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
山丰水奇的咸阳不仅使秦人在嚣嚣尘世中繁衍生息,更使得苍龙颔首的秦王嬴政汲取了渭水之髓、灵山之精,血脉传承中秉纳“真龙之气”,于征伐的乱世中脱颖而出,登基龙位,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死,嬴政即位为秦王,吕不韦为当朝相国。由于吕不韦与嬴政之父秦庄襄王在邯郸时交往甚密,并且当朝太后赵姬当年为吕不韦妻妾,这样的双重关系使吕不韦在朝中掌握重权,被嬴政尊为“仲父”。
九年之后,已经长大嬴政到了应该亲政的年龄,然而由吕不韦一手提拔起来的朝臣造成了对嬴政极为不利的局面。此期间,吕不韦还把他主持编定的巨著《吕氏春秋》公布于咸阳城门,并向天下悬赏“可增改一字者,予千金”。当时,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此四君礼贤下士、名扬天下。吕不韦执掌重权后,也广招天下贤士,著书立说,将所见所闻记录在案而成《吕氏春秋》。然而此书自公布咸阳之后,竟然重赏之下无勇夫。可见吕不韦当时在秦国威赫非凡的影响力。
《吕氏春秋》内容繁杂,囊括天文、地理、医理等诸多方面,分编成八览、六论、十二纪。每览分八篇,每论分六篇,每纪分五篇,总计一百六十篇,流传至今。秦始皇焚书坑儒时为何没有烧掉《吕氏春秋》是个历史之谜。有人说“焚书”的建议者李斯,原为吕不韦的门客,因感念旧主,所以独存其书。虽然吕不韦与嬴政有着浓郁的血脉之系,但他并没有为其子巩固江山而鞠躬尽瘁,相反却用尽心机地考虑自己如何取得王位。
吕不韦在嬴政的王权之途上设置了种种障碍,但吕不韦一个深思熟虑的举动却又恰恰造成了自己的灾难之始。秦庄襄王死后,吕不韦与赵太后旧情复燃,但吕不韦的最终目的是获取秦国的王位,另外他也担心东窗事发会给自己带来大难,因此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就替赵太后寻到了一个市井无赖嫪毐做她的“面首”。吕不韦为了把事情做得隐秘,考虑得十分周全,他先把嫪毐找来做他的“舍人”,然后暗中与太后通信后,派人密告嫪毐犯罪,这个罪恰好应该受到“腐刑”的惩罚。“腐刑”又称“宫刑”,男人一旦受了“腐刑”,便在生理上失去了作为男人的资格,所以身受此刑者都认为是奇耻大辱。受此刑者惟一苟活的方式就是做太监。如果嫪毐真的做了太监,就不能做太后的“面首”了,所以嫪毐并没有真受“腐刑”之害。经过一番伪装后,嫪毐被送到后宫当了太监,深得太后恩宠。
不久,赵太后竟然怀孕了!这样就必须瞒人耳目,特别是要瞒住嬴政。于是赵太后就对嬴政编造了一个借口,说经过占卜,流年对自己不利,必须离开京城到他处去避一避。赵太后避到了秦国的旧都雍邑,并在那里生下了儿子。
赵太后淫乱之事嬴政有所耳闻后,便派人追查,待得知真相后就决定采取行动。嬴政在采取行动前第一次戴冠佩剑。古时“男子二十而冠”表示成人。此时嬴政已经二十二岁了,这样做的用意是要让众臣知道,他已长大成人了,要真正地行使王权了。这是嬴政从十三岁即位开始迈向亲政的第一步。嫪毐得知后,为保己身便发动政变,欲依仗赵太后的势力重立新君。
嫪毐盗用秦王玉玺,调遣防守咸阳的军队以及宿卫的驻军,准备发动。嬴政接到消息后,立即飞调大军平定叛乱。叛乱平定后,嬴政将作乱之人一律下狱,斩杀嫪毐三族,其门人家产尽没,发配至蜀地,嫪毐本人则受“车裂”之罪。嬴政还弃杀太后私生的儿子,将太后幽禁在雍邑的咸阳宫。
嬴政预见到朝中肯定会有人为太后说情,于是下旨凡是为太后之事进谏的,杀无赦。结果还是有旧日蒙太后之恩的人冒死为太后说情,嬴政一连斩杀二十余人仍有人进谏。此次进谏的是河北沧州人茅焦,他进谏道:“车裂假父,有嫉妒之心;囊扑两弟,有不慈之名;迁母咸阳,有不孝之行;蒺藜谏士,有舛纣之治!如此恶名播于天下,人心叛离,何能成一统大业?”此番进谏果然说动了嬴政,嬴政亲自把太后迎回咸阳,尊为其母。嬴政此时也欲诛与此事相牵连的相国吕不韦,但因为他的门客辩士不断为其游说,再加上他曾辅佐先王秦庄襄王,颇有功劳,便暂时作罢。
