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复利,奇迹的力量!
股市,是人生的杠杆!花更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更多的回报。很多事情,拉长时间看,就很美好。
比如,有人从小孩出生的第一年开始,就每年把小孩的压岁钱,“存”进股市投资,每年“投资额”是5000元,假设年回报率是10%,这样,大学毕业后,孩子就会有一笔近40万元的生存启动基金了。
再比如,有人在自己40岁的时候,已经有一笔100万元的闲钱(如果更年轻、钱更多,就更好),未来20年,如果有能力做到年复利回报率为15%,那么到了60岁。即便这20年一分钱都不再投入,退休的时候,也将得到1600万元的“零花钱”。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一、复利法则
复利,是一种计算利息的特殊方法。按照这种方法,利息除了会根据本金计算外,新得到的利息同样可以生息,鸡生蛋、蛋又生鸡。以前社会里,有很多名词,说的都是复利,比如“利滚利”“利叠利”“驴打滚”。
复利有个公式,本利和=本金×(1+利率)期数。这个“期数”时间因子是整个公式的关键因素,一年一年(或一月一月)地相乘下来,数值当然会越来越大,到了后期,就会呈现指数级增长。巴菲特在其2006年致股东的信中,举了一个例子:从1900年1月1日到1999年12月31日,道琼斯指数从65.73点涨到了11497.12点,足足增长了170多倍,是不是非常可观?那它的年复合增长率是多少?答案并不是让人信服的,仅仅是5.3%。这个增长率意味着,你有10万元钱,每年才增加5300元钱。你觉得它很少,但时间长了,就极为可观,但这就是复利的力量。
关于复利,有更多有趣的故事,比如,传说中古代有个国王和大臣下棋,输了,国王慷慨地说要满足大臣一个愿望。而这个大臣和国王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要求在第一个棋格中放上一粒麦子,第二格放上两粒,第三格放上四粒,即按复利增长的方式放满整个棋格。不懂复利增长的国王一开始过意不去,想多给。但到了一半的时候已经大汗淋漓,知道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按照复利的规则,整个国家的粮食都无法满足他。
复利的力量,正是资本积累的动力,是奇迹一般的力量。
为了更容易理解复利公式,我习惯把它简化为:
投资的收益=本金×复利复利的时间
这个公式,有人看到本金的重要性,所以他投资股市和买房子一样,有首付、有月供,不断增加本金的基石。有人看到复利的重要性,知道每提升两个点、三个点,都会决定未来。所以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去提高。国债的利率只要比银行理财高0.5%~1%,就会被哄抢!有人看到时间的重要性,下决心活久一些,或者更早开始投资。公式在那里,每个人可以由此制定自己的大策略。但要小心一些的是,复利不宜设定太高,8%~15%为宜。不是再高做不到,而是在乘法运算中,亏损50%,是需要翻倍才能弥补的。降低预期,对于长期投资来说,一是不会涉险去跨越高的栏杆;二是会心平气和,看惯涨跌,不会因梦想而窒息。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还很容易推算出一些并不显而易见的结论,比如,有些人动不动说想年复利率达到30%或50%,这些都是妄念。我们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复利计算,算完我们就大体知道,什么样的预期会是更好的预期。
100万元的资金,如何达到1个亿?平均30%的超级复利率,只要18年;平均20%的巴菲特式的复利率,要26年;平均10%的中级复利率,要49年。
再换一种更直观的算法,假如初始投资资金是10万元,投资20年。如果复利率为5%,20年后,复利的收益是26.5万元;如果复利率为10%,是67.3万元;15%呢,是163.7万元。
