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人相为手足
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①之。天生之以孝悌②,地养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礼乐。三者相为手足,合以成体,不可一无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立元神》
注解
①成:这里是使完备、使整齐的意思。
②孝悌(tì):孝顺父母,敬爱兄长。
董仲舒
听老师讲
天地如画,人点睛
这句话出自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大意是说:人与天地同为万物之本,天产生万物,地养育万物,人使万物完备规范。万物,是天用孝悌之道来创造的,是地用衣食来养育的,是人用礼乐制度来完备的。天地人三者互为补充,合成一个整体,哪个都不能缺少。
天地人古代合称“三才”,“才”就是“材”,意思是构成世界的三种基本材料,各有各的作用。
《诗经·周颂·天作》是周朝人祭祀本族发祥地岐山时唱的歌,内容是歌颂周朝的祖先在岐山创业的事情,诗的大意是:天生岐山冈啊,巍峨又雄壮。太王来经营啊,土地宽更广。上天生万物啊,文王定周邦。……这首诗既歌颂了造就山川的上天,养育万物的土地,也歌颂了辛劳创业的先王。三才齐备,周朝就兴盛了。
现在号称天府之国的四川,又叫蜀地,物产丰富,地理位置优越,在先秦时期却是一个荒凉的地方,境内的岷江还经常发大水,闹得老百姓活不下去。第一个来治理蜀地的是秦国派来的郡守李冰。李冰一来,就在成都附近修了一个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于是岷江被治理得服服帖帖,成都平原变成了千里良田。
农业虽然发展起来了,可蜀地当时位于边疆,文化十分落后,老百姓希望孩子能多读书,多学文化。汉景帝时,文翁做了蜀郡太守,他从手下中选派比较聪明的人到京城拜师学习,回来就让他们做官。文翁还在成都修建学宫,招收青少年入学读书,这就是著名的“文翁石室”。从此蜀地文化振兴起来,很多人都来成都求学,全国各地纷纷仿效文翁建起了学校。后来蜀地出了司马相如、李白、苏轼等许多大文豪,不能不说是文翁开的好头。
天地人作用不同,密切配合才能相得益彰。在天时地利的基础上,人把万事万物整理规范起来,规划城市,治理河道,兴办教育,使世界变得井井有条,使世界更好地为人所用,为人所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