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如何沟通课内外的阅读[1]
语文教学的效果好不好,不只是看课内和考试,很大程度上要看课外,看是否培养了阅读的兴趣与习惯。
现在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不容乐观。最近有关调查表明,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情况尚好,特别到初一初二,是课外阅读的“峰值”阶段。不过,小学与初中的阅读大都是老师要求和指定的,学生并没有多少自己的选择。到了初三,特别是高中,就每况愈下。因为要应对中考与高考,课外阅读会受到限制,学生终日面对应考,读书全都是功利性的,兴趣就大幅衰减,除了教材与教辅,很少有学生完整地读过几本课外书。无可否认,现今中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仍然面临很大困扰,在这大环境中,老师们有时也很无奈。但大家不能忘了,语文教学完全指向中考与高考,是很枯燥、很累人、摧残人的,很多学生中学毕业了,却没有形成阅读的爱好与习惯,没有读过几本书,阅读对他们来说不是一件优雅有趣的事情。尽管我们花费了大量心血,但这样的语文课是失败的。即使从“功利”角度考虑,让我们的语文课有些活力,学生考得好,又不至于失去学习兴趣,那我们也必须想办法“平衡”一下,让学生多一点自主选择读书的机会。
课外阅读都说重要,但在教学中却难于落实,因此,必须有一些措施,关键是教学评价方面要有体现。课标就在教学评价上提出这样一种思路:语文教学的效果好不好,不只是看课内和考试,很大程度上要看课外,看是否培养了阅读的兴趣与习惯。如认可这一思路,各个学校就可以根据各自情况,在教学评价上设计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细则。值得注意的是,现今有些地区中考或者高考也越来越重视考查学生的阅读面与知识面,有些题出得较活,光是读教材教辅,是难以完成的。这对课外阅读教学的推动就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为了落实课外阅读的要求,课标对九年的课外阅读量专门做了规定: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背诵的优秀诗文以古代的为主。240篇(段)不算多,九年平均每学期也就十多篇(段)。400万字阅读量也不算多,一本《安徒生童话》就十多万字,一本《红岩》就40多万字。课标是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这样一个阅读量的,这是一个基本的阅读量,所有学校只能在这个基础上增加,不应当减少。
课外阅读要给学生自主选择,但不是放任自流,必须有所指导。这就需要有相应的教学计划,根据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安排适当的课外阅读,注意循序渐进,逐级增加阅读量与阅读难度,体现教学的梯度。当然,课外阅读很难像课堂教学那样有非常明确的要求,但又必须有一个大致的要求,总之,要不断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把读书习惯作为很基本的素养来培育。课标对不同学段的课外阅读是有具体指导意见的,这里择其要点,分别来学习领会一下。
第一学段,小学低年段,课标要求“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这不只是课堂教学的要求,也是课外阅读的指导性建议。教师可以结合课内的学习,并参照教材的内容,安排学生在课外多读一些童话、寓言、故事等。不要把课外阅读当作家庭作业来布置,那样负担就重了,但可以给家长一些建议,提供大致适合低年段学生心理特点及认知水平的书目范围,提倡亲子阅读。现在有些学校和家长一味搞“提前量”,在小学低年段甚至学前班就要孩子们“读经”,是不合适的。在需要童话、寓言的阶段,还是要多读童话、寓言、故事,不能拔苗助长。低年级的学生多读童话、寓言、故事等想象性的作品,有助于形象思维的发展。在学生喜欢“做梦”的时候,就应该为他们提供这样的机会和条件,允许学生“做梦”。如果在适合“做梦”的年龄没有去做,甚至被剥夺了“做梦”的权利,就违背了孩子的天性。
到第二学段,小学三四年级,课标开始重视叙事性作品的阅读。根据这个学段学生的阅读心理特点,学生喜欢具有生动形象、故事性较强的作品。因此,叙事性的作品应该成为这个学段课外阅读的主要部分。还要看到,课标对这一学段开始要求“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这一要求对课外阅读也是适当的。此外,课标要求阅读中积累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这也是读书习惯的培养,把课内外打通。课标又提出“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这就把阅读习惯的养成当作一个目标了。当前不少孩子玩网络游戏成瘾,并不利于身心健康,应当把他们往读书方面引导。这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第三学段,小学五六年级,要求更高了,提到“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对阅读的水平提升也提出具体的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这些既是课堂阅读教学的要求,也是课外阅读的引导性意见。
到了初中,也就是第四学段,除了要求阅读文学作品,还特别要求阅读简单的议论文、新闻和说明性文章,以及浅易的文言文。这一学段课外阅读的种类更多样,因为这时学生阅读的自主性、选择性都加强了。教师一方面要“放手”,另一方面要适当指导。“课标”特别提到阅读品位问题,要求“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也是有针对性的。在网络化时代,在影视传媒商品化的时代,经典的优雅的文化受到冲击,孩子们容易迷恋上各种流行文化,他们周围又往往充斥着粗鄙的读物,让学生尽早养成选择的眼光,是非常必要的。课标还要求学生“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
