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科学领地
飞车一路向南,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飞行,驶离了陆地,穿过一片茫茫海域,在钟林都有点怀疑继续下去是不是要飞出国时,车内的音响中传出一道温和的女性声音。
“编号Y-05-J03777,您已进入限制空域,请出示您的通行许可并打开车内摄像设备,或向西驶离此空域。”
坐在驾驶室的江姓男人伸手进怀里,掏了半天掏出一张皱巴巴的小卡片,甩到了控制台上。
而坐在他身旁的年轻警官却不知从哪掏出了一把小梳子,递到钟林的面前。
“怎么了?”钟林不解。
“等下摄像头开了会给你张拍照,要作登记的。”
钟林摇了摇头,“那不用了,我现在这样就行了。”
早上在门口一番交谈后钟林的脑子里有点懵,也没太注意便从衣柜里随便找了件衣服穿好跟这两名警官上了车飞宜州。
所以头发有点翘起来,但这不是什么大问题,钟林也并不太在意什么形象的问题。
年轻警官耸了下肩,收回手,也没太在意。
照着音响里女声的提示路线,飞车驶到一个空中检查站临时停靠,车里的三人都下了车,但没等几分钟,钟林也没填写什么东西就被那个江姓男子催着又回到了车里。
应该是用了什么外面没有的过检技术吧,钟林坐在车里想到。
随后又继续飞了一个多小时,透过车窗玻璃,钟林总算是看到了海岸线。
曾经是没有宜州这个地方的。但从208年开始,华国使用了最新的填海造陆技术,在20年的时间里,生生的填出了一个1.3万平方公里的海岛,也一跃成了华国第三大的海岛。
整个岛屿在设计之初就是用作科研用地。在整整1.3万平方公里的岛上遍布各类大型科研机构。并且这块土地也向全世界开放。任何国家的学者只要申请,并通过了核实,那么就能得到在岛上兴建研究所的资格,而这个研究所的建立是免费的,华国会按这名学者的要求进行修建,而研究所内部的一切科研设备都会由华国提供,并承担前三年的科研经费,但申请的科研经费总额上限为100亿华元。(3年总的加起来100亿,不是一年。)
这种模式下通过审核的学者屈指可数,其难度比得炸药奖还高。
在公开的资料里,从207年至230年这23年时间里(提前了一年开放资格申请通道),仅仅只有43个学者通过了审核得到免费建造研究所的资格。
而1.3万平方公里的海岛显然不可能只有区区43个研究所。
除了申请免费通道外,还有其他途径也能建立研究所。例如有国家想自己来承建,并送来自己的科研人员。华国也是会通过的。不过这种研究所原则上还是属于其承建的国家所有,所得到的科研成果华国也分不到一杯羹。
华国在宜州展现出了一种绝对的开放包容态度,也几乎没有任何限制。(当然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来,你总得有点货,有科研的资本与实力。)
除了国家承建外,还有资本企业所承建的研究所。与外国承建的研究所同等处理。
除华国本国的研究所与那43所特殊研究所外,华国不承担其他研究所的建造费用与科研费用,仅仅只是提供一个场地,得到的成果也与华国无关。但华国有这些专利的使用权利。(要花钱的,华国能用,但是要花钱买使用权。专利费也必须是最低,但只比别人低一块钱也行)
这是真正的科研圣地,有着世界上最尖端的科研设备与设施,而‘智能核心’的本体也被安置在这里,就位于岛的中心区域。
这里也并非只研究物理,而是涵盖了人类已知的所有的科学研究。(理科)
岛上人员总数达到了一百多万,除了学者外就是他们的助手。并没有其他的一般人,但有数百万的机器人作为服务人员。
这里属于非常纯粹的科研之地,外面的人想进来限制很多很多。就连这些学者的家人,如果没有达到某种程度,同样没有资格让家人进来,并且哪怕有资格让家人进来,也不能待太长时间。
总而言之,想要永久地待下去,就必须具备某种资格和达到某种条件。
像钟林这种科研人员,他本身不具备来这里的资格,而他的导师也没选择他成为自己的助手,所以就只能在外界梦想着有朝一日能来到这里。
而一名学者最多可以无条件选择两名助手,其他的助手只能从有资格以助手身份进岛的人里面挑选。
不过能以助手身份进来的,本身实力也不会差到哪里去,都是来自全世界各个著名院校的最顶尖的一批毕业生,他们只是资历比较浅而已。
整个宜州岛从太空望去是一个大体规则的圆形,这个不是秘密。钟林坐在飞车里感觉是一直朝着岛的最中心驶去。
一路上,钟林透过车窗看见天空中飞车的来往很密集,但总体分为两个类型,一类是很庞大的载货飞艇,而另一类就是钟林第一次见到了。
那是一个球形的飞行器,表面有一半是不透明玻璃。有银色也有白色,看上去非常的科幻,而这些球形的飞行器也都不是很大,与在外界所能见到的飞车大抵相同,看上去也应该是这里很常见的交通工具了。
除了飞行器外,最引人注目是一些银白色的高塔。
钟林乘坐的飞车目前高度是1200米,所以他能很容易的判断出这些高塔的高度至少达到了1000米。
这些高塔错路分布,仿佛没有规律,但稍微注意下就能察觉到每座高塔间的相隔最多10公里。
塔顶如灯塔一般,有一道湛蓝色的光束将每座高塔相互连接起来,有些高塔甚至连接了数道光束,分别射向不同地点的其他高塔。
作为研究人员,钟林显然是判断出了这就是能量输送与接收技术的运用,只是在外界没有见到过这种传输模式而已。之所以这里用到这种方式,钟林猜测是因为这里的研究所太多了,各个都是耗电大户,传统输运显然无法满足这等规模的用电需求,所以就需要尝试使用极高能量密度的远程输电网。
并且所运用到的技术也更高了一个等级,至少那光束与钟林曾在外界见过的光束无论是颜色还是感官都不太一样。
外界的输电光束是如同等离子状的,很狂野;而这里看上去就像一道道激光,观感非常的平滑,浓度与密度极高。
地面的建筑设施外形就更任性随意了,圆形的,环状的,不规则状,正方形三角形,什么风格都有,不过都是银白色的装饰风格,显得很简约,也都很有科学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