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

小思考

幼儿心理是怎样发展起来的,需要哪些条件或影响因素?

现代心理学认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遗传素质与生理成熟、环境与教育、幼儿自身的心理与活动等。

一、遗传因素

(一)遗传素质

遗传是指祖先的生物特性传递给后代的现象,是一种生物现象。人的祖先的生物特性主要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如人体的形态、结构、血型、头发和神经系统等的特征,其中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对幼儿心理发展更具有重要意义。遗传特性也称为遗传素质。

遗传素质是幼儿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幼儿正是在这种物质前提下形成了自己的心理。遗传作为基本的物质前提对儿童的心理形成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好比一粒要生根发芽的种子,如果这粒种子是坏的,那么就会影响它的正常发芽和生长。所以,要训练一个天生失明的儿童掌握绘画的基本技能,是难以做到的。

遗传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遗传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

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高度发达的大脑和神经系统,这是人心理活动最基本的物质前提。因为心理活动是人脑的机能,有了人脑,人的心理活动才能产生。正常的人脑和神经系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基础。

研究表明,黑猩猩在最好的训练和精心照顾下,其心理发展水平仍然很低级。因为它只有动物的脑和神经系统,这也就决定了它的心理水平永远也达不到人的心理活动水平。由此也可以证明,正常的遗传素质是幼儿心理发展最基本的物质前提。

2.遗传奠定了幼儿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遗传素质的不同是造成个体差异的重要基础。它规定了每个儿童心理不同发展的可能性。

由于遗传素质的不同,每个幼儿出生时心理发展已经存在不同的可能性,具有各自心理发展的基础。英国心理学家西里尔·伯特为研究遗传与环境对智力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同卵双生子有近乎相同的智力,而在一起长大、没有血缘关系的儿童,其智力的相关性很小。有血缘关系的儿童,其智力的相关性则依其家族谱系的亲近和生活方式的接近而增高。其中,同卵双生子的相关性最高。

每个儿童都具有他自己的遗传特性,这种不同的遗传特性是儿童心理发展与活动个别差异的基础。这也是因材施教的心理学依据。

(二)生理成熟

儿童生理的发育成熟也是影响其心理发展非常重要的因素,其中特别是脑的成熟。

生理成熟是指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儿童的成熟或发展是有一定顺序的。例如儿童的生长发育是从头部开始最早发育,其次是躯干,而后上肢,再下肢;儿童动作发展的顺序是先会抬头,然后翻身,再会坐、会爬、会站,最后才会用腿走路,臂部动作先发展,然后是手指动作。

生理成熟的顺序性为儿童心理活动出现与发展的顺序性提供了基本的前提。例如,儿童没有学会坐、爬、站时,就不会走路。儿童不是生下来就会说话的,需要在一定生理发育成熟时,即一岁左右才开始说话。可以说,生理没有成熟就不会产生语言能力。

儿童生长发育的速度也服从一定的规律。总的来说,在出生的头几年,即婴幼儿期,生长发育很快,以后减慢;到了青春期,又出现一个迅速增长的阶段。在此基础上,婴幼儿心理的发展变化速度也很快。由此说明,儿童心理活动的产生与发展是在一定生理的基础上实现的。

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心理发展起着制约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著名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证明,人的生理成熟对儿童学习技能有明显的制约作用。双生子T和C在不同年龄开始学习爬楼梯。先让T在出生第48周起开始接受爬梯训练,每天练习10分钟,连续6周;而C则在出生后第53周才开始学习,C仅训练2周就赶上了T的水平。该实验说明,提前学习对孩子并没有多大作用,因为其生理成熟还没有达到所需要的水平。技能的学习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儿童生理的成熟水平。儿童的心理发展依赖于儿童大脑与神经系统的成熟程度。脑和神经系统的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最直接的自然物质基础。

知识拓展

关键期

关键期是与生理成熟有关的问题。许多心理学家发现,儿童早期动作、语言等心理发展与他们的生理成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当某种生理机能达到成熟水平时,儿童获得心理机能的时机就到来了。认识和掌握儿童不同生理成熟的时机,有利于把握儿童心理发展的契机,即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关键期是由奥地利生物学家劳伦兹提出的。它是指个体成长的某一段时期,其成熟程度恰好适合某种行为的发展。如果失去或错过发展的机会,以后将很难学会该种行为,有的甚至一生难以弥补。研究表明,在出生头几年儿童被剥夺了语言学习的机会,以后他的语言发展将出现困难。

因此,应该了解和抓住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对儿童进行相应的教育。

二、环境因素

由上可知,遗传和成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确实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必须明确的是,遗传和生理成熟毕竟仅仅是幼儿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只提供幼儿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而不是现实性。对于一般的正常儿童来说,心理能否发展、向什么方向发展、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如何不是由遗传和成熟决定,而是由环境和教育决定,客观现实是心理的内容和源泉。

(一)环境使遗传和生理成熟所提供的心理发展可能性变为现实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显然,只有产生心理的物质前提遗传素质,而没有客观现实的影响,是不能形成人的心理的。由各种动物哺养大的人类婴儿,如狼孩、熊孩、豹孩等都说明人只具有人类共同的遗传素质还是不可能产生人的心理的,遗传和成熟只是人心理发展的自然基础,即可能性;而要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要使人的心理切实得以产生、发展,还必须有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和作用。由于这些动物养大的孩子在出生后便脱离了人类的社会环境和教育,接触的是狼、熊、豹等动物生活的环境,受到的是狼、熊、豹等动物的“教育”,因而尽管他们长着人的脑,却成其不了人,最终只是个“狼孩”、“熊孩”、“豹孩”,没能形成正常人的心理。再如孩子的语言学习,每个孩子出生时都具有语言能力的遗传素质,但是否能学会说话、学会说什么语言,还要看孩子生活的环境。孩子生长在广东,他可能会说粤语;而生活在内蒙古,就可能讲一口蒙语。人的心理活动总是离不开生活和接触的环境。客观现实就是指我们心理以外的一切,包括大自然、各种社会生活条件和人的各种活动。

