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略雄心:西域两千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二
裴矩与
《西域图记》

大业五年(609年),隋炀帝与西域二十余国国主在焉支山(今甘肃张掖市山丹县)聚会,焚香奏乐,歌舞喧哗,张掖、武威等郡的百姓着盛装跟随观看,车水马龙,绵延十余里。这场“博览会”的组织者与主持者,正是裴矩。

裴矩(547—627年),本名“世矩”,避唐太宗讳而改名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历仕北齐、北周、隋朝、唐朝,曾任尚书左丞、吏部侍郎、殿中侍御史、太子詹事、民部尚书等职。隋封闻喜县公,降唐后封安邑县公。贞观元年(627年)病逝,时年80岁,追赠绛州刺史,谥号“敬”。

隋炀帝西巡图

(一)治理伊吾

裴矩是出色的外交家、战略家,他采用安抚为主、远交近攻的策略,辅以德威的原则来治理西域诸国。一方面拉拢伊吾、高昌等国,另一方面孤立、遏制、打击吐谷浑和西突厥。他遣使至伊吾和高昌等,“啖以厚利,导使入朝”,炀帝西巡到达焉支山,伊吾、高昌等27国的国王和使节,“谒于道左”,即本文开头所述“博览会”一事。大业四年(608年)七月,裴矩策动铁勒打败吐谷浑,为隋军发起对吐谷浑的攻击和隋炀帝亲征吐谷浑创造了战机。在消灭吐谷浑之后,隋军又进兵伊吾,设立了伊吾郡和柔远镇进行管辖,并在汉代旧城东修筑一座新城,称“新伊吾”,派裴矩等前往经略。对西突厥,裴矩采取了分化瓦解的办法。据史书记载,大业六年(610年),隋炀帝西巡,召见西突厥处罗可汗,处罗可汗不从。恰巧西突厥可汗射匮派使者来求婚,裴矩向炀帝建议:“厚礼其(射匮)使,拜为大可汗,则突厥势分,两从我矣。”隋炀帝纳之,派裴矩去劝说使者,使者回去后,射匮可汗得知炀帝对处罗不敬一事甚为不满,便发兵袭击处罗,处罗战败,仅率几千骑兵向东逃至高昌境内,后降隋。由此,裴矩的离间政策取得成功,突厥实力削弱,对中原的威胁减轻,为日后唐朝战胜突厥奠定了基础。

(二)《西域图记》

裴矩还是一位躬身于行的地理学家。隋炀帝大业二年(604年),时为吏部侍郎的裴矩受命管理张掖“交市”,即边境商业贸易集市。此后一直到大业九年(613年),裴矩多次往来于甘州(今甘肃张掖)、凉州(今甘肃武威)、沙州(今甘肃敦煌),大力招揽胡商,引西域商队到长安、洛阳等地进行贸易活动。他深知隋炀帝“方勤远略,欲吞并夷狄”的雄心,因此尽力搜集西域各国的“风俗及山川险易、军长姓族、物产服章”情况,撰写成三卷本的《西域图记》(今佚),所记西域千余户以上的较大国家共44个。所述范围东起敦煌,西至西顷(今青海西顷山)向西,北从北海(贝加尔湖)以南向西,地域广阔。裴矩在《西域图记》序言中还明确提出了通往西域的三条主要交通线——“发自敦煌,至于西海,凡为三道”,即后来公认的丝绸之路“北、中、南”三条通路,三道皆以敦煌为起点,北道从伊吾(今哈密)、中道从高昌(今吐鲁番)、南道从楼兰达于西海(今地中海),并“别造地图”,是研究中西交通史的重要资料。另外,《西域图记》还绘有独具特色的人物肖像图。经过实地调查并参考书传记载,裴矩将西域各国的国王、商贾及百姓以“丹青摹写”出人物肖像,各依其本国的仪容形态、服饰穿戴,成为研究西域族群的重要资料。

客观言之,裴矩献策于炀帝,首先,从军事上打击吐谷浑、突厥,使西北安全威胁得以缓解;其次,裴矩加强互市贸易管理,对促进西域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起到重要的作用;再次,他亲自策划了隋炀帝西巡武威会见西域诸国国王和使节一事,稳定了西北局势,为隋唐时期的西域治理打下基础。

裴矩像(来自《人民日报》2014年3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