巴菲特非常厉害,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他赚取复利收益的能力太强了,每年能达到20%;再一个原因是,他投资的时间太长了,从十几岁开始投资,现在他已经投资了70多年,所以巴菲特有千亿美元,最厉害的还是他的长寿啊。有很多基金经理,投资水平也很高,投资时间并没有那么长。
所以,大多人制定复利策略要明白一点,坚持二三十年,是成功的时间基础;另外一方面,如果你非常厉害,能做到10%~20%的复利率,那么财务自由不在话下。但这终究是少数,毕竟能从100万元变成1个亿的,即便过几十年,终究也是极少数。
复利中,有个“72法则”,就是以1%的复利率来计息,经过72年以后,你的本金就会变成原来的两倍。假如像巴菲特一样的投资高手,他的投资回报率是年化20%,那么他的资金就将在3年半后翻倍。72÷20=3.6年;假如一个人买入指数基金,股市的年投资回报率是8%呢?那么他的资金将在9年后翻倍,72÷8=9;而假如一个人买银行理财产品,年回报率是4%呢,那么他的资金翻倍时间将是漫长的18年。
复利的投资中,特别要注意的是,尽量不要亏损,尽量减少回撤。卡拉曼在《安全边际》中提到:一个在过去十年,保持年收益率为16%的投资者,和一个前九年每年都赚20%,最后一年损失掉15%的投资者相比,前者可能最后赚的钱要更多。
还有一个算法,一个人如果永远满仓操作,他赚钱的时候,赚60%,亏钱的时候,亏40%,那么假设他第一次满仓买,赚60%;第二次满仓买,亏40%;第三次,赚60%;第四次,亏40%,这样循环下去,最终,他的资金会慢慢被市场吞噬一空。
所以,当有人说自己赚钱很快的时候,我们要考察他是怎样做到很快的。有些投资方式,赚钱很快,但波动很大。长期未必更厉害。还有一些,赌博的味道太重,可能还没赚,就会出现大幅亏损,不谈也罢。有些基金经理拿别人的钱赌,赢了登顶风光,输了也就是过一两年从头再来,这更要小心。
当然,有些时候赚钱快是运气。但运气,长期是一个平均值。运气不来,也没办法。2011年我买入中国平安,在2014—2015年翻了一倍。我算对了,但市场反射弧就这么慢。五年平均复利回报率超过15%,其实也很好。但持股四年,估计大多人已经怀疑很多遍人生了。
二、买房的启示
曾几何时,中国大地,只要有人聚在一起的地方,都在谈房子。买房子暴富神话的逻辑,一是借助时代的大趋势,二是借助高杠杆。时代的大趋势,过了也就过了。高杠杆毕竟是把双刃剑,特殊时期、特殊品种难以被复制。但房价还是有些给人启示的地方。第一它利用了复利,一套房子持有十年下来,产生的复利收益巨大;第二它强制了储蓄,让人们每个月不断支付月供。
我做了一个假设。2005年开始,投入5万元,每个月投入为2000元,复利率为15%,到2017年是多少,答案是110万元左右。要完成上面这个假设,难点不是初始资金的5万元,也不是每个月投入的2000元,很多人的财力,都能做到这点,难在什么地方呢?难在每年15%的复利率。
如果上面的5万元初始资金变成50万元,每个月月供为2万元,12年后就是1100万元,所以有15%的投资项目(股票),且确定性高,完全不需要什么立刻价值回归。只要长期回报足够丰厚,只要有确定性,很多人都有足够的耐心去守候!
我们都知道,钱少的人更喜欢买彩票。我们也知道买彩票实际上是一个明显的负和游戏,无论最后谁中了500万,所有人的钱的总和一定是变少了。
有些人说,大资金才追求稳定收益,但实际上,小资金的投资回报率有些时候达到15%更容易,一方面,当一个人资金量大些的时候,他一般会做个配置,配置那些绝对安全的产品。这样,即便他股票的投资回报能率达到15%,总的收益也会被大幅拉低。
保险公司为什么投资收益率的长期假设只有5%,因为保险公司的资产在股市的配置很低,总共也就是10%~20%。巴菲特这些年,总共有上千亿美元的资金,配置在类现金资产上,这些资产的投资回报率也只有2%~3%。所以巴菲特也说过,如果他资金量小,是有能力做到年化50%回报率的。
此外,在小资金投资的时候,往往会有一些特殊的投资机会,比如摇新股。钱太多意义不大,一个账户,一般二三十万元的资金也就够了。
投资首先需要的是耐心,有耐心,做好投资一辈子的准备,然后就是锻炼自己每年收获15%回报的能力,知行很难,但知道这个大方向,其实也不容易。
三、把股市当作人生的杠杆
