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巫术与医学
祝由术:民间盛行画符念咒
产妇奶水被孕妇“摘走”/鸟形巫师/苗父创祝由/信巫不信医/一符在手,疾病都走
“神力”附身的人
先来看几例奇妙的医事:
医事一:某村,一位青年身上突现“飞蛇”(方言,也叫蜘蛛疮,即带状疱疹,中医称“缠腰火龙”“缠腰火丹”),触之剧痛,异常痛苦,晚上睡觉很是煎熬,用了很多药都治不好。后来家人带他找到同村一位具有神秘力量的老者。老人家在患者面前,拿起一块瓦片,用白粉笔在上面画了一个人形,然后点燃艾草,问清楚哪个部位先出的“飞蛇”,然后就在瓦片所画的人形相应部位用艾草烫一下。奇妙的事情在青年回家后发生了:当晚“飞蛇”就有所好转,第二天就结疤了,而之前用过的很多药都没达到这么好的效果。这让全村的人都目瞪口呆。
医事二:一个小孩夜里总是哭闹不停,家里人为此很是发愁。后来,他们找到当地一位具有高深法力的先生,这位先生在地上画了一个圆圈,又在里面画了一个十字。然后,他站到圈里,让家长抱着孩子站在身边。接着,他伸出一只手捏住孩子的小手,而另一只手像掐指算数一样,同时嘴里还小声地念念有词。就这样站了三五分钟,他摆摆手表示完事了。而就在这一次“治疗”之后,孩子夜里就不再哭了。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
医事三:一个产妇生完孩子,在家里坐月子,奶水非常充足,有一天,另外一个孕妇去看望她。可当孕妇走后,产妇忽然没有奶水了。当地老一辈的人说,她的奶水被那个孕妇“摘”走了。而治疗的方法,就是把那名孕妇找来,在她的鞋底扎一个小洞,小洞要扎透,然后再弄一点水从这个洞眼里漏下去。操作完之后,产妇的奶水果然又回来了。至于其中什么原理,连老一辈的人也说不清楚……
像上面提到的奇怪医事从中国古代一直流传至今。还有很多传说,即使在医学发达的今天,在中国很多农村依然流行:比如解“居剑风”(半边脸肿胀或嘴巴突然歪了,被称为“居剑风”)、抹门档灰(门背后横档上积的陈年灰尘,旧时一些地区的人常用来止血)、捉野猫精(旧时一些病人精神恍惚、胡言乱语,且久治不愈,通常认为是野猫精附体)等,不一而足。
很多人曾把这些奇妙的治病术当作一种神力,甚至有人得了病先找人念咒语、驱鬼,而不是及时去医院就医。让老百姓如此信服的治病方法到底是什么?其实,这些所谓的疗法都属于祝由术。
起于巫术,祝于神鬼
祝由术是起源于远古时代的一种巫术,即通过祝说患病缘由,给病人以安慰和暗示,再辅以特殊的仪式以达到祛除病邪的目的。
祝由的“祝”是告知的意思,“由”是病的起因,是一种源于“祝于神鬼”的原始巫术。它有多种表现形式,最常见的有巫咸、跳大神、符咒、祭祀等。而作为祝由术的核心人物——实施祝由术的人,即巫师,据说最早由轩辕帝创立。而这一职业在远古时也是地位很崇高的,担任巫师的通常是一群文化层次很高的人,受万人敬仰,有时甚至连帝王都要听从他们的意见。
信阳楚墓出土的鸟形巫师形象。由此图可知,古代楚国巫师把自己打扮成鸟的模样与鬼神沟通。
实际上,祝由术与我国古时江南一带、楚越等地的巫文化有紧密联系。《论语·子路》中就有记载:“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意思是,人假若没有恒心,是做不了巫医的。在当时的人看来,巫医之术很难学,因为这里面有太多的困难,没有恒心的人是学不会的,就好像我们今日读《周易》也会有这样的感觉。当然,这是题外话了,而祝由的创造者传说是上古时期的苗父。据说他“以菅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发十言耳……”这句话也揭示了祝由最开始的仪式比较简单,即用草当作祭席,用畜草当作祭牲,面向北方祈祷,口中念十句祷词,病人就会痊愈。成书于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记载的280多个医方中,有近40个涉及祝由术。
那么,为何当时的人们会信奉祝由术,中国为何要发展出巫文化呢?
