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基本公共服务是由政府主导、保障全体公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服务。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城镇相比差距较大。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2016年),全国农村有46.2%的家庭在使用普通旱厕,82.6%的村生活污水未得到集中处理,74.9%的村没有电子商务配送站点,67.7%的村没有幼儿园、托儿所。农民领取的养老金水平约为城镇职工平均养老金水平的5%,农村低保标准为城镇低保平均标准的66%。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城乡居民机会平等、权利平等和获得感大体均衡的原则,加快补齐农村民生短板,缩小城乡发展和生活水平差距。到2035年,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做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文化服务有保障,提升农民群众的公平感和幸福感。
一、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是为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各种设施的总称,包括生产、生活、人文、流通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是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成就是显著的,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公路、人畜饮水、电网改造、通讯设施建设都有较大提升,但相对城镇而言总体落后。主要表现:一是交通物流设施质量不高。我国农村公路里程405万公里,基本做到了乡乡村村通公路,但公路标准特别是村级公路质量低,抗灾能力弱,养护投入少,管护机制不健全,约有四分之一以上需要大中修。二是农村电力设备差且用电成本高。电网老化,电能质量不高,电压偏低,电价偏高,有的安全事故隐患大。三是安全供水保障体系不健全,一些地方集中式供水特别是自来水普及率比例偏低。四是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滞后,冷链运输设施比重低,仅有10%左右。五是环保设施与环境治理要求相比极不配套等。
要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一体化建设、一体化管护的体制机制,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实施新一轮农村公路质量提升工程,推动镇村通公交、建制村通客车;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8%,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7.9%,户均配电容量不低于2千伏安;实施乡转村信息化工程,推动新一代移动通讯网络、宽带网络覆盖和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加快物联网、地理信息、智能设备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的全面深度融合,深化农业农村大数据创新应用,推广远程教育、远程医疗、金融服务等信息服务;实施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推动供气设施向农村延伸,天然气基础设施覆盖面和通达度显著提高,因地制宜发展水能、风能、浅层地热能,大力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加快推进生物质热电联产、生物质供热、规模化生物质天然气和规模化大型沼气等燃料清洁化工程,加快实施北方农村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积极稳妥推进散煤替代,推广农村绿色节能建筑和农用节能技术、产品;实施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及末端网络建设工程,支持商贸、邮政、快递、供销运输等企业加大在农村地区的设施网络布局,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铁路公益性运输的支持力度;实施以水利防洪、森林草原防火为重点的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加强农村自然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推进农村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等。
实施农村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要以市县城为整体,城乡统筹,各专门规划之间要互相衔接,并与美丽乡村建设、村庄整治、移民搬迁和农村危房改造结合实施。乡村基础公共设施属于公共产品建立事权清晰、权责一致、中央支持、省级统筹、市县负责的投融资机制。积极探索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市场化融资,通过政府补贴、政策性金融和开发性金融支持、股份合作、经营权转让等方式,实行多元化融资。明晰农村基础设施产权关系,实施城乡基础设施统一管护模式。
二、教育事业
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四个统一、一个全覆盖”,制定城乡统一的学校建设、教师编制、生均公用经费定额和学校基本装备配备标准,实现免费提供教科书,免学杂费,对生活困难寄宿生发放生活补助“两免一补”政策全覆盖。科学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农村地区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因地制宜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均衡配置县域教育资源。建立城镇优质中小学学校长期帮扶农村薄弱校机制,经费纳入优质校财政预算拨款。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推动实施公费师范生教育,吸引师范高校毕业生直接到农村任教。鼓励地方政府与院校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服务等方式,为乡村学校培养一专多能教师。实行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推进县域教师交流轮岗,推行城乡教育联合体模式。实施乡村教师素质提升支持计划。落实生活补助政策,形成“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的政策导向。实施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强化农村地区控辍保学和农民进城随迁子女教育问题。加强乡村普惠性幼儿园建设。
三、健康乡村建设
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重大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防治,增强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实施好项目补助政策。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实现每个乡镇都有一个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每个乡镇都有全科医生,每个村委会都有一所卫生室。重视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支持乡村医生申请执业资格。努力提高农村医保水平,全面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实行差别化的医保支付和价格政策。鼓励城市大医院与县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和远程医疗机制,鼓励县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建立县域医共体。
四、社会保障体系
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要做到制度统一、基础养老金标准调整机制统一,随着国家财政收入增长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逐步提高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将农村低保、特困救助、残疾人社会保障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一管理,政出一门,城乡一体。推进城乡居民医保全国异地就医联网直接结算,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重大疾病救助要有机衔接,最终实现一体化管理。加快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和互助养老服务为补充的多层次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以乡镇或村委会为中心开发公益性的康养产业项目,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增加服务设施,鼓励社会力量介入养老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