有些人会说,中国股市不行,10年了都不涨;还有人说,年复利率达到15%非常难。但真的吗?1964—1981年,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从1964年年底的4%,上涨到了1981年年底的15%以上。最终,虽然GDP增长了370%,《财富》500强的销售额增长近6倍,但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原地踏步。美国股市也有长期不涨的历史!所以,不是中国股市不行。同时,股市很长一段时间不涨,恰恰为未来的大幅上涨奠定了基础。
1981—1998年,道琼斯指数暴涨,复合年回报率约为19%(比15%还高)。美国股市暴涨的原因有三点:
1.无风险收益率大幅下降。
2.美国企业利润水平的改善。
3.股市赚钱的财富效应。
美国股市的涨跌,也很大部分是情绪的产物。
目前,中国刚性兑付的打破,国家层面的减税,都使得未来股市回报率极为乐观。即便过去十多年上证指数没涨,但还是有很多人实现年复利率15%的增长了。我们不是大资金,努力一下,达到10%~15%的年复利增长水平,还是可以做到的。
虽然说努力,但股市的努力用的是脑,看的是长期,所以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往往会少很多。
正常来说,大多人的投资,都是业余的投资。一般来说,每个人每天的业余时间都非常有限,每天花两个小时做投资,那么时间长了,他就会变得很内行。时间长了,再加上方法正确,那么他的投资能力就会远超他人。如果别人能做到年化8%~10%的回报率,那么在资金量不是太大的情况,他做到年化15%的回报,还是有可能的。
但很遗憾,很多人努力的方向错了。投资股市的很多人,会习惯让每天的涨跌决定当天的情绪;好一些的,每周算一次账,决定自己的乐观和悲观。以月为单位看待世界变化的人数渐少;以年为单位的,百中无一。
然而我们说复利,是用5年、10年、20年的时间看待。这就决定了复利的知易行难:大多人走着走着,会偏离了长线投资的轨道。
了解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喜欢慢,喜欢笨拙。我自认为没有那么聪明,但我还是可以选择绕一个超大的圈子跑赢别人。投资,我用10年为单位。每年复利率为8%、10%、15%,我不知道最后是多少,但我想,用20年的时间,我会跑赢不少人。
四、确定性是复利逻辑下最锋利的刀
芒格说过:如果既能理解复利的威力,又能理解复利的艰难,那就等于抓住了理解许多事情的精髓。每年盈利10%,有些人认为很简单。现在很多人一有钱就买房子,因为在他们眼里,每年房子投资获利可以轻松10%,考虑到房子投资的杠杆属性,那么获利预期就极为可观。但事实真如此吗?概率其实不高,每年房价涨10%,10年后,假如人民币不贬值,北上广深四个城市的房子总价就等于两个美国了。
现在很多人认为,财务自由并不容易,这其实也说明每年10%的艰难。
一个人拿出10年的工资去买股票,如果每年盈利10%,那么就等于他一年工资收入了。如果拿出20年的工资去投资,那么10%相当于他两年的收入。这个时候,他其实已经可以开始考虑辞职,把生命的大部分时间留给自己。
大多人不这么做,并不是他们有多热爱工作。而是心里没有确定性,虽然他们号称每年做到20%回报率很轻松。现在很多股市投资的人,敢买两套三套的房子,但他们投资股市,也就只敢拿出资产的5%或10%进行配置。
当然,真正能很轻松做到20%的人,他们其实要么真的热爱工作,要么认为工作可以满足他们的其他需求,要么早就每天开开心心过自己的生活,他们只买时间而不卖时间了。
我们大多时候并没有设想一下,30年、40年、50年后会怎样。前两年有一本书很有意思,叫《百岁人生》,说人均寿命持续增加,00后的平均寿命估计会达到百岁。所以现在的年轻人活到90岁应该不太难。
真正难的地方是,当你有一定资产后,你还愿意继续复利投资下去吗?你有10万元,大胆投资股市,你有100万元,会再大部分投入股市吗?有1000万元呢?虽然很多人认为这个想法很远。但有一点,一旦股债平衡,50%股票与50%债券的配置,就意味着你股市的回报率即便一年有15%,那么和债券平衡完之后就只有10%了。
我们先来模拟一个复利中场的场景,你人到中年,股市年化回报率为15%左右,终于除了一套房子,还有一两百万元的资产。这个时候,你愿意把所有的资产投入股市吗?复利的难点,就在于此。你继续将百分之百的资产投入高波动的股市,必须解决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也就是如果一定要投资,如何确保一定赚钱。