案例链接

狼孩卡玛拉姐妹

1920年10月,在印度加尔各答西南的一个村庄里,发现两只人形动物住在狼洞里。正在当地传教的辛格夫妇历尽艰辛终于抓住了这两只动物,发现原来是两个女孩,一个年约八岁另一个一岁半。姐妹俩被取名为卡玛拉和阿玛拉,并送到孤儿院接受人类的教育。

辛格夫妇以无限的耐心和超人的爱心,想把她俩培养成正常人。可是婴儿时代受狼抚养的姐妹俩却改不掉狼的行为。她们用四肢走路,常常向人飞扑过来,白天在屋里睡觉,夜晚大声嚎叫,吃的也是腐肉和活鸡。经过辛格夫妇的艰苦努力,两个月后妹妹阿玛拉终于说出了“不”字,可惜一年后就死去了。姐姐卡玛拉经过三年的培训才能用脚走路,但做出本能反应时仍改不了四肢走路的习惯。直到她17岁死去时,智商只有3岁半孩子的水平,只能讲45个单词。这是众多失去早期教育所产生的悲剧之一,而产生这一悲剧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孩子在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离开了人类生活环境,失去了人类生活的各种条件,因而她们虽有健全的人脑,遗传素质正常,但作为人的心理活动不仅没有得到正常的发展,而且生命早期造成的损伤难以弥补。

(二)环境和教育不仅影响人的心理的形成,而且也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方向、速度、水平等

研究表明,人们的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是差不多的。正常儿童出生时,都具有人所共有的、基本共同的解剖生理特征。然而,现实生活中却没有心理发展水平和表现完全一样的儿童,每个孩子的智力、兴趣、爱好、性格等都千差万别。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不在于遗传,而在于环境和教育。有关双生子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我们知道,同卵双生子的遗传素质是基本相同的,而异卵双生子的遗传素质则不太相同。如果将同卵双生子放在不同的环境下抚养,接受不同的教育,而将异卵双生子放在相同的环境下抚养,接受相同的教育,其结果是:异卵双生子在心理,包括智力、性格等方面的相似性都大于同卵双生子。显然,心理是遗传和成熟与环境和教育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和成熟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环境和教育决定了幼儿心理的发展方向、水平、速度。

知识拓展

教育在人的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在环境和教育中,教育起着主导作用。这是因为:第一,教育对幼儿进行的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过程,这无疑比那些自发的、偶然的、无计划的环境因素的影响要更有力、更有效;第二,幼儿进入幼儿园后,主要的、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幼儿园接受教育,也就是说在他们所接触到的环境影响中,主要的是幼儿园教育,即教学和老师的影响;第三,教育可以充分利用、发挥遗传和环境中的有利因素,而克服和消除其不利因素,以促使幼儿心理更快、更好地发展。例如,某单位曾对幼儿数概念发展的水平做过一次调查。结果说明,受过幼儿教育和未受过幼儿教育的儿童在计数、数序和运算能力的发展水平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未受过教育的六岁半儿童,较同龄受过幼儿教育的儿童,在数概念的发展上要晚两年。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主要就在于教育。

总之,幼儿心理的发展,遗传、成熟、环境、教育缺一不可。但是,对于正常儿童来说,环境和教育更重要,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特别是教育,更起着主导作用。

三、幼儿的实践活动

幼儿的心理是在幼儿自身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幼儿的实践活动包括生活、游戏、自我服务性劳动、学习等,其中主要是对物的操作活动和与人的交往活动。对物的操作活动使幼儿心理获得了非常有意义的发展,幼儿就是在摆弄各种各样物体的活动中认识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质地和功能的。如幼儿对黏土、颜料、水和沙子、木头的操作,可以发展其观察力、好奇心和积极的创造性,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能力。

幼儿是爱模仿的。模仿是幼儿的一种活动方式,幼儿通过模仿活动学习操作物体的技能,认识物体的特点,逐步积累心理经验。

幼儿在与他人交往中发展社会性,同时也逐步形成自己的个性。通过与别人一起游戏,幼儿可以学会为共同的目标与他人合作,并形成了解别人的思想和情感的意识。

由此可见,活动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有效途径。重视幼儿的各种活动,尤其是幼儿的游戏,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是比较复杂的,各种因素所起的作用也是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各种因素在不同情况下对不同幼儿的影响也是因人而异。遗传与环境对幼儿的心理发展都极为重要,而这些因素的影响作用是通过幼儿自身的实践活动实现的。在教育实践中,认真看待并仔细分析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根据不同幼儿、不同情况考虑问题是幼儿教师必备的态度。

本章知识结构

本章思考与实训

一、问答题

1.概括地说明心理现象的实质。

2.脑、客观现实和心理现象有什么关系?

3.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说明遗传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你认为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二、单项选择题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的心理现象是人脑所固有的

B.有了脑就有心理现象

C.人的心理现象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D.脑产生心理正像肝脏分泌胆汁一样

2.人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是( )。

A.教育 B.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C.实践活动 D.遗传因素

3.人的心理实质是( )。

A.脑的产物 B.客观现实的反映

C.大脑是心理的器官 D.客观现实在人脑的反映

三、案例分析题

德尼斯等人在孤儿院做过研究,发现留在孤儿院的儿童智力发展慢,平均智商只有53,而被领养的儿童智商发展快,平均智商达到80。特别是年龄很小时被领养的儿童,智商可达到100。试分析产生以上差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