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皇族:清代宫廷社会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部分 清代宫廷物质文化

第一章 宫廷社会

对于清代宫廷物质文化的研究揭示了许多有关统治者自我形象和统治政治的内容。清代宫廷社会是数种文化传统的折中融合体并非偶然。大清帝国是以多民族联盟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其统治者试图通过使用治下各民族自己的文化语汇与他们打交道,从而使这些联盟长久存在。在决心保持满族——金代女真统治传统的继承者——特性的同时,清朝统治者努力在他们视之为主要臣民的汉族和内亚民族的文化模式中突出其统治形象。他们最初和最强有力的联盟是与蒙古人的结盟。他们用儒学的语言取悦汉族文人士子,把统治者塑造为藏传佛教传统中的法王以迎合蒙古族和藏族。征服塔里木盆地后,他们资助穆斯林的清真寺,力图(尽管不太成功)充当伊斯兰信仰的保护者。所有这些因素都在清代宫廷物质文化中得到了体现。

都城北京不仅是前朝——明朝(1368—1644年)——帝都,而且是辽、金和元朝的首都。满族人还把盛京当作故乡满洲的象征,至少在清朝前半期把热河(1824年以后改称承德)当作非正式的夏都。与早先的内亚征服者政权一样,满族人也采取了让征服者精英集团单独居住的政策。在语言、服饰和其他文化政策方面,统治者竭力使其独特的民族认同长久保持,这接续了16世纪末期开始的自我界定历程。努尔哈赤命人创造了满文。他的继承人于1635年下旨采用“满洲”之名,详细说明了统治集团的历史渊源,以尚武传统强化了满族认同。本章集中探讨清代宫廷社会有意识地吸纳其统治者的非汉族文化渊源的许多标志的方式,以及提升政权的世界性和多民族性之表现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