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中国航天文化的核心要义

一、中国航天文化的深刻内涵

中国政府一直把航天事业作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为了和平目的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使外层空间造福于全人类。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其根本任务是发展经济,不断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航天活动在维护国家利益、实施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宗旨和原则。

航天的行业特点是什么?概括成四点:一是国家意志,二是前沿科技,三是系统庞大,四是综合性集成。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与伟大的航天事业结合,就产生了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

航天文化可以说是对航天事业的意义、价值、地位、作用的揭示和体现,也是对航天人群体的精神状态、价值追求的揭示和体现,还是对航天战线的管理思想、控制模式和制度规范的总结和弘扬。航天文化高度融合在航天事业的发展中,既是航天事业的构成部分,又对航天事业具有指导力、凝聚力、规范力和支撑力,是发展航天事业的强力助推和精神支撑。航天文化就其内涵来讲,是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体、以航天事业优良传统为品质的文化,是在推进航天事业伟大实践中培育形成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履行国家使命、推动航天科技发展的文化,是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文化,是创造一流、确保万无一失、确保百分之百成功率、把风险降到最低的文化,是跟踪运用最新科学技术、不断创新拓展的文化。

未来,中国航天科技工业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国际安全环境与更加完善的国防科技工业竞争机制,航天技术发展的动力也由冷战时期的政治动力、军事动力为主转向解决人类面临的种种严峻挑战,如经济发展、战争与和平、环境污染、生态平衡、资源枯竭、能源危机、人口爆炸、粮食短缺等问题,这给中国航天科技工业发展和航天文化建设带来了重重考验。

航天科技工业肩负着提升中国国防实力的重要使命。世界正处于一个新旧格局交替的过程。当前,世界的主要力量中心,包括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等一些国家或地区,在竞争中此消彼长,形成“一超多强,多元争极”的态势。由于多极化的格局还没有形成,所以世界各方力量都在抓紧时机增强自己的综合实力,提高自己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和国际地位。虽然经济因素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逐渐上升,但这并不意味着各国忽略了军事建设的重要性。相反,军备建设仍被一些国家,尤其是大国作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首先,超级大国倚仗自己的经济实力,加强军事建设,积极发展扩张战略,以谋取更大的经济利益。近年来,美国国防预算逐年增加,研究新武器、试验新战略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目的就是为了保证美国在军事上的绝对领先地位。其次,有些国家在经济成就的推动下,积极加强自己的军事建设,来实现自身国际竞争利益。日本从20世纪80年代末起就不断加强军备建设,积极向海外派遣部队,企图实现“世界政治大国”的梦想。再次,一些国家因经济发展刺激了民族主义和宗教主义兴起,更加重视军事力量的建设,以夺取和维护自己的政治实力。落后就要挨打,没有强大的、现代化的国防实力就难以维护国家的和平发展,没有自主的国防科技工业就没有国防现代化。肩负着推动国防现代化建设进程、科技强军、振国威、扬军威神圣使命的中国航天事业任重而道远。

确保打赢未来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对航天科技工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是不愿看到战争的,可战争往往并不以人们的意愿为转移。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要对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仅有一个良好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还得努力做好应付突发事态、制止战争的精神与物质准备。

中国的周边环境也存在着诸多不安定因素,中国要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必须有强大的国防后盾。未来战争是高科技条件下的战争,拥有先进精良的武器才能克敌制胜,这给在高技术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中扮演举足轻重角色的航天科技工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航天文化的形成是以航天科技工业的发展为推动力,反过来又为航天科技工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深层动力。航天科技工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一方面为航天文化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制度和精神方面的基础和条件,另一方面,又不断产生促进航天文化发展的新需求;而航天文化一旦形成,就在航天科技工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无形的支柱作用。中国航天科技工业取得的成就和航天文化建设成果,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航天科技工业在新世纪实现改革、发展、繁荣的巨大精神动力。航天文化是中国航天人为中华民族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航天事业最佳历史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必将在航天事业新的发展中不断丰富,在未来绽放出更加绚丽多彩的花朵。