远古时期,社会生产力和医疗知识很落后,而人们对疾病的认识也缺乏科学性和理性。由于很多疾病找不出致病原因,人们便认为是鬼神所为,而要想治病消灾,就要借助鬼神的力量。慢慢地,祝由这种仪式为人们所接受,随之演变成一系列用来治病消灾的习俗。
最开始,实施祝由术的人是病人身边亲近的人,后来逐渐出现了专门的巫师,通常,女巫称巫,男巫称觋。《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记载:“大荒之中……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一众巫师掌管着治病的“百药”,可见他们也是最早的医师。
高山族古文中表示“人”“神”“巫”的三个字:“人”字像双足立地,举首望天;“神”字头朝下,双足朝上。这两个字表示一个在地,一个在天。而表示“巫”的字,则很形象地说明了巫师的半人半神、亦人亦神的特征。
巫师:远古时代的“全能牛人”
巫师是巫术文化的核心,他的出现在历史上算得上一件大事。夏商时,当时国家为强化统治,建立了史官制度,而当时的史官有很多是巫师。他们负责国家祭祀的大小事,为国家占卜运势以及编书、记录历史;也负责为老百姓求福、驱邪、治病等。
巫师是像神一样的存在,地位很高,经常参与政治、军事的决策,有时甚至在“全人之上”。在当时,如果巫师认为某件事不可取,不可做,即便帝王、大臣、民众都认可,也不能做;反过来,如果巫师占卜说某事可做,即便其他所有人都不认可,这件事也可以做——巫师就有这样的权力,而这种制度延续了成百上千年。
“医”这个字,最开始其实写作“毉”,很明显跟“巫”有关,所以就有“巫医同源”“巫医并至,神药两解”的说法。当时治病救人的事情一直由巫师控制,在他们看来,用药物治疗或外用手段辅助治疗,跟巫术治疗没多大区别。而他们能治疗的病从耳鼻喉科、口腔科、内外科、妇科到儿科等,无所不包,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全科医生。
巫师升天图,是信阳楚墓出土彩绘锦瑟上的局部图案,表现的是楚国巫师作法的情景。
医巫的分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们积累的医学知识越来越丰富,巫、医开始分化,这种现象最初大约出现在春秋战国至秦汉之际。但祝由疗法并未立即被全部抛弃,而且其中一些经验和精华被传承了下来。这里不得不提最早支持巫、医分化的一大功臣——扁鹊。
当时扁鹊冒天下之大不韪向巫术发起挑战,并提出“六不治”,其中就包括“信巫不信医”不治,即相信巫术、不信医学的人不用治。扁鹊的这种做法,对当时信仰有神论的人是一次强有力的挑战,自然也难免树敌。
到了魏晋时期,祝由术与道教奇妙地结合了起来,为道家所利用,并加入了符水、桃木剑等道具以及一些特殊工序和包装,同时还包括药物。到了隋唐时期,祝由与中医的内、外、妇、儿等医科并列,得到官方承认,朝廷还设立了“祝禁博士”“咒禁师”等官职,巫师成了官方认证的医家之一。《旧唐书·职官志》中就记载:“太医令掌医疗之法丞为之贰,其属有四,曰:医师、针师、按摩师、咒禁师,皆有博士以教之。”而从元朝开始,祝由也被正式列入十三科(从元至明,太医院分十三科)之内,内涵更丰富,如禁法、咒法、符法、步罡(沟通人神的一种神秘巫术)等。
到了明朝后期,从事祝由科的医者已经非常少,加上一些医家的轻视,祝由术逐渐式微。明末的张景岳曾写道:“惟民间尚有之。”而到了清朝,太医院废除了祝由科。但因满族信仰萨满教,所以保留了“跳神”等习俗。不过,民间仍有巫觋传承。清朝著名的医学家徐大椿曾说:“古法今已不传,近所传符咒之术,间有小效。而病之大者,全部见功。”他认为对祝由术应该采取存而不论、敬而远之的态度。
到了近代,祝由术仍未完全消失,以原始巫术、情志疗法、导引气功等新形式流传,比如壮族农村地区等仍旧有人在用,多由巫婆、神汉从事,不过这些人的文化程度、有多少基本的医学常识等都不明了,其医术如何自然也要打个问号了。
