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找到意义感的第一步,就是走出小我
主持《掌门人说》这档节目时,我曾经有幸请到了杉杉集团的董事长郑永刚先生。节目中,他讲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在这里和大家分享。
1996年的时候,郑永刚先生住在宁波,当时他已经是当地的首富。因为持续工作,他患了腰椎间盘突出,有段时间只能卧床休息。生病之后,有不少人去看望他,其中也有当时的竞争对手,对他表示关怀和问候。
当时,他住在宁波的一个普通小区里。房子是拆迁房,已经很旧了,由于年久失修,房门上裂开了一道口子。竞争对手来的时候,正看到一只猫从房门上的裂缝穿过去。
这套住宅大约有87平方米——现在很多普通住宅都比它宽敞。竞争对手在楼上看了看,就下来了。事后他表示,怎么也无法相信,一个首富竟然住在这么寒酸狭小的房子里。
但郑永刚先生自己觉得,一套房子,里面能摆张床,不漏雨,能睡觉,就可以了。对于生活条件,他从来没有考虑那么多。
相比之下,郑永刚先生向各类慈善机构捐款时却是大方。根据公开数据显示,杉杉集团创业20年来,向社会各种慈善机构捐款超过两亿元。对在社会公益方面的贡献,郑永刚先生从来不大肆宣传。他表示,企业家注重公益和慈善,是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巴菲特在捐出自己绝大部分财富时说:“把有用的东西握在不需要它的人手里,而不给到能用它的人手里,是最愚蠢的。”
如果每个人都这样想,每个商业机构的决策者都这样想,那么,这个社会的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该有多大?
当然,不会所有人都这样想,那么,我们自己首先要把这个问题想清楚,然后再把有共识的人连接在一起。
不去在乎这个资源是谁拥有的,只要能共同创造出新的价值,最终所有人都将会从中受益——这才应该是这个时代最好的思维方式。所以,打开自我封闭之门,把资源给最需要的人,才能真正实现合作互动,你的事业也才会一点点做大,进入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循环。
我们能够贡献出来或与人交换的资源包括哪些呢?大家千万不要以为人脉是什么资源,将人脉理解为资源,以为认识些有权力或名望的人就能成事,而不是将大部分时间用来夯实自己根基的人,终将一事无成。
所以,你能做成什么,取决于你自身的价值。
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资源的理解。
第一,我们的专业。换句话说,我们需要“沉入”一个行业,跟着经济周期和这个行业的兴衰,摸爬滚打十年以上,充分掌握专业技能,对行业有穿透性的理解,以至于在任何外部环境变化的时候都能对这个行业的走向、行业中的企业与个人面临的局面有大致的判断。
在所有我们能动用的资源中,我认为专业是第一位的,它在任何时候都如同定海神针一样。高度专业的人有资格不慌不忙,遇到任何挫败都能够重整旗鼓、东山再起。
第二,做人的品格。产品有品牌价值,企业有商誉价值,有些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对商誉资产的估值高达几十个亿,有的甚至占总资产比例的50%以上!可想而知,商誉的价值到底有多大。
做人的品格,就是个人的商誉价值。那么,我们该怎样积累和提升自己的商誉呢?
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为获取自身利益去伤害他人。同时,在被动卷入利益矛盾纷争时,在保证自己利益的同时,能客观、公正地看待整体格局——这就是好的品格,会为我们个人带来高价值的商誉。
我们的商誉价值,一定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回报。在受到他人攻击,哪怕是受到了伤害时,也不要动摇这个信念。不必去报复人性的弱点,只要选择永远站在真理这一边。
第三,我们的资产。我们所创造的金钱财富、产品、品牌、科技专利、知识产权……我们所有的物理空间、搭建的平台,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的资产,必要的时候可以互相交流和置换。
在如今这个时代,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很多情况下已经去掉了以现金为介质的环节,有的甚至会更加直接地用资源置换资源,用价值置换价值。
有没有人想过,你和老板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大部分人可能会回答,是劳务关系、合同关系。其实,你们之间是合作关系,是资源置换关系。你提供给他需要的劳动,他提供给你金钱,使你继续扩大自己的职业影响力。这其实也是商业的本质——合作以及资源与价值的置换。
跨界融合的思维模式,也体现在我们如何看待合伙人的问题上。固有的思维中,我们一定要找一个得力的合伙人,一起前进。然而,我们能不能把每一个外部合作伙伴,都当作合伙人来对待呢?
不要局限于公司合伙人,用股权绑定对方,而应打破固有思维,将每一个项目中的合作者都当作事业合伙人去信任、支持、善待、感恩。
这个世界上并不缺少好的合作者,缺的是开放的思维,用融合的心态去拥抱未来,一定会有好事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