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论
对外汉语教学法是实现对外汉语教学总目标和总任务、落实教学基本原则的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到今天,已分化或派生出诸如精读、泛读、听力、会话、视听说、报刊阅读、写作、中国概况、中国文化等众多课程,这些课程都有各自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它们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落实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总目标和总要求。为了协调和规范这些课程内在的语言和文化线索,完成整体的教学任务,于是就有教学大纲的拟订和颁布。各类教材,从词汇、语法知识到练习的编写,基本上都体现、贯穿了教学大纲。但是,大纲制订得再完善,教材编写得再精当,如果没有好的教学方法去发挥、去实现,也是难以收到理想效果的。所以担任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和条件,除了要有汉语语言文化知识和熟练的语言技能、技巧之外,还需讲究教学艺术和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会取得较佳的教学效果。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同样程度的学习者学习汉语,在不同教师的教授、训练和指导下,一个时期下来,他们中间往往会产生差距,这说明除了学习者自身因素之外,教师的教学方法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作为外语或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国外的各种外语教学法对对外汉语教学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国外的外语教学从十七八世纪发展下来,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它与哲学、教育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国外各种外语教学法流派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任何一种外语教学法流派都具有相应的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也就是说,这些学科理论是外语教学法的理论支柱。但是外语教学学科又不是哪一门学科的直接体现,而是吸取并融合了各门学科的精华,并依据它们的理论原理对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由此总结、概括、演绎、提炼出外语教学的原则和规律,凝聚、汇合成第为教一学法章流派,从总而形成论了自身独立的科学体系,反过来指导外语教学再实践。一位对外汉语教师要能在课堂上自如地、得心应手地展开教学,他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法的理论知识,不了解这些理论,就不能甚至无法领会诸种外语教学法流派的精髓,也无法在自己的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恰当地引进和采纳各种外语教学的好方法。语言教师具备心理学的知识,特别是学习者认知语言的规律,就能顺应学习者的认知心理过程,让他们运用已知去同化、接受新知,促进记忆和应用;教师具备语言学的知识,就能利用一般的语言规律来分析、研究汉语,进行汉外两种语言的对比,有利于教学的开展。教师具备教育学的知识,就能运用教育的一般规律来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对外汉语教师有没有心理学、语言学和教育学的知识和理论,反映在教学上就有质量的高下之分,教授的深浅之别,效果的好坏之差。
汉语在语音、文字、词汇和语法等方面有着许多不同于其他语言的地方,这些汉语的特殊性决定着对外汉语教学的种种特点,例如汉语的声母可根据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成组、成对地对应排列,教学可充分利用这种对应规律来教授和辨析各组声母的实际发音;再如汉语的复音词、词组、句子的内部结构(如联合、修饰、陈述、支配、补充等)是一致的,教学可充分利用这种组合特点,让学习者较快地掌握汉语。另外,学习者的母语中有无汉字背景,也影响着他们学习汉语的重心和进程,例如欧美人习惯拼音文字,畏惧方块汉字,学习重心放在听说上,在阅读方面进展比较缓慢;而日、韩学习者母语书面语中有汉字,阅读比较方便,学习重心自然而然地放在书面阅读上,不太愿意或害怕开口。对外汉语教师掌握这些特点、循着这些规律去组织教学,开展活动,就能提高教学的效率。
外语教学法就广义而言是一种科学体系,而对体系中的每一种教学方法来说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措施或教学活动。外语教学法作为一种体系,应该包括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教学原则、教学进程等教育和教学的诸种指导性纲领和要素,从整体上规定和规范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展开。有关这类书籍已出版多种。外语教学法作为一种具体的教学措施,主要指教学的过程、活动和方法。这种教学过程、活动和方法可能是某一类外语教学法所特有的,也可能是几类外语教学法都曾采用过的。《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主要介绍和阐述的是后者,即具体的教学措施。这些具体的教学措施是在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等理论的指导下,对教学实践中所出现的或经常使用的各种教学过程、活动和方法进行整理、归纳而总结出来的。这些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具体教学过程、活动和方法,可供对外汉语教师在实施教学方案时参考、采纳和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