《伦敦新闻画报》所展示的晚清跳神的把戏,在中国盛行的巫术被西方捕捉。
清末民初,《顺天时报》上刊登的祝由科广告,可见祝由术在我国民间影响之深远。
祝由治病的核心:咒语和符书
祝由术究竟是如何治病的?通常,祝由术治病会运用咒语、符书、仪式等。在祝由术中,咒语和符书是至关重要的两种工具,可以说是仪式的核心所在。
咒语最开始比较简单质朴。随着巫术的发展,巫师对所用咒语进行整理和总结,咒语就有了一定的规范和形式,听起来更“专业”,跟日常生活中的咒语也严格区分开来。起初巫师在实施巫术时,一般会先呼“皋”字,再发号施令,此外还有“吁”“嗟”“呸”等字。这些字很可能跟现在的“哎”“喂”“嘿”相近,是为了引起对方的注意。到了西汉,这些字已不太常用。东汉以后,巫师模仿公文格式把咒语搞得越来越规范、繁复,并有了固定模式,包括三个部分:示威语、惩戒语和催促语。
示威语即用天神等来威吓、震慑鬼邪。为壮大自己的声势,巫师会说自己是神人,或说自己学过治鬼的仙术。惩戒语就是为了惩罚鬼怪而使用的语言,常用“破”“杀”“斩”“除”等字。催促语则最为人熟知,如“急急如律令”或“如律令”。很多咒语最后都有这句话,其实是让鬼怪赶紧按照神灵和巫师的法令办事,不可拖延。
事实上,“急急如律令”本来是汉朝政府文告中的常用语。“如律令”其实相当于现代公文中用的“务必遵照执行”。之所以会用这几个字,是因为官府的文告有很强大的威力,巫师很羡慕这种威力,索性就把这些字加到咒语中。
另外,咒语还有形式上的要求,跟写诗作词一样。最常见的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句式,念起来要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巫师经常会用很多排比句来增强气势。
符箓作为一个词语,其实是两种东西的合称,即符与箓,图中左为符,右为箓。
符书,通常也叫符箓,是模仿古代的政治军事用语。它最早大概出现于战国时期,到汉代时已经比较成熟,后来就被道教吸收,成了道士的重要工具。
符和箓是两种东西。符是用笔画的一种神秘符号,上面有点、线、字、图等形象;箓则是用来写天神的名讳、职能的册子。因为符和箓在各方面大体相似,所以古人就把“符箓”合为一体,后来又把咒语和符箓合用,合称符咒。
中古之前,道教的医用符其实比较简单、粗糙、笼统,一种符能治疗多种病,即“一符在手,疾病都走”。到了隋唐时期,符多了起来,不论是数量还是方式,慢慢出现了治疗不同症状的专用符。比如在《太上洞玄灵宝素灵真符》中就记载了88道治疗瘟疫的符、8道治疗伤寒的符、13道治疗头疼的符等,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道教的医学符咒的崇拜。而且,在治病的过程中,对不同的病症、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病情,用符也有讲究。比如“上符二道,治人卒恶刺痛,大烦欲死。先服上符,须臾不差,次服下符……”口服符水是当时最普遍的一种方式,当然还有其他方式,比如把符戴在身上,或挂在自家门上、床边等。到了宋明时期,医用符治病更是常事,形式和方法也是“更上一层楼”,还有了比较完整的系统。
而说到符咒治病,大诗人苏东坡也曾亲眼看见过,还为此写过一首诗《和子由踏青》:
何人聚众称道人,遮道卖符色怒嗔。
宜蚕使汝茧如瓮,宜畜使汝羊如麇。
路人未必信此语,强为买服禳新春。
道人得钱径沽酒,醉倒自谓吾符神。
一个自称道人的人堵在路上,怒气冲冲地责怪路人怀疑他的符不灵。他声称自己的符会让蚕长得如瓮那么粗大,让羊长得像獐子那么肥硕。路人并不完全相信道人的话,但还是拗不过道人的死缠烂打,只能买道符,权当新年祈福。不过道人收了钱,马上就找了家酒楼,喝了个大醉,还胡言乱语说自己的符是神符。
到底有无效果?
