如此之大,但我还是看到了当年学校的影子——教学楼虽然多了,但整体的设计风格还是延续过往的风格,连原来的颜色都没变,这些记忆中的颜色是那么的亲切。
此时此刻,我想借用一句诗来表达我的心情:“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再接一句:“看今朝旖旎风光秀”——一代更比一代好。
十年,放在历史中是很短暂的,但放到个人身上,也许就是一个人的一生。十年,我与学校共同成长着,我不断磨砺着自己的心性,磨炼着自己的专业能力,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强大。十年来,不管我们怎么变化,唯一没变的是我们的那份初心。
历尽千帆之后,我发现,自己仍是当年的那个少年。
在这段发言的前半段,我表达的是自己对学校变化的真实感受,后半段则是我对自己十年间变化的感受。做这个即兴演讲的时候,我刚开始只是想表达一下自己对学校这十年变化的感受,但借着澎湃激动的心情,后半段的感慨也就脱口而出了。
你可能会说我的情况比较特殊,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遇到这种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俱全的情况。其实不然,很多人在被要求即兴发言时,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说什么、从哪儿说起。而如果你对环境有了充分感受,虽然与你需要演讲的内容可能没有那么强的相关性,却会下意识地打开自己的话匣子,激发自己的表达欲。
通过我的这个事例,大家就可以感受到环境感受所导致的蝴蝶效应。因此,无论我们面临何种场景,只要我们对环境有所观察和留意,总能找到对某件事物的回忆和联想。
二.记忆对人的感受
当我们到了一个新环境之后,就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陌生人,这时你就要注意别人跟你讲的每一句话。要想做好即兴演讲,就要先学会将别人的话语快速地记录在心。从所接触的人当中找到适合的演讲素材,是最为高效也最贴合当下场景的组织演讲内容的方式。
我们接着上面讲到的那个例子继续发散下去,在说完对学校整体环境感受之后,接下来便是最重要的——对学校老师的感受。母校的很多老师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这些记忆随着岁月的流逝不曾淡化,反倒是越来越清晰。
其中有一个老师的头发白了不少,他在迎接我的时候说:“永平,你还记得我吗?”
“黄老师,记得记得,我怎么能忘记您呢?”
他接着对我说:“永平,你是咱们学校的骄傲,无论你走到哪里,母校都会支持你。”
这句话让我感触颇深,我回答道:“记得刚进学校的时候,老师们一个个都意气风发,如今您的头发白了不少。当年我曾朗诵过一首《站着的风情》——‘老师,您满头青丝站成了苍茫的雪山,饱满的前额站成了道道山川。’今天,我终于能够体会到字里行间的意思了。”
再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有一年,我在南京新街口某书店参加一个戏剧分享会。还没开场,主持人笑着对我说:“马上就要开场了,我到现在还没想好怎么开场呢!”当时我就觉得主持人好淡定,一点儿都不着急。在聊天的过程中,我聊到自己本打算坐出租车来,但考虑到现在是下班高峰期,就改坐地铁了。
没一会儿,分享会开始了,主持人是这样开场的:“首先特别感谢戏剧导演、演员崔永平,他今天可以说是风尘仆仆地来参加我们的分享会的,刚刚我和他聊天时,他说他先是打出租车,出租车司机直接对他说:‘这个点去新街口,你开玩笑吗?不拉!’于是,我们的嘉宾只能改坐地铁来与大家见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感谢崔老师的到来。同时,也感谢到场的各位朋友在南京路况最堵的这个时间段还能准时来到书店。相信大家对今天的分享会一定充满了期待,这也特别符合我们今天的分享主题——无望的希望。”
听完主持人的这番话,我非常佩服,在分享会开始前,她还没想好怎么开场,但她迅速抓住了我说的话带给她的感受,并依据零散的信息做了一个完美的开场。
这就是我要告诉你的,要善于抓住他人带给你的感受。他人带给你的感受有两种:本身的变化带给你的感受,发生在对方身上的某个事件带给你的感受。用这种感受来激发你的表达欲,你就可以做到张口就来。感受越深,你的表达就会越真,这就是感受带来的力量。
三.记忆对事件的感受
当我们身处一个新的环境,见到了一些陌生人,接下来就要准确地捕捉到这件事情本身带给你的直观感受。然而,如何在即兴演讲中用上这些感受呢?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我们需要明确自己所处的场合,以及对方需要你讲的主题。
有一次,我去参加著名音乐制作人黄国伦在鸟巢(国家运动场)举办的演唱会庆功宴。我们那一桌上都是参加过《超级演说家》和《我是演说家》的选手,大概有十几个人。当时乐嘉老师也在场,他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讲一下看完演唱会后的感受。
每一个人表达的角度都不一样,但都紧紧围绕着黄国伦老师演唱会这件事展开。
有一个人是这样说的:“黄国伦老师应该是所有音乐人里最会演讲的,你今天在演唱会串讲中表现得特别好,展现了你演讲家的风范。”这位朋友是从黄老师串场主持的角度发表的看法。
还有一个人是这样说的:“来到能容纳十万人的鸟巢观看国伦老师的演唱会,没想到现场看上去却一点儿都不空,说明您的演唱会开得很成功。”他是从观众多的角度发表的看法。
一个央视足球解说员的感受也很有趣,他是从整体效果的角度来说的:“国伦老师今天演唱会的硬件体现出了技术,软件体现出了艺术,两者加起来就表现出了国伦老师对做歌手这件事无与伦比的勇气和魄力。”
上述例子,就是我要说的对事的感受,无论我们参加任何场合的活动,都有一个目的,这个目的就可以为你提供最直观的感受素材,把这些感受记录到你的素材库里,然后随时调用来帮助你完成演讲。
我们在做即兴演讲时,由于所处的场合不同,目的性不同,可能性也就会有越多。有时候,你只需要表达自己对环境的感受就可以了。还有一些时候,你可以用到对人、对事的感受,或者三者兼而有之。
除了明确场合,做好即兴演讲最重要的是要养成提前预判的思维习惯。敏感地捕捉你所感受到的一切,并适时地讲出来——这就需要你有意识地把它们提前记录在脑海里。
发散练习:
阅读完这些内容后,你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可以试着将这些感受写出来,并讲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