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爱新觉罗
清皇室的姓氏,官书记载为“爱新觉罗”。
首先,清朝皇帝说自己“受姓于天”,姓“爱新觉罗”。《清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
相传有天女三,曰恩古伦,次正古伦,次佛库伦,浴于池。浴毕,有神鹊衔朱果,置季女衣。季女爱之,不忍置诸地,含口中。甫被衣,忽已入腹,遂有身。告二姊曰:“吾身重,不能飞升,奈何?”二姊曰:“吾等列仙籍,无他虞也。此天授尔娠,俟免(娩)身,来未晚。”言已,别去。佛库伦寻产一男,生而能言,体貌奇异。及长,母告以吞朱果有身之故。因命之曰:“汝以爱新觉罗为姓,名布库里雍顺……”(《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
这里说清朝皇帝的祖先布库里雍顺,为天女所生,姓爱新觉罗。
■《满洲实录》之“三仙女浴布勒瑚里泊”图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记载此事,加了注解:爱新(华言金也),觉罗(姓也)。也就是说,爱新觉罗,用汉语说,就是金觉罗。
在《清太祖高皇帝实录》之后,清朝官修的“会典”“玉牒”“通谱”“老档”“方略”“通志”“源流考”,以至于皇帝的御制诗文,凡属清代的官书,都来自努尔哈赤及其后裔一方的记载,都是“钦定”“御制”,也都说自己姓爱新觉罗。
清人与金人,本是同族源。在明人记述里,便已有这种说法。举一个例子,满洲兴起,努尔哈赤占领辽东,皇太极率军攻打北京。明朝皇帝下令掘毁北京房山金陵,以破坏满洲的风水。清室也承认自己是金的后裔。《清高宗实录》乾隆十二年(1747年)七月十八日记载乾隆帝的话说:“金源即满洲也。”后来乾隆帝又说:“我朝得姓曰爱新觉罗氏,国语谓金曰爱新,可为金源同派之证。”由此可知,金人与清人,是同一种族。金人的姓氏,据元朝的姚燧说:“金有天下,诸部各以居地为姓。”就是说金人的姓氏,多由他们居住的地方而得来。郑天挺《清史探微》认为,《金史》中的“夹谷氏”或谓“夹温”;金启孮《爱新觉罗氏之谜》一文认为,《宴台女真进士题名碑》中的“交鲁”一姓与“觉罗”音相合,证明金代已有此姓。
清人的姓氏是不是也由居地名称得来的呢?我们从《满文老档》与朝鲜《李朝实录》的记载,可以知道有的姓氏也是从地名得来的。
“觉罗”一词,满文写作gioro。《满洲实录》记载:建州地方有muhu gioro,就是《清太祖高皇帝实录》里的“木户角洛”,也译成“穆瑚觉罗”。gioro后来通常用“角落”和“角洛”,而不用“觉罗”,这是为了使后人读了不致联想到满洲皇室的姓氏。满洲以居地为姓氏,是常见的事。清初帝王说自己的姓氏是天赐的,这是讳言他们得姓于居地觉罗故里,因为那是一个荒僻寒微的地方。后世子孙修《实录》的时候,用“角落”和“角洛”来代替因故里而得姓的“觉罗”,实在是为了隐蔽他们寒微的家世。在《八旗满洲氏族通谱》里,记载有八种觉罗:“觉罗为满洲著姓,内有伊尔根觉罗、舒舒觉罗、西林觉罗、通颜觉罗、阿颜觉罗、呼伦觉罗、阿哈觉罗、察喇觉罗等氏。”可见“觉罗”是满洲皇室旧有的姓氏,“爱新”是后来加添的,其目的在于显示帝王的尊贵。
■记载满洲八旗姓氏源流的《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为什么到清太祖的时候,他们舍弃了汉人的佟姓,而自称姓觉罗呢?因为佟姓毕竟是个汉人的姓氏,虽然借用了可以假冒汉人,在和明朝官方文书往来时方便些,可是金姓却是金朝女真的国号,不但可以自显是帝王族裔的血脉,而且可以借着它在女真部族中有所号召。因此,“爱新觉罗”这个姓并不是凭空创造的,而是有它产生的原因、形成的过程。