或许,祝由术从昌盛到衰落,是否也说明了它的治病效果根本就值得怀疑,这种猜测有无道理呢?
20世纪90年代,一项涉及140多名巫师的调查发现,他们大多来自经济和文化都十分落后的农村地区,其中70%以上是文盲或半文盲,60%的人心理异常。这些人很容易接受暗示,还有一部分人本身就是精神病人。在调查的90多起巫医刑事案件中,巫师们都承认,自己治病的法术都是骗人的。
民间巫师利用人们的迷信心理,自称神灵降身,以神的口吻说话,所求之人则唯唯诺诺,恭敬至极。
其实,古代一些作家或思想家,早已对祝由术治病有过怀疑或嘲讽,比如晚清文学家吴趼人在他的自传体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一回中,就曾写到一件利用巫术治病骗钱的事:
“……舍亲,五十多岁,只有一个儿子,才十一二岁,得了个痢症,请了许多医生,都医不好。后来请了几个茅山道士来打醮禳灾,那为头的道士说他也懂得医道,舍亲就请他看了脉。他说这病是因惊而起,必要吃金银汤才镇压得住。问他甚么叫金银汤,可是拿金子、银子煎汤?他说:‘煎汤吃没有功效,必要拿出金银来,待他作了法事,请了上界真神,把金银化成仙丹,用开水冲服,才能见效。’舍亲信了,就拿出一枝金簪、两元洋钱,请他作法。他道:‘现在打醮,不能做这个;要等完了醮,另作法事,方能办到。’舍亲也依了。等完了醮,就请他做起法事来。他又说:‘洋钱不能用,因为是外国东西,菩萨不鉴的,必要锭子上剪下来的碎银。’舍亲又叫人拿洋钱去换了碎银来交与他。他却不用手接,先念了半天的经,又是甚么通诚。
“通过了诚,才用一个金漆盘子,托了一方黄缎,缎上面画了一道符,叫舍亲把金簪、碎银放在上面。他捧到坛上去,又念了一回经卷,才把他包起来放在桌子上,撤去金漆盘子,道众大吹大擂起来。一面取二升米,撒在缎包上面;二升米撒完了,那缎包也盖没了。他又戟指在米上画了一道符,又拜了许久,念了半天经咒,方才拿他那牙笏把米扫开,现出缎包。他卷起衣袖,把缎包取来,放在金漆盘子里,轻轻打开。说也奇怪,那金簪、银子都不见了,缎子上的一道符还是照旧,却多了一个小小的黄纸包儿。拿下来打开看时,是一包雪白的末子。他说:‘这就是那金银化的,是请了上界真神,才化得出来,把开水冲来服了,包管就好。’此时亲眷朋友,在座观看的人,总有二三十,就是我也在场同看,明明看着他手脚极干净,不由得不信。然而吃了下去,也不见好,后来还是请了医生看好的……”
孩子得了痢疾,治不好,就请茅山道士用祝由术治病,还必须用“金银汤”,实际上不过是茅山道士为牟利而已,他们在作法过程中将金银调包,一般人却看不出来。结果孩子的病也没治好,赔了钱还白忙活一场。
再比如,有人有内伤,但不知道到底伤在何处。巫医会先摸病人,摸不出来就找一只小鸡,让病人向鸡嘴吹口气,然后把鸡浸入水中闷死(绝对不能捏死或让鸡出现外伤)。之后,巫医把鸡从背部切开,然后剥皮,解剖完后,看鸡的哪个部位有异常,就认为病人的相应部位有问题。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有些人用祝由术就能治好病?