当前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发展机遇将推动航天文化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每一个航天人应主动肩负起历史责任,把握机遇,以创新的精神全面推动中国航天文化建设,为航天科技工业在新世纪的繁荣与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二、航天文化的构成要素

航天文化的结构要素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即航天精神文化(深层文化)、航天行为文化(中介层文化)、航天物质文化(表层文化),其核心是航天价值观。

1.高度凝练的精神文化

航天精神文化是指航天人在从事航天事业的实践中所形成的意识形态,是指导航天人进行航天产品研制、生产的行动指南,以航天价值观为核心,以航天精神为集中体现。航天精神文化反映了航天人的共同追求和共同认识,是航天事业之魂,是推动航天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新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风雨历程和独特环境,航天系统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不懈努力,为航天精神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航天战线广大职工在继承和发扬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的同时,面对重重险阻,种种挑战,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献身精神,开拓进取,拼搏向前,在实践中不断创造和发展着航天精神文化,铸就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传统精神。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实际上是对中国航天精神的写照,是中国航天精神文化的精髓之所在。

2.切实有效的行为文化

航天行为文化是指具有航天特色的组织体系、管理制度、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习惯,是航天人在长期从事航天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行为模式,它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使整个航天队伍围绕着一个目标,朝着一个方向前进。航天行为文化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为源头、为引领,以系统工程方法为运行规则,以组织管理体制和制度体系为基本框架,以一流人才队伍为有机载体,是航天事业实践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是航天人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

行为文化是介于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之间的一个中介层,是人们在科研生产经营活动和人际关系(包括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中形成的一种活动文化。航天行为文化包括航天事业的组织体系、组织目标、管理制度以及非制度形态的工作作风、工作习惯等。这些制约和影响人们行为的文化,一方面不断地向人的意识内化,促使精神文化的生成,另一方面又不断地通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外化,促使物质文化的生成,即创造出符合既定文化目标的物质产品。航天行为文化不仅在航天文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在航天事业60年的发展中发挥了十分显著的作用。

3.硕果累累的物质文化

航天物质文化是指为了满足航天事业发展的需要,由航天人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及其所表现的文化,是一种以物质为形态的表层文化,是航天行为文化与航天精神文化的显现和外化结晶。主要表现为中国航天事业对于社会的贡献,高新技术引领科技进步,国防建设守护国家安全,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先进形象塑造精神榜样。它一方面受行为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制约,具有从属性、被动性;一方面又是人们感受航天文化存在的外在形式,具有形象性和生动性。

任何物质文化的形成都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即物质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物质生产过程——物质生产产物。这个过程是通过人的具体劳动将设计方案转化为感性实物的过程,它体现着人的思想、人的精神、人的行为。所以,航天物质文化是航天行为文化和航天精神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人们了解认识中国航天事业也是从航天物质文化开始的。比如,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阅兵式、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看到中国航天的各类导弹,从电视上看到中国航天的运载火箭升空、“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就会对中国航天事业产生一种感性认识,并为这辉煌的成就而欢欣鼓舞。当然,航天物质文化不仅包括航天产品,还包括从事航天实践活动的环境、条件、生产工具等各种器物和标识,这些同样是航天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航天物质文化,是航天人赖以从事航天实践活动的物质基础和活动成果,是航天人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每一代航天人都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从事航天实践活动,也就是说他们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继承着前人创造的物质文化,同时每一代人又都在不断地改变着原有的物质文化,创造着新的物质文化,从而使中国的航天事业不断发展进步。