有学者查过:在《满文老档》和《满洲实录》里,很少出现“爱新觉罗”一词,仅有三例。并认为:清太祖建元天命后,在gioro(觉罗)姓前冠以aisin(爱新),标示其有别于一般人的高贵身份。
乾隆帝在《盛京赋》中说:
帝女天姝,朱果是吞,爰生圣子,帝用锡以姓曰觉罗,而徽其称曰爱新。
清朝太祖的姓氏,原来就是“觉罗”。而“觉罗”这个姓氏的由来,经过专家学者的考证,是因居地而得名。努尔哈赤的祖先,曾经姓佟或童。他们借用了汉人的姓氏,其目的:一是自高门第;二是便于同汉人往来;三是利于同朝鲜交际;四是书文有利于上达朝廷。到了清太祖努尔哈赤创建后金、龙兴大业的时候,为着振奋女真志气,团聚女真部民,同明朝对抗,便舍弃了汉人姓氏——佟或童,在自己原有姓氏“觉罗”之前,加上一个徽称“爱新”(金),于是就变成“爱新觉罗”,并流传故事,加以神秘化。
■《满洲实录》之“太祖建元即帝位”图
由以上分析可知,满洲先祖本姓“觉罗”(或雀、或崔),后来借用汉人的姓氏而姓“佟”(或童),清朝开国皇帝太祖努尔哈赤自称姓“爱新觉罗”,即“金觉罗”,既不是“受姓于天”,也不是“荒诞无稽”,而是在其原有的“觉罗”上,添加徽称“爱新”(金),就成了姓“爱新觉罗”。
这里顺便说一下,努尔哈赤不仅姓什么是个历史之谜,而且他的名字也有不同的说法。努尔哈赤,满文《玉牒》写作。其拉丁字转写为nurgaci,抑或写作nurhaci。均不见于《无圈点老档》即《旧满洲档》或《老满文原档》或《满文老档》。在满文体的《满洲实录》《清太祖高皇帝实录》《清太祖本纪》中,清太祖的名字为贴签或讳阙。经我查验:黄签之下,空白无字。清史界有学者认为:清太祖起名时尚无满文,时用蒙古文,其名字或为蒙古文。据查,在蒙古文中找不到它的含义。也有的学者鉴于蒙古文是在回鹘字母基础上创制的,所以从回鹘文入手去探求其语义。在回鹘文中,nur(努尔)是“光明”的意思;haji(哈吉)是“朝圣”的意思。清太祖的名字nurgaci或nurhaci,如由维吾尔语经蒙古语,而转被满语所吸收,那么在满语中应当出现这一词语。但是,在女真文和满文中,均未见nurgaci或nurhaci一词。可见上述诠释似不可通。另有一说认为努尔哈赤原意为“野猪皮”,据金启孮先生笺示:
唯幼时曾闻满文专家舍翁松贤前辈说过,努尔哈齐系“野猪皮”之义,舒尔哈齐为“小野猪皮”,雅尔哈齐为“豹皮”。其说必有根据。后闻西伯利亚通古斯各族民俗,小儿多喜以所穿之某种兽皮之衣,以为乳名,可反证松贤之说确实无误矣。(金启孮先生手书)
满语nurheci(奴可齐),意为野猪皮。shurha(舒尔哈〔齐〕),意为小野猪皮。yarha(雅尔哈〔齐〕),意为豹皮。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多尔衮,即dorgon,意为獾。其侄阿敏之子固尔玛浑,即gūlmahūn,意为兔子。其嫡长孙杜度,即dudu,意为斑雀。其外孙库尔缠,即kūrcan,意为灰鹤。上述努尔哈赤家族中兄弟、子孙的名字,都同动物有关。此外,满族一些人物的名字也同动物有关,如马福塔,即mafuta,意为公鹿,等等。
朝鲜史籍记载清太祖的名字为“乙可赤”“奴可赤”,似即nurhaci的对音。在《明神宗实录》里,努尔哈赤进京贡方物、奏表文,朝廷颁敕封、赐宴赏的记载均称其为“奴儿哈赤”。至于朝鲜称“奴可赤”,似为“奴儿哈赤”之急读。总之,nurhaci即努尔哈赤,按照满文的本意,是“野猪皮”的意思。后来这一名字在满洲文献中不见出现。对清太祖名字满文本意的考释,纯属学术范畴。上述陋释,或有疑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需要的是逻辑理智,摒弃的是情感偏见。同时,在我国东北方言中,“齐”与“赤”同音,满文体nurhaci应音译作努尔哈齐,现从历史传承,约定俗成,仍称努尔哈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