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录鲁迅作品应考虑适切性[1]
如何选录鲁迅作品一直是中学语文教材编著过程中的难题,每次调整都会引发社会和大众的关注。
2013年9月,当时的新学期刚开学不久,就有媒体报道,鲁迅的《风筝》在人教版初一上学期语文教材中被删除了。很快,关于“鲁迅作品退出新版语文教材”的消息广为传播,引发人们的广泛争议,甚至还兴起了一场“鲁迅该不该退出语文教材”的论战。其实,近几年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比重并未减少,只是做了结构性的调整,一些媒体不负责任的炒作和议论是对语文学科建设的干扰。
据调查,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鲁迅作品篇目减少是事实,例如人教版的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原来3学年6册教材中选有5篇鲁迅的文章,现只保留了《拿来主义》《祝福》《记念刘和珍君》3篇。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学课程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原来高中三年全是必修课,现在分割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占据1.75学年的课时量,而选修课占1.25学年,语文课时总量是压缩了的,因此必修教材中鲁迅作品的篇目也随着必修课课时的减少而减少,但选修教材中又有数篇入选。例如,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就有《未有天才之前》《鲁迅论读书》《铸剑》3篇作品入选。这样一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选修)的鲁迅作品反而比原来的5篇多了1篇。而其他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亦是如此,有的选修教材甚至还单列鲁迅作品的专题。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也选录7篇鲁迅作品,小学虽基本不选录鲁迅作品,但与鲁迅有关的课文也有《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少年闰土》《有的人》3篇,部分教材还有“初识鲁迅”的专题。
虽然不同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选录鲁迅作品的情况各不一样,但总体来说,近几年的变化只是结构上的调整,并未出现篇目的减少,因此更不能说“鲁迅被中学语文教学逐渐剔除了”。
虽然近年来热议的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不断减少属于误读,但如果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现在中学选录鲁迅作品的篇目的确有所减少。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以前,我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鲁迅作品的篇目一直保持在十篇左右,最多时甚至达到20篇以上。例如,在新中国成立到1955年期间,中学语文教材一共收录鲁迅作品16篇,包括《一件小事》《故事》《社戏》《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药》《路》《祝福》《藤野先生》等,这为之后各个时期选用鲁迅作品奠定了基础。到1978年之后,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但也增加了《拿来主义》《狂人日记》《阿Q正传》《雪》《范爱农》等篇目。2000年之后,《阿长与山海经》《鲁迅自传》《灯下漫笔》等又相继入选。从长期来看,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篇目的变化顺应了时代的变革,满足了现代教学的要求和现代课程结构的变化,而且在选录的科学性上也有一定的提升。
如何选录鲁迅作品一直是中学语文教材编著过程中的难题,因为每次调整,社会和大众都会有不同的解读和声音。中学语文教材选录鲁迅作品应首先考虑语文性和适切性,认真分析鲁迅的不同作品分别适合哪个年龄、学段,是否与不同阶段的中学语文教学目标相契合,然后做出选择,而不只是考虑鲁迅作品本身在文学史上的价值。中学语文教材选录鲁迅作品是非常细腻的工作,要建立在大量调查研究的科学结论上。大众关注鲁迅文章的选录,也应该从中学语文教育本身和教学实际出发,而不只是纠结于数量上的变化。
鲁迅作品本身具有独特性,内容深刻且丰富多义,这也决定了中学鲁迅作品的教学比讲解一般课文难度更大。中学鲁迅作品教学出现问题,根本原因是应试教育的大环境让教学方式受到束缚,僵化死板。为了应对考试,老师很难放开了讲,学生也不敢放开了学。教学的改善根本上要寄望于改革的深化,只有高考招生制度发生改变,尽可能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学方式才能真正改变。
不过,在应试教育环境一时难改的情况下,鲁迅作品教学也并非无计可施,关键是教师水平,目前中学语文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限制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相关调查研究显示,目前很多大学中文系的学生文学阅读量很低,只学习了文学史和文学概论等理论知识,因此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养令人担忧,而中文系大学生正是未来中学语文教师的主力军。目前很多中文系的毕业生,你问他大学期间完整地读过哪20本书,很多都回答不上来。大学期间没受过扎实的基础教育,也没读过多少书,不懂得怎么分析作品,怎么实现有效的语文教学?自然也就讲不好鲁迅。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大学教育紧密相连,因此要加强大学尤其是师范类的教育。此外,中学语文教师群体也要加强非职业性阅读,不能只为了备课或职称评定而读书,养成阅读的习惯是提升自身水平最根本的途径。
目前中学鲁迅作品教学出现问题,我认为学术界也有责任。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盛行,引起价值标准多元的同时也失去了中心。学术界的浮躁导致关于鲁迅的研究出现了很多新的迷雾,鲁迅被拉下神坛,面目开始变得模糊,中学鲁迅作品教学失去了核心标准。鲁迅的作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学术界应该把鲁迅研究成果沉淀、转化到中学语文教材中。我们的学者应该有人用部分精力做好这件事,把鲁迅研究成果转化到中学语文教育中去。
[1] 本文根据笔者2014年4月在北师大召开“鲁迅与中学语文教学”会议上的发言记录整理,曾以报道形式发表于2014年4月28日《中国艺术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