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民族 崇实求知
中央民族大学 牟 桃
牟桃,男,汉族,生于1989年6月,共青团员,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民族学专业2010级学生。两次获得国家奖学金;获北京市三好学生、中央民族大学自强之星等荣誉称号。
曾经的中央民族大学校园,有两道靓丽的风景。吴文藻和谢冰心伉俪情深,总是双双出门散步;潘光旦和费孝通亦师亦友,谈笑风生形影不离。2010年6月,怀着对民族院校的向往之情和民族事业的热爱之心,我填高考志愿时选择了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而后,我身上也就有了“民大人”这份荣耀。中央民族大学名师辈出,有着优良的学术传统和学习氛围。为此,我暗下决心,要“继往圣,开来学,有功于斯世”。
出身贫寒 勤学求知结硕果
我出生在四川大巴山下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父亲早年在当兵过程中留有脚伤,至今行动不太方便。母亲病瘫,没有生活自理能力。整个家庭就靠父亲下苦力获得微薄的收入。生存,一度成为我在大学里的主要任务。除了学校给的助学金和每个月的生活补助,我还需靠自己去挣生活费。为此,我一边去做社会兼职、勤工助学,一边努力学习获得奖学金。除此之外,我还积极参加很多集体活动,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和别人一样精彩。由于有时抽不出时间,我只能晚上10点才背着书包去教室自习,尽管伴随着同学异样的目光,我也从不放弃哪怕一点点时间来学习,并持之以恒。当同学出去玩的时候,我也很羡慕,但为了自己内心的梦想,我选择了坚守,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去实现既定的目标。
民族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民族宗教无小事”,我一直关注中国民族关系的历史与现状、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民族宗教热点问题。我所在的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学术底蕴浓厚,注重研究型实践型教学,鼓励学生多读书,多实践。有些课要求每周读一本书,有些课有学期小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或学术论文。在老师们的辛勤指导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下,我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学习和研究,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逐步提高。我的民族志课程论文《营养搭配:人类学成长那些事儿》入选学院的本科生学术论坛,语言人类学课程论文《和谐民族关系:语言人类学的视角》入选青年民族理论学会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三年来,我的专业成绩排名第一,综合测评排名第一,并有幸被保送至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继续深造,沿着梦想的道路继续前进。
田野调查 刻苦实践见真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从小养成的习惯。我潜心学习,但并不盲从书本,我始终关注着民族学的学科发展,思考着怎么用专业知识解决现实热点问题。民族学在人文社会科学中最独特、贡献也最大的就是田野调查。解决当前中国,特别是情况复杂的西部民族地区的问题,更需如此。基于此,我一次次走向民族地区,解决实际问题,绝不做只在书本和纸上高智商、实践和行动上低情商的学生。2011年暑假,我前往广西大瑶山,了解瑶族同胞的经济生活,关注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2012年暑假,我远赴泰国北部调查当地的一些山地民族,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居住环境和传统文化;2013年暑假,我对创造了独特且丰富多彩阿诗玛文化的云南彝族撒尼人所在的石林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发展状况展开调查。此外,在平时课余之际,我还去北京牛街的回族社区和附近的民族乡做调查。不同于普通社会实践,田野调查时间长,要求与当地人同吃同住,所以调查特别深入,能够增加人文社会科学的原始资料,我自身也受益匪浅。一次次的实地调研,不仅强健了我的身体,锻炼了我的能力,而且开阔了我的视野,增长了我的见识!
全面发展 久经磨炼成英才
入学三年来,无论是出色做好学生本职工作、学好专业知识,还是做好学生工作、参加党团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我都全力以赴。尤其引以为豪的是,2011年12月有幸参加了学校的第一期“民族英才”人才培养计划,作为其中的一员,我深知“民族英才”这一身份的责任和担当。为此,我严格要求自己,见贤思齐、勤学苦练、持之以恒、全面发展,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坚定理想信念、过硬政治素质、卓越领导能力的优秀拔尖人才,成为促进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服务党和国家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中坚和骨干。
“古今兴盛皆在于实,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使我深刻认识到,只有“行行重行行”,从实地求知,才能了解国情,解决国事,才能用所学知识服务人民,报效国家。“美美与共、知行合一”的校训教导我成为民族人才之精英,激励我成为民族团结之模范,鞭策我成为民族工作之栋梁!我始终铭记作为民大学子独特而光荣的使命,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56个民族大团结,以“让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己任,又红又专,全面发展,奉献一生,向母校、向祖国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师长点评]
牟桃同学虽出身贫寒,但志存高远,入校以来勤学求知、刻苦钻研、全面发展,获得多项奖励和荣誉,是我校广大学子的杰出代表,是当代大学生的佼佼者。
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 马文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