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在城市群与区域发展上,区域协同发展深入推进,京津冀一体化正式上路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是个历史问题。从其发展历程来看,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行政区划调整。实际上,三地间协同发展的共识早已有之。自1982年“首都圈”概念首次提出后,1986年成立了环渤海地区经济联合市长联席会,此后还有1993年的“两环(环渤海、环京津)开放带动”战略,1998年的“首都经济”发展战略,2002年的“大北京”规划,2004年的“廊坊共识”“北京建议”和“廊坊框架”,2005年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等。随后,京津冀一体化又写入“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虽然讨论很多,但收效很少。由于合作中的各种困难难以有效化解,重大突破始终付之阙如。
2013年以来,京津冀三地的区域合作逐渐开始加强。被称为“最难编制的区域规划”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出现了加速迹象,三省市已经分别完成首都经济圈的本地规划,上报国家部门,国家层面的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编制已经启动前期准备工作。2013年3月,京津两市签署了加强经济与社会发展合作协议,围绕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从十个方面推出一揽子计划。2013年5月,京冀双方签署《北京市——河北省2013至2015年合作框架协议》和11个专项协议,进一步深化合作。两个协议从交通、物流、金融、旅游、环保、科教、人才、产业等各个方面,推动三地开展全方位合作,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共促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京津冀城市群建设在宏观上表现为开始制订发展规划。根据协议,京津冀城市群的最终范围划分是1+9+3,即北京+河北省的张家口、承德、保定、廊坊、唐山、秦皇岛、衡水、沧州、石家庄+天津的宝坻区、武清区、蓟县。衡水、沧州、石家庄是最新被纳入的3个城市。在微观层面,交通物流和环保是合作中的重中之重:交通物流方面,三地大力开展省际高速公路和城际铁路的建设;在环保方面,北京和河北正积极建立京冀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合作机制,共同推动京冀区域整体环境质量加快改善。而在产业合作方面,也正在取得明显突破。京冀之间将探索两地飞地经济合作;津冀双方加强产业规划衔接,支持天津企业在河北环津地区建立天津产业转移园区。北京将支持天津武清区打造京津产业新城。[16]京津冀城市群的全面合作正由原来的概念框架向实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