三、中国航天文化的发展特色

1.继往开来丰富航天文化的深刻内涵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形成和发展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航天文化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并借鉴吸收了国外社会文化有益的营养,可以说,航天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新时代、在航天领域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中,爱国主义始终闪耀着瑰丽的光彩,从替父从军的花木兰到民族英雄岳飞,都为国人历代传颂,中国近代史上的无数爱国志士和革命先烈,更为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文化增添了光辉的篇章。他们那种“男儿七尺躯,甘为祖国捐”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永远激励着每一个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强盛前仆后继的战斗。当代中国的航天文化,正是继承了这些优良传统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扬光大。

60年来,一代代航天人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立足岗位,献身航天事业,把爱祖国、爱航天、爱岗位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航天事业实践活动中,以无与伦比的勇气、智慧和干劲,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勇攻难关,不断创造着航天事业的新业绩。

2.爱国信念树立航天文化的发展精髓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但是,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冷战思维依然存在,世界仍不安宁。努力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尽快拿出高水平、高质量的航天产品为国争光,为中华民族争光,成为航天文化的主旋律。航天产品是综合国力和国防实力的重要体现。它在反对侵略、保卫国家安全和社会主义制度等方面具有强大的震慑力量,对于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和平环境和周边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航天产品的特殊使用价值决定了航天文化中爱国信念的重要地位。

航天人在发展航天事业的过程中,时刻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富国强军、增强国防实力当作自己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神圣使命。无论在航天事业初创时期,还是在“文化大革命”动乱的年代,无论是在历经坎坷的过去,还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时刻牢记党和人民的期望,肩负重担,把献身航天当作最大的光荣。

图1-13 一壶热水、几个馒头,就是在戈壁滩上工作的航天人的午餐

20世纪70年代建设“大三线”后,一大批航天人从城市转入山沟,在艰苦困难的环境中,他们发出了“甘为航天献青春,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豪迈誓言,充分表达了航天人崇高的精神和对伟大祖国的一片赤诚之心。在这种精神的鼓励下,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与爱国主义信念既是航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为航天文化的发展谱写着新的篇章。

3.自主创新开拓航天文化的前进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航天事业作为尖端科技领域,处于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涉及众多新学科、新技术,且所有相关的学科和技术都必须进行新的探索和攻关。这种探索和创新正是航天事业发展的动力,这就决定了航天文化的创新性。

中国的航天事业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创建初期,艰苦的条件给新中国的航天事业造成了极大的困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奋图强、追赶世界先进水平成为了航天人的历史责任。

图1-14 航天科技人员用简陋的工具熬制和浇注炸药部件

航天领域是最具创新活力也最需要创新精神的领域之一,创新既是发展动力,也是根本出路,是航天事业不断发展的力量源泉。有了创新,甚至是奇思妙想,才有载人航天,才有奔月探月,才有太空行走,才有深空探测。因此,自主创新是航天文化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是航天文化的特质。创新作为一种文化,已成为各个领域、各项事业乃至国家建设的主流,成为推进事业发展进步的精神和动力。

中国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作为中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作为中国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航天事业进行的每一项科研试验,都是高科技实践活动,都是艰巨的创新实践。中国航天战线的科技专家始终致力于自主创新,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在世界航天科技领域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适应新形势、履行新使命、完成新任务、谋求新发展,就必须把创新作为航天建设与发展的本质特性,推动发展思路创新、管理手段创新、组织指挥创新、技术领域创新,以及理念、方法、制度的创新。

在航天领域培养和倡导创新精神,要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搞创新。必须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和航天建设大势,适应航天科技迅猛发展的需求,下大力抓好基础性、前沿性、战略性技术研究;必须依托高素质的专家方阵和庞大的专业人才队伍,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科研攻关;必须坚持走开放式科研之路,注重发挥资源优势,加强合作交流,联合集智攻关,不断提高航天试验的能力和水平。

