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政策建议
(1)加强体制完善与政策实施
随着“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等相关涉水政策的出台,中国的水资源管理将进入一个全新阶段。但由于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牵涉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且受到传统水资源管理体制的约束,各项涉水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势必将出现与其他经济社会政策相冲突的地方。因此,需要进一步践行流域综合管理的理念,完善涉水政策的落实机制,加强各主管部门的协调。尤其需要在中央和流域层面分别建立统筹机构,中央层面的统筹机构吸纳水利、环保、发改委、林业、农业等中央部门,流域层面的统筹机构吸纳流域内相关省份,从而打破部门界限、区域界限,形成水资源管理的共同决策、统一协调的机制。在政策实施方面,有必要采取“最严格”的管理办法,避免出现“时紧时松”的状况。同时,需要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对各地政策落实的经验和教训及时进行总结 。
(2)加快市场工具的运用
在推动相关涉水法律法规的同时,需要加快基于市场的管理制度和经济调节手段的推行。市场工具的运用对于长期依赖行政命令来进行水管理的中国来说尤其具有重要意义,它将有利于提高政策组合的多元化。在水价、水权和排污权的设计和实施方面,需要进一步分析社会不同部门用水量、排污量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加快交易市场的建立,以此鼓励用水效率的提高和污染的治理。在生态补偿机制设计方面,需要在目前普遍实行的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形式的基础上,尝试更加基于市场化的补偿机制,确定合理的补偿主体和补偿量,并在补偿方和被补偿方之间建立直接的补偿关系。
(3)促进水利、水电工程的可持续建设
中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尽管在过去20年中取得了快速发展,但工程建设所引起的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考虑到中国在未来十年仍将大力发展该领域,且涉及的流域更加广泛,因此可持续的工程建设尤为重要。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除综合考虑洪涝干旱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还需要加强环境流的研究与实践,促进江河湖库水系连通以提高河流的天然自我调节功能。在水电建设方面,需要引入可持续水电开发理念,减少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保证水生物种的正常洄游和繁殖,避免水电工程可能引起的河流消枯和鱼类灭绝。
(4)加强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对于水资源管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虽然过去十几年里公众在参与中国水资源管理方面取得了进展,但障碍依然存在。未来,在相关涉水政策的制定过程中,需要更多引入公众参与,鼓励各方诉求的充分表达,以提高政策的科学合理性。同时在政策的落实过程中,充分保障公众参与监督的权益,并进一步促进政府信息公开,为公众参与提供便利条件和信息获取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