中医上有一种看法,人食天地之气而生,人之所以得病,原因是在内常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所伤,在外常被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侵害。
《点石斋画报》对民间巫术进行了揭露—— 画中瘫在椅子上的女性身怀有孕,却被家人疑为腹中肿胀,遂找巫师求治,巫师家中供有女像,自称“娘娘”附体,对其行推拿之术,导致女子大出血,最终堕胎殒命。
那么如果没有“七情”“六淫”的伤害,人却生了病,又怎么解释呢?古人认为是由于尚未被发现的致病因素,这就是“鬼神致病说”,实际上就是一种心理因素,即所谓“病由心生”。
而通过祝由术治好的病,很多都是因心病导致的。比如心理不健全,继而被“七情”“六淫”乘虚而入;也有一些病是间接由心理因素导致,但其病因依然在患者的内心。另外,祝由术治病,通常对意志薄弱、性情怯懦的人比较有效。所以祝由术对一些人有用,对其他人无效;而对诸如“忧患缘其内,苦形伤其外……内至五脏骨髓,外伤空窍肌肤”等重大疾病,祝由术通常无明显效果。
除个人属性外,祝由术治病也可能跟以下几点有关。
一是医药互用。巫师用祝由术治病时,也会使用一些医术与方药。比如一些祝由术常用到地黄,它本身就是一种治疮痔的药草;很多祝由术所用的黄纸是姜黄染色,姜黄本身有行气破瘀、通经止痛的效果;而道符颜料常用的朱砂,也能安神、清热解毒。另外,一些祝由术在施术过程中,还涉及卫生清洁、消毒等防病措施。比如病人要先净身沐浴,而在沐浴过程中,巫师会在浴汤里面加一些香料、中草药。现代医学证实,这些药物对致病性皮肤真菌等有抑制效果,可以起到消炎杀菌、防治传染病的效果。
二是心理作用。最常见的是安慰剂效应。临床上,甲组给药,乙组给外观相同的假药,由同一医生发药,结果乙组有相当一部分也出现药效。巫师也会跟病人说,要他信赖道医,要对治病充满信心,这对治愈疾病至关重要,而这已得到现代医学的验证。
三是偶然性。很多疾病经过正规治疗不能马上见好,需要一定时间才能痊愈,比如感冒、急性痢疾等,通常是一个星期左右。而一些自限性疾病和自愈性疾病,到一定时间会自行痊愈或停止发展。巫师接诊时,通常患者的病程将近结束,所以就会使人认为病愈是由于巫师的医术高明。
祝由“治病”,更可致病
古人除了用祝由术治病,也曾用它来“致病”(称为“偶像祝诅术”)。
《六韬》中曾记载,周武王推翻商朝以后,丁侯没来朝见,周大臣师尚父(传说中的姜子牙)就画了一幅丁侯的画像,朝它射箭,连射30天,丁侯竟然真的大病一场。后来丁侯得知了病由,很恐惧,赶紧派人朝见武王,请求作为武王的臣仆。据说师尚父拔去丁侯画像上的箭后,丁侯不治而愈,令诸侯感到十分恐惧,纷纷前来朝贡。
西汉时期发生了一起著名的“巫蛊之祸”事件,前后涉及数万人,而将其推向高潮的是宦官江充与太子刘据的嫌隙。当时汉武帝病倒,江充认为是巫蛊所致,指使一个巫师欺骗汉武帝说:“皇宫中大有蛊气,不除之,上疾终不差(病不愈)。”汉武帝听后信以为真,就派江充成立搜查小组,结果江充在宫中挖出了行巫蛊的木偶(其实是江充等预先埋设的)。当时,因为与太子刘据有怨,江充就诬陷太子,说木偶是太子所为,太子十分恐慌,后来杀了江充。江充的党羽则报告汉武帝谎称太子起兵造反,汉武帝命丞相调兵平乱,太子兵败逃亡,后来悬梁自尽,皇后卫子夫也被殃及,自尽而亡。后来,田千秋等人上书为太子申冤,汉武帝才知道太子并无反心,盛怒之下灭了江充三族。小小的巫蛊之术竟然引起巨大的宫廷风波,汉武帝彼时已然成了一个“杯弓蛇影”之人。
