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青春的记忆
通宵营业的小饭馆令居民区的住户反感,却是另一些人几乎天天离不开的地方。
2017年3月,中央民族大学的学生们纷纷在朋友圈转载了一篇题为《西门:不知如何说再见》的文章。文中提到,民大西路整治项目即将启动,民大西路与民大北路上的商家将会在6月开始陆续搬离。当天,这篇文章就像涟漪一样在学生圈里扩散开来,除了住在附近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北京舞蹈学院的学生以外,学院路、中关村、成府路上那些经常“不远万里”来民大觅食的大学生们也一边罗列着好吃的店铺和菜品,一边表达深深的不舍。
“巴依老爷,没名儿生煎,枣糕王,韩国烤肉,coco奶茶,Zoo Coffee,阿庆蛋挞……还有好多现在已经关门换了老板的店我也记得。”校园里随便一个学生都能对民大西门外的各种店铺如数家珍。对于附近几所高校的学生们来说,民大西路是大学生活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几乎没有人没在这条街上吃过饭、买过东西。由于附近少数民族学生多,特色餐馆也相对集中,对其他高校的学生也形成了极强的吸引力,使得这条街的火热程度又更甚一分。
拥挤的民大西路
对几乎所有民大、北外、北舞的学生们来说,民大西路上的小饭馆不只是一个吃吃喝喝的场所,更是青春故事的舞台。从第一次社团聚餐、班级聚会开始,他们开启了四年的大学生活;在这条路上,他们和同学就着咖啡,挑灯夜战准备课堂报告;在这条路上,他们和朋友举着啤酒,谈天说地吹着牛皮;在这里,他们第一次和恋人点一杯奶茶;在这里,他们最后一次和室友、兄弟姐妹在同一个锅里涮肉,从此以后便天各一方。这次要拆除的,不仅是一条食街,而且也是学生们的回忆。
“杨老板别走!”“卖蛋挞的老婆婆以后靠什么生活?”“以后想吃便宜的串串怎么办?”在社交平台上,学生们纷纷表达着自己的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