这里特别要说说阅读方法与习惯问题。课外阅读一般都是学生自主性更强的阅读,方法的引导很重要。课标提到从小学高年段开始,要让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现在课堂教学普遍比较注重朗读,特别是集体朗读,而不太有机会让学生默读,也不是很重视浏览的训练。其实默读与浏览都是常见而又实用的阅读方法,是基本的阅读能力,应当想办法教学生学会默读与浏览。只有具备默读特别是浏览的能力,才有阅读的速度,也才能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课外阅读要得到重视,不能停留于一般提倡,光有阅读量的要求也不行,关键还要有相应的评价。课标中提出的阅读教学评价的建议,不只是针对课堂教学的,也适合课外阅读。如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注意收集、积累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发展的资料,可采用成长记录袋等各种方式,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这里所说“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就包括课外阅读。课标还特别提到“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这几点,涉及课外阅读的几个基本方面,是教学中应当关注,同时也可以再细化为阅读评价的几个维度。那么,到底应当如何来落实这些评价?课标建议“应根据课程标准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活动,考察其阅读量、阅读面以及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这只是一般的建议,具体到教学中,还需根据各自情况,制定更具体可行的办法。
课标在阅读教学上提出了新的理念,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让学生有选择,有自由度,不断拓展阅读空间。对语文教学来说,阅读量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阅读量的大小在相当程度上会决定语文素养的高低。光靠做题是不可能提升语文素养的,“题海战术”只会败坏学习语文的胃口,让学生失去对语文的兴趣,甚至讨厌语文,不喜欢阅读。因受中考与高考制约,许多家长与老师都不太愿意甚至限制学生课外阅读,他们常常把课外阅读看作是可有可无的“读闲书”。这种偏向是不对的。其实,读“闲书”也是一种阅读,可以引发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能力,更重要的,这是学生的“语文生活”的重要部分。如果老师对学生的“语文生活”有所了解,能借此与学生对话,那么语文阅读教学便可能别开生面,并可以事半功倍,大大延伸出去。
现在还不可能取消中考和高考,有些制约也难免。不过,即使从中考或者高考的情况来看,凡是形成了阅读习惯的学生,都是课外阅读量大、知识面广,读过很多“闲书”的,这一部分学生思想一般比较活跃,整体素质也高,往往也能在考试中名列前茅;而那些只熟习教材和教辅,课外阅读“闲书”少,没有阅读习惯的学生,即使考试成绩不错,视野都比较窄,思路也不太开展,往往是高分低能。所以,在应试教育还不可能完全取消的情况下,最好还是要兼顾一些,让学生适当保留一点自由阅读的空间,使他们的爱好与潜力能在相对宽松的个性化阅读中发展。阅读面宽了,思维开阔了,素养高了,反过来也是有利于考试拿到好成绩的。
中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沟通课内课外的阅读,是需要探索解决的重要课题。现在各种新编教材,都比较注意阅读探究的“链接”,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书目。应当好好利用这种“链接”资源,鼓励课外阅读。老师家长应当把目光放长远一点来看问题,看到学生有课外阅读需求是非常值得珍惜的,不要因为考试而扼杀这种兴趣。老师和家长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应当有所关心并且提供一定的指导,但没有必要过多地干涉。学生有他们的“语文生活”,有他们的语文“圈子”与表达形式,包括课外“闲书”的阅读交流、上网、博客、QQ,等等,其实这些都是他们语文能力成长的重要方面,又关系到语文兴趣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形成。我们也许不能完全进入学生的“语文生活”,但应当给予尊重和必要的关照,尽可能在语文课和学生的“语文生活”之间疏通一条通道,那肯定会加倍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起读书的习惯。应当看到现在的应试教育是扼杀兴趣的,学生除了课本和教辅,再没有兴趣读书。这是可悲的。语文课改一定要高度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重视并能多少进入学生的语文生活。阅读教学,甚至整个语文教学,都要高度注意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语文教学除了学习知识,提高能力,还有更重要的,是培养高尚的读书习惯,把阅读作为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来培育。一个人成年后不管从事什么工作,无论贫穷富贵,如果没有读书的习惯,甚至基本上不怎么读书,就很难实现终身教育,也很难提升素养。培养阅读习惯是为学生的一生打底子。
课标所要求与建议的阅读教学,包括课外阅读,重在养成阅读的兴趣与习惯,发掘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这是可以让学生终生受益的。如果能从培养一种完善的生活方式这一角度去理解,阅读教学包括课外阅读教学的改革就可能获得新的高度和力度。
2011年12月
[1] 本文系笔者与巢宗祺合作主编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