东晋时期的大画家顾恺之曾用祝由术来“制裁”不爱他的女子。据《晋书》记载:顾恺之某天见邻家一很好看的女子,心生爱恋,就挑逗她,但女子不从。后来他就画了一幅女子的画像,将一根针钉在了画上女子心窝处。女子竟突然心痛起来,四处求医无效。后来得知是顾恺之作怪,女子父亲向顾恺之求情,他才拔掉了针,女子竟然立刻好了。求爱不成,玩起扎小人的把戏,连顾恺之也未能免俗,足可见当时人们对祝由术的迷信。
像这种事件,历史上还有很多。南朝宋文帝时,女巫严道育等人曾在宫里诅咒文帝,被发现后,被鞭杀焚尸;隋炀帝杨广当太子时曾制作木偶,诬陷四弟杨秀利用巫蛊图谋不轨,使得杨秀被隋文帝杨坚黜免为庶人;元朝时期,一些江湖术士甚至不惜谋杀聪慧少年来“咒取生魂”……
祝由术是我国古老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其背后有深层的文化根基。如今,千奇百怪的祝由术已经消失殆尽,成了民俗和一些乡间人的时代记忆。古人之所以相信其能治病,是缘于对客观世界认知和控制的局限,以及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
祝由不仅可治病、致病,还可“救火”?《点石斋画报》讲述晚清时某房屋着火,有人用奇术救火,方法是“用鸡蛋三枚,大头画一‘温’字,小头画一‘琼’字,往火焰最高处抛掷,口念‘敷施发润天尊’一句”,再大的火都能烟消焰灭。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祝由术可以看作是古代的一种心理疗法,对一些跟心理因素有关的疾病,有一定的效果。不过,祝由术终究不是科学,而是巫术,难免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和愚昧性,且很容易成为迷信的根源。
祝由术与我国少数民族
说到祝由术,不能不提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在古代,这是祝由术信仰最广泛的区域。
独龙族的巫师在治病的时候,会在患者屋内点燃青松枝,烟熏屋子,再用燃烧着的松枝在患者周围绕动,同时要念咒语,帮助患者祛病。
苗族的巫师治病时,除了烧纸符、念咒语之外,还会在患者伤口处吐唾沫。
彝族地区,多用念经、杀“五病邪神”治病。巫师先杀一只花公鸡,再做一个草人,还要佩挂用锡纸做的小刀,用来杀“五鬼”。之后把鸡冠血涂在草人头上,然后将它焚烧掉。接着巫师根据不同的疾病念不同的经文。念完以后把一只煮熟的鸡撕碎,四处抛撒,认为这样可以消除鬼神的饥饿,“命令”它们吃饱后走远,不要再来。
广西罗城仫佬族的巫师在给病人治病时,会杀一只公鸡,买两斤猪肉,用来供神。同时,还需要病人的女儿带一筒米和两根线。巫师作完法以后,会用纸盖住米筒,并用线缠住,然后放在祖先神位的楼上。第四天早晨将其取下来,把米煮成饭给病人吃。这种做法叫作“填粮”,病人吃完之后病就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