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领导力:李秀娟教授管理随笔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文化边缘人
(代序)

成功人士常常会患上一种叫做“自以为是”的自恋症。有一次,为了让一个EMBA班级的学员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这个问题,我带着他们做了一个游戏——“从别人眼中认识自己”,学员们必须手牵手,眼对眼,说出对对方的真实看法,例如“在我眼中,你像……”游戏结束之后,我收获了一个昵称——“红酒”。说实话,我还蛮喜欢这个昵称的。

我觉得自己之所以被学员们称为红酒是因为身上有几种元素:一是自己具有“文化边缘人”的特质。出生和成长于新加坡这样多元文化的环境中,小学、中学就读的是华语学校,新加坡国立大学毕业后又到美国留学和生活,常觉得自己不中不西,但也可中可西、中西融汇。因为成长的环境,我能讲流利的英语和普通话,也懂得粤语、闽南语、潮州话和海南话等方言,这在中国学员眼中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多元化的新加坡环境、华人的家庭背景和留学美国的经历使我比较能够解读不同的文化,这种“文化边缘人”的特质变成我在生活和事业上的一种优势,让我对教学和研究工作能有独特的思维与视角。

还有一个元素是因为我身上有舞者和学者融合的特质。年轻时曾醉心于舞蹈,到美国留学后却转身变成了一个学者。“在红酒身上经常可以看到她舞者和学者的多元特征:从小学习艺术造就了她在课堂上永不消逝的舞者的激情,学者的修养则炼就了她性格中的内敛和含蓄。白天见到的她永远理智忙碌,晚上若有机会在剧院见到她,她是另一个人——优雅浪漫。” 或许“红酒”在别人眼中就是中西文化融汇、理性感性融合形成的一种性格气质。

我现在已经半定居在上海,喜欢上海那种古老又现代、含蓄又奔放的城市性格。中国和新加坡的文化其实有很大的差异,如价值取向、管理风格、为人处世、生活方式等,中国重视做人,而比较西化的新加坡则重视做事,在中国,建立关系比建立系统更重要。在中国这些年的时间让我感受到了强调“做人”的东方文化和强调“做事”的西方文化需要更长时间的磨合。“文化边缘人”在这里是一种优势,对于一个以华人企业的文化管理为研究方向的学者来说,也是创作激情的源泉。

这几年来,除了坚持做研究和教学,我开始尝试定期在新加坡《联合早报》上写专栏文章,专栏名为“性感+理性”,每两周交一篇,写的都是平时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不知不觉,居然已断断续续写了一百多篇。

比起写学术文章,这些散文、随笔往往充满了随意性,想到哪里写到哪里,观点不需要那么客观、严谨,有时甚至带有一些任性的成分,却完全代表了我个人的态度,就像是跟朋友聊天一样,不疾不徐,娓娓道来。从这些文章中,读者看到的是另一个不同的我,这个我,比较随意感性,尝试透过自己的视角观察身边的世界,将枯燥的管理知识通过生动的人物故事和个人感悟表达出来。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有幸结识了很多企业家和管理者,每次接触这些人,我都能从他们身上获得很多正能量,他们为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所以,这本书中记录了我和很多优秀企业管理者相处的片段,他们所具备的管理智慧和敬业精神让我钦佩不已,其中的女性领导者的故事,更是让我惊叹柔性领导力量的强大,印证了那句“百炼成钢,终化为绕指柔”。除此之外,我还记下了很多工作、生活、旅行、与家人和朋友相处过程中的小插曲,有哭有笑,有欢乐有悲伤,即使是一些转瞬即逝的刹那,或者只是一瞬间的有感而发,我也愿意花时间,把刹那化为文字,留下回忆。

过去几年每周五的晚上,都习惯于把自己从繁杂事务中抽离出来,换一个头脑,细细思考生活中的人和事,悄悄地和自己对话。现在回首,所有的坚持和付出,原来是可以让自己用更美好的眼睛去看世界。我愿意和每一位有缘人分享。

希望你和我一样,爱工作,爱生活,爱缘起缘灭的一切。

李秀娟
2017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