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是车 汇率是马:中国宏观经济评论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坐八望九”迎拐点(2002—2003)

调低经济增长预期 原文刊于《财经》2002年第1期,2002年1月5日。

根据截至2001年11月的宏观经济数据预测,2002年中国上半年的经济增长率(同比增长口径)将会有相当大幅度的下降,其中第二季度的GDP同比增长率可能会下降到5.0%左右,达到多年来的最低水平;下半年可能会有一些改变,但是也难以产生强劲的回升。现在预测,2002年全年的GDP增长率为6.5%。

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已经没有提高经济增长率的政策选择。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运用利率和汇率杠杆还有一定的余地。因为经济处于通货紧缩的边缘或者已经在通货紧缩之中(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个定义问题),降低利率是题中应有之意。不过现在的利率水平已经很低了,没有太大的调息空间,即使调息也难以产生很大的作用。在汇率方面,政府可能还有更多的考虑,不太愿意只从贸易平衡的角度出发制定政策。

另一个方面的政策是以扩大赤字为中心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国有银行和其他国有金融机构坏账,因为这些金融机构的坏账最后都会成为财政负担。完全从短期的角度看问题,只需要考虑财政赤字就可以了,虽然政府税收和支出等量增加的中长期效果可能有很大的差别,对短期需求而言这几乎是一个中性政策,所以简单说减税,含义是不清楚的。如果减税而不减政府开支,就意味着扩大赤字。与此有些相似的是银行利息的调整。如果同步调整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以保持商业银行利润率不变,就是简单的货币政策;如果多降贷款利率、少降存款利率或者相反,就是减少或者增加商业银行利润的政策,实际上是财政政策。从这个角度看问题,很多经济政策直接或间接地与财政收支有关,不同程度地带有财政政策的含义。

现在的问题是财政赤字水平和银行坏账水平已经相当高,继续扩大财政赤字和银行坏账问题太大。在1998—2000 年的三年里,财政赤字平均每年增长62.3%,而名义GDP即总需求的平均增长率只有6.3%,2001 年的财政赤字增长率可能会远低于此前三年的平均水平,但可能仍远高于经济增长率。这样的情况肯定是不能长期持续的。

所以,很有必要调低社会对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期。如果社会对经济增长的预期过高,就会形成对政府的压力。这个压力可能变成好事,促使政府改进工作,提高效率;但也可能变成坏事,使政府以未来为代价追求短期的经济增长率,甚至弄虚作假。在不引起后遗问题和其他社会问题的前提下,经济增长速度当然越快越好,但若是以牺牲未来为代价,就要权衡得失利弊了。总的来说,扩大财政赤字以刺激短期需求同服用兴奋剂一样,除非在有其特殊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偶尔为之,是以不用为好。

回过头来看,1998年开始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目标是要使经济增长率达到8%。四年过去了,财政赤字大幅度增加,而GDP的平均年增长率为7.6%(今年按7.4%算)。在预算基本平衡和银行坏账得到控制的情况下,过去四年能达到的经济增长速度应当显著低于7.6%,比如说只有6.0%。这就是说,6.0%是正常的,7.6%是不正常的。在这里,所谓正常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基于基本经济体制和政府工作效率等方面的情况得出的。而通过改革提高企业和政府效率,通过结构调整抑制垄断,在这些基础上达到的比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则是另外一回事情。

以下对2001年11月的宏观经济数据作个简单介绍。11月的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7.9%,这是过去12个月的环比增长累积的结果,其中前五个月累积增长了5.6%,后七个月只累积增长了2.3%,折年增长率只有4.0%。这个情况是预测2002年上半年同比增长率大幅度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比增长率则有更大幅度的下降。1—10 月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率为17.3%,11月只有9.4%。此前提到,可能由于统计方面的技术问题,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率前高后低,新的数据是进一步的证据。在8、9两个月,剔除季节因素后的消费价格指数和零售价格指数双双大幅度下跌,其跌幅超过了历史记录;在10、11两个月,消费价格指数轻微上升,零售价格指数则轻微下降。

[1] 原文刊于《财经》2002年第1期,2002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