提倡技术创新,更多的是应用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通过科研攻关,突破关键技术,解决航天科技中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解决制约航天建设中遇到的重点、难点和现实问题,不断促进航天试验能力的提升。要不断适应新型号、新技术、新装备的需要,大胆改革创新。同时,又要着眼百分之百的成功率和“零风险”“零差错”的要求,确保稳妥可靠、万无一失。这就决定了航天领域的创新,必须建立在反复论证、稳妥可靠的基础之上。“成熟的就不要轻易改动”,这是航天最重要的经验,同时也是失误和失败的惨痛教训换来的一条铁律。一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运用,必须经过反复试验、反复论证,确保万无一失才能付诸实施。这是一个优化过程,优化也是创新。

60年来,航天事业的每一项成果,都是航天人不怕困难、敢于创新、勇于攀登的结果。可以说,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史就是航天人不断创新的历史。在科技、管理、制度等领域不断创新的实践中形成的航天文化,其创新性尤其突出。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将在创新的道路上进行不懈的努力,创造崭新的业绩。

4.系统规划完善航天文化的行为准则

航天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一个型号的系统性、复杂性和严密性都是其他产品难以相比的。航天产品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航天文化的协同性。

60年来,航天人在研制航天产品过程中深深懂得,航天产品是集众多高新技术于一体的复杂产品,不论是战略战术武器,还是火箭卫星,或是载人航天,其组成的零部件都数以万计。因此,保证每个零部件的质量对全局都至关重要,一根导线、一个焊点、一个元器件的故障,都可能使数亿元的投资、几十万人的汗水付之东流。而且,从研制、生产,到飞行试验,每一个阶段、每一个步骤都有严密复杂的程序,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使整个系统无法顺利运行。没有全局观念,没有大力协同的精神,没有集中统一的指挥,没有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制度,要想完成型号研制任务是根本不可能的。航天人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不仅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行为文化,而且养成了与之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局部服从全局的观念、系统工程的观念、大力协同的观念、质量与安全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每一个人都自觉把自己的工作与整体相联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为确保型号的成功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5.真抓实干打牢航天文化的建设基础

航天事业是一项振国威、壮军威的光荣事业,它把航天人紧紧凝聚在一起,激励着人们朝着一个目标、一个方向,开拓进取、勇于攀登。在从事航天产品研制、生产、试验活动的实践中,创造了具有航天特色的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航天文化与航天事业的发展相伴而生,相伴而行。可以说,航天事业发展的历史也是航天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航天文化是在中国航天事业的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同时又指导和推动着新的实践活动。

60年来,中国的航天事业经历了几个较大的发展阶段,登上了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峰,取得了世人瞩目、国人称颂的巨大成就。这每一个发展阶段,每一次新的攀登,都凝聚着航天人的辛勤汗水,丰富和发展着航天文化的内涵。与此同时,航天文化又以它强大的力量,激励着航天人去克服一切困难,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航天文化不仅为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组织制度保障,而且培养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高素质的航天人,为航天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6.科学严谨保障航天文化的持续发展

世界航天史上,苏联航天员加加林首次进入太空,美国“阿波罗”计划将人类的足迹留在月球,都成为了人类探索宇宙,实现突破的不朽象征。随后的航天飞机、哈勃望远镜、国际空间站都发挥着拓展人类探索宇宙和提高认知能力的作用。其间形成的不畏艰险、勇于挑战的精神也构成了航天文化的重要精神实质,激励着人类太空探索活动的延续和深入。航天事业是高投入、高风险的事业。持续性是勇攀高峰的永恒课题,是确保航天永不止步的根本保证。

中国航天科技工业60年的发展历程,积淀了深厚的、具有特色的文化底蕴。航天工业创业时期,在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和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的积极倡导和直接带领下,航天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就开始树立起“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的“三严”作风。20世纪60年代,针对航天型号技术复杂、质量与可靠性要求高的特点,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十六字方针”,成为航天工业科研生产及质量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

图1-15 1966年10月27日,聂荣臻(右二)与钱学森(右一)主持中国首次导弹核武器试验

航天科技工业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而航天技术是尖端的技术创新和最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国航天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科技软实力和地缘政治影响力,极大地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中国航天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这为航天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