复利最大的难点,是复利的技能。毕竟未来大家都能活得足够久,现在一个25岁的青年,再活个六七十年都是常态。这个青年,我认为最大的考验是在前面,是否选择复利这条很慢的路。复利的特点是指数型增长,前期积累非常缓慢,你是否能承受得住。
复利还有一个特殊的节点,就是从中期开始,你可以投资的钱已经变成年工资收入的10倍、20倍,你是否还有勇气走下去。你会想,一旦运气不好,是否会使自己数十年的积累大幅缩水。当然,如果你有了技能,有复利增长的能力,那么再过了这个心理关,恭喜你,你的资产就会开始直线上升,开始享受指数型增长的晕眩式斜率。
复利的中场,是最迷人的,这之前的岁月,是岁月积累经验、积累金钱。这之后的岁月,是岁月带给你的财富和心灵的自由。
所以,在潜意识中,我经常把自己想象成一把锋利的刀。这把刀,就是我每天在打磨的确定性。每天不断地让它变得更锋利,这样一刀切下去,就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个结果,就是每年投资回报率在10%~15%。
每个人都喜欢复利,因为复利是可以像滚雪球一样,日有所进,年有所获。让自己的人生和投资一样复利前行,这也是我一直喜欢的投资大逻辑。
五、最大的投资是自己
投资世界有三种人:投资人、股民和普通人。
我看到一篇文章,说人生最大的投资是自己,是自己的事业,是找到好的配偶。炒股、买房那些看上去的大事,其实都是小节。这是对的,对于大多人来说,为什么炒股很难成为最大的投资?
初始有10万元,每年10%的回报率,20年后,大概有68万元。设想一个人大学毕业,工作20年,起初存的10万元,通过连续的复利,最后获得68万元,20年这点钱要让人心动实在不容易。
我的一个朋友,生活在四线的城市,是个中学老师。工资收入不高,但他很勤奋,业务水平也不错。上课之余天天在家上小课,学生经常要托关系才能来学习。夫妻二人10年下来,工资外收入是200万元,就比前面那个投资20年获得68万元要高得多。前两年,夫妻两个还考到了二线城市当老师,并且在房价非常贵的城市买了两套房。
还有一个熟人,没什么文化。但单位比较清闲,每天把单位的几件事情做完,就跑回家做点小生意,平均每年可以多赚五万十万。现在快退休了,在大城市买了两套房,也买了车,日子过得很好。
所以,对于没有多少本金的普通人来说,依靠投资收入,还不如投资自己。
投机,可能有暴富的机会,不需要承受价值投资的难言之隐。但投机暴富的概率太低,据统计只有百分之一二。媒体大多时候总是吹捧那些极少数的成功者,因为人们想看这类故事。大多人也是选择性地谈自己的成功。包括我在内,因为大多人不喜欢听失败者的故事。
复利最大的特点,就是后期呈现指数型增长,而前期进展极为缓慢。50岁以前,巴菲特算有钱人;60岁后,就成了世界顶级富豪,复利是人生的一种慢节奏。大多人不是不喜欢复利,只是不愿意到老了再有钱,更喜欢年轻的时候就有钱。这谁不想呢?
现实中读书的很少说看1本书、30本书、50本书,就能看懂世界。但看完三五百本书后,三观可能就开始连成一片,将古往今来连起来形成自己的知识、行动图景。在另外一条路上,有些人通过持续的、不停歇的实践活动来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暗中遵循的,就是1万小时定律。
所以,复利不只是投资世界的规则。同时,我们谈复利,也必须谈复利思维。股市投资,是使我们生活更美好的杠杆。复利思维,同样也可以用来理解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人生复利的东西很多,金钱、能力、健康……有人认为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一路上不断有人因为各种原因掉队,因为很多人没有为这么长的时间、这么长的距离做好准备。但我认为马拉松的感觉是辛苦的,而所有的这些复利,化成我们的日常,每天这么做,常年这么做,就在各方面都会比那些心急的人有更好的节奏,看到更多的风景,体验到更多的乐趣,最后得到更多的东西。
把复利,当作人生的一种慢节奏。这样的复利,也许很笨拙、不聪明,但有人已经走得如此完美,如此华丽。喜欢的,就跟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