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才斋讲堂(第二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北大才斋讲堂》序

2010年秋季开始,北京大学研究生院面向全校研究生同学推出“才斋讲堂”公共课,邀请北大各个学科的知名学者围绕本学科的历史学术脉络、前沿研究成果深入浅出地为各院系的研究生讲座。

截至2017年春季,“才斋讲堂”的讲座已经进行了140期,这是近140位北大学者和他们学术思想的珍贵记录。现在,在2011年出版了第一辑10讲的基础上,研究生院和北大出版社合作,完成第11讲至第140讲的结集出版,是一件值得祝贺的学术事件。

培养引领未来的一流人才,是北京大学的核心使命。“才斋讲堂”的开设,是服务这一核心使命的创新举措,六年来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培养效果。研究生教育历来重视本领域专业知识和素质的培养,但是,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到了“专才”需要更多了解其他学科知识和方法的阶段。在学术界,以问题为导向、跨学科的研究团队相互协作、共同产出成果的现象已经十分普遍。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冷冻电镜领域的学者,以表彰他们对冷冻电镜技术的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这次的诺贝尔化学奖被认为是一个“发给了物理学家的诺贝尔化学奖,奖励他们帮助生物学家实现了对生命化学机制解析的又一重大突破”,还被人们称为“理综”(理科综合)奖,充分体现了学科交叉的重要性和巨大潜力。在实际工作中,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也需要掌握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在推动跨学科人才培养、鼓励交叉学科研究的方面,北京大学起步较早,并一直在努力。2005年,北京大学成立了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以此为平台,支持有来自不同院系、有着共同研究兴趣和研究问题的教师们开展合作研究和人才培养。近年来,元培学院开设了基于通识教育的本科生“整合科学”项目,燕京学堂开设了人文社科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中国学”硕士项目。这几项举措,在人才培养方面已经展现出突出的成果。

“才斋讲堂”则为更多的研究生同学学习其他领域知识提供了机会。走进“才斋讲堂”的讲者既有人文社科领域的大师、知名学者,也有理工医领域的“两院”院士、杰出科学家。这些讲者将他们本研究领域的精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呈现给来自各个学科的学生,帮助文科生提升科学素养、理科生作育人文精神。

“才斋讲堂”的开设,还有一个起初可能意想不到的收获:记录北大学人、讲述北大学术。学术研究是北京大学另一项核心使命,建校120年来,一代代北京大学学者创造了影响国家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新思想、新成果。这些思想和成果固然已经通过著作、文章等形式流传于世,但试想如果我们今天能看到更多百年前北大学者讲述学术、学科的影像资料,是多么珍贵。研究生院将“才斋讲堂”讲座进行文字整理并录制了影像,系统地记录一大批北大学者的精彩学术思想和成果,我相信这批资料将在未来展现出越来越宝贵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2017年是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100周年;2018年,北京大学将迎来建校120周年。《北大才斋讲堂》的出版,是献给这两个对北京大学十分重要的时刻的美好礼物。祝愿“才斋讲堂”越办越好,为研究生人才培养和记录北大学人学术做出更大贡献。

2017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