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北大学子讲海淀治违故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逐个击破

第一步是找到广告牌的主人。执法人员从楼顶广告牌上的“××药业”字样入手,查找小区房主登记信息,发现2002号、2004号的房主为时任××集团的董事长王某。

执法人员了解到,舒至嘉园在建设过程中曾发生资金短缺,小区开发商接受过王某的资金支持。作为感谢,小区开发商允许王某搭建楼顶的广告牌,当时的负责人还承诺可以自由利用顶层复式结构房屋所包含的晒台,却未提及在晒台上建设房屋是否违法。在这样带有“诱惑性”的承诺下,王某购买了顶层的四间房屋,并在2005年将具有晒台的两间房屋加盖成阳光房。为了补偿广告牌对周围两户居民的影响,他还出资为这两户居民也搭建了覆盖晒台的阳光房。执法人员联络到这两户居民时,发现其中一户房屋归一家外地企业所有,企业的管理人员一直表示在“请示领导”,始终没有正面答复;另一户的房主则表示阳光房只是当作茶室和花房,一旦广告牌拆除,自己也会主动拆除阳光房。

调查和走访下来,执法人员发现,广告牌是拆除舒至嘉园楼顶违建的关键,于是,他们制定了一个“两步走”的计划:先拆除广告牌,再择机拆除楼顶剩余违法建设。

根据房主提供的材料,广告牌在搭建当时有审批手续,但年深日久,手续已经过期,违反了《北京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属于非法广告牌,必须拆除。

在离地60多米的地方拆违建,执法部门也是头一遭。不仅广告牌本身体积大、结构老化,还面临楼下人流密集的小区和街道,施工的难度可想而知。相关部门制订了严密的计划,委托第三方对工程进行了测算,务必保证万无一失。在广告牌拆除当天,施工人员首先在楼下搭建好防护装置,保障来往行人安全。

“都说我们城管工作是‘管天管地’,这回真管到天上去了。”一句笑谈背后,执法队员们进行了多少次预演、准备了多少种应急方案,在任务过程中又有多么提心吊胆,谁也无法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