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 This Book for You?
人类今天有更好的认知能力吗
——“最经典英语文库”第七辑之《人类理解论》导读
约翰·洛克(1632—1704),英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信奉基督教。
洛克在自己将近60岁时,出版了这部对后人极具影响力的著作《人类理解论》,它也是洛克一生中最值得关注也是最具代表性的著作。 它主要就“人类知识的起源、定性以及范围”进行了深入的科学的研究,尤其对所谓的“先天存在于人脑里的真理”部分进行了驳斥。洛克以为,是“经验”“经历”,而不是“天生物”或被称作“上帝”的事物首先存在于人的大脑之中。正是“经验”或“经历”才成为人的道德的源泉。因此,洛克得出结论认为,所谓知识、观念也都源于此。
洛克在《人类理解论》这部书里大胆地假设,知识是通过科学手段,通过感官接收到的信息而获取到的。所以,也从中暗示,宗教要对社会哲学给予宽容。人类进入21世纪了,洛克在几百年前所写就的这本《人类理解论》,其中所阐释的观点仍然散发着某种智慧的光辉。
洛克早在年近40岁时,就开始着手写作此著作。他先写就了两部草稿。这时,他还只是在给别人当秘书。后来,他把书稿搁置了好多年。46岁时,他重拾这个工作。之所以有时间重新打理此稿子,是因为他不得不向荷兰发出避难请求。英国政府有关部门怀疑他可能是个激进分子。他在这一段时间里,不仅重新整理了书稿,还写出了后来著名的书信体作品《论宽容》(Epistola de tolerantia) 。
事情过后,洛克从荷兰回到英国。一回到英国,他就将这部《人类理解论》手稿交给了出版社。此书出版后,在同时代人中引发强烈关注。后来,洛克在有生之年,一直对这部著作进行不间断的修订,到耄耋之年,他一共出版了五个修订版。
总体而言,洛克一生执着于对政治、教育、宗教和知识方面的研究并发表自己独具特点的见解。《人类理解论》最重要的观点是:洛克首次提出人的头脑里系统性的、详实的、充满理性的、宽广的哲学思想和认知,一切的一切都来自于经验,而不是先天自有的。这一观点正好与当时流行的思想与认知都是“先天具备的”的观点相悖。这也正是洛克刻意着力之处,也从知识获取意义上,具备了现代思想意识。其实,我们中国教育界的老祖宗孔夫子早于公元前几百年就有“学而时习之”的提法。一切知识都来自于学与习过程中,而不是先天存在的,这种观点对于中国人来说,可能就是常识。但对于千百年来一直浸淫于宗教思想里的西方人来说,不啻一记重重的巴掌,打到了昏睡的人们的脸上,并强迫其面对这个最基本的常识。洛克进一步认为,道德、价值以及信仰,这一切也因之统统要透过人的经验而获取。因此,对世界的认识也要经过观察与经验而形成。
其实,关于认知,西方一直存在着先天还是后天获取的争论,这种争论从来没有停歇过。与认知相对应的,则是绝对真理。当然,洛克并没有胆量否定“绝对真理”的存在,只不过他认为,所谓的“绝对真理”,靠人的感官,几乎是不可能判断出其存在与否的。所以,他提出对宗教要宽容,因为宗教(他所信奉的基督教)强调,认识上帝的途径,并不是通过认知,而是信仰。而信仰有时是不能用理性来加以诠释和支撑的。
总之,洛克在《人类理解论》里讨论的是人类认知方面的重大问题,也是一直困扰人类到今天的重大问题。社会已经进入21世纪,但时间的累加,并不等于说人类的聪明程度就自然而然上升。人类要不断地扪心自问,对认知问题的理解比洛克到底多了多少,抑或根本就不管17世纪的洛克说什么,而只强调信仰通达“绝对真理”的重要性与唯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