吕不韦当年为毫无希望获得王位的异人夺得了王位,在这件事上,吕不韦功不可没。邯郸的不期相遇,使吕不韦认定作为赵国人质的异人有着不凡之才,使他胸有成竹地对异人道:“我可使您富有天下、贵为天子。”当时的秦国正是秦昭王执政。昭王次子安国君为太子。安国君的正夫人为华阳夫人,极受宠爱。安国君有子女二十余人,惟华阳夫人无出。吕不韦赠予异人五百金之后,又以五百重金尽购珍宝,至秦国拜谒华阳夫人及宗亲,赞异人才高德贤。华阳夫人听后,想到自己膝下无子,如立异人为安国君继承人,则安国君百年之后也不失尊宠之势。因此,华阳夫人对安国君夸赞异人贤孝,使安国君立异人为其继承人。为防日后生变,华阳夫人又与安国君刻玉符为据。
秦昭王五十年时(公元前257年),秦国派大将王翦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异人混迹百姓中得以逃脱归国。昭王去世后,太子安国君为王,华阳夫人为后,异人为太子。华阳夫人先前的思虑果然应中,安国君在位仅仅一年就死去,谥号孝文王。太子异人即位,号襄王。华阳夫人被尊封为华阳太后。吕不韦为丞相,赐食河南洛阳十万户。由此可见,吕不韦之功可谓大矣。
虽然嬴政念在吕不韦辅佐先王的分上暂时没有追究他的责任,但最后还是于公元前237年,免去了吕不韦相国之职,其军政大权尽行剥夺,令其回其河南封地。被免除了相位的吕不韦依然权势不败,在其回封地之时,各诸侯国的使者及天下辩士都相望于道,准备拜谒吕不韦。嬴政恐其势大,最终会谋反,便赐信一封道:“先生您对秦有什么功劳?秦封您于河南食俸十万户。先生您和秦有何亲缘?而号称仲父”,并命吕不韦及家眷俱迁蜀地。吕不韦看过此信之后就饮鸩自杀了,其门客悄悄把他葬在洛阳的北芒山上。吕不韦死后,嬴政才得以真正掌握秦国朝野大权,成为名副其实的一国之君。
当秦王扫除了自己的政治对手后,就开始计划对东方的赵、韩、燕、魏、楚、齐六国采取军事行动了。自春秋战国以来,群雄并起,各诸侯国各自称王为政,造成了长久以来烽烟不息的乱世局面,嬴政欲将此局面统一在自己的麾下并不容易。然而他只用了短短十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这个创世大业,成为中国王朝史上绝无仅有的千古绝唱。
当时在秦始皇手下,有一批很有才干的文臣武将,文臣如谋士李斯、尉缭、姚贾等人。武将则有蒙恬、蒙武、王翦和王贲等人。这些德才兼备的得力干将是秦王歼灭六国的重要支柱。秦王在横扫六国时,采取了远交近攻、循序渐进、个个击破的战争策略。他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先取韩,以恐他国”。秦王十一年(公元前230年),秦王大军直取韩国,韩军大败。韩国割地称臣,也没能挽救败亡的命运。三年后,秦国俘虏了韩王,灭掉了韩国。
势如破竹的秦王大军在攻打韩国的第二年开始攻打赵国。赵国是战国后期的七雄之首,虽然在公元前262年发生的长平之战中,赵国四十万将士遭到坑杀,使赵国受到巨大损失,但赵国还是七雄之中最强大的国家。嬴政从吕不韦手中夺过朝野大权之后,便把削弱赵国军事实力作为国家第一大事。嬴政曾于公元前236年和公元前232年先后两次出兵赵国,但两次均遭到赵国名将李牧的阻截而无法取胜。韩国灭亡之后,嬴政再次进攻赵国,由于迎战者仍是李牧,王翦所率大军未能取胜。两国对阵相持长达一年之久。嬴政在无奈之下,最后决定从赵王的宠臣郭开身上寻求出路,赠郭开以重金,使郭开进谗李牧。反间计起到了非同凡响的作用,不久赵王就将李牧罢黜,后来又将他处死。李牧被除掉后,赵国壁垒空虚,王翦便在公元前228年攻克了赵国都城邯郸,强大的赵国在刀光剑影中灰飞烟灭。
韩、赵两国灭亡之后,嬴政又先后攻取了燕、魏、楚三国。秦王大将王翦率军攻燕时,在易水西面大败燕军,攻占了燕国都城蓟城(今北京),燕王向辽东方向出逃。后来,燕王只得杀死了曾经派荆轲刺杀秦王的太子丹,把他的头献给秦军求和,秦国才罢手。但等到五年之后,燕国最后的一个王还是被秦国俘获,燕国也告灭亡。秦灭魏时,秦王派王翦的儿子王贲带兵十万出征。魏王派人向齐国求救,齐王没有伸出援助之手。公元前225年,王贲灭了魏国,把魏王和大臣捕获,押到咸阳。
魏亡后,秦就计划攻打楚国。在对楚国用兵问题上,朝中大将发生了分歧,青年将领李信认为攻打楚国只需二十万大军就游刃有余了,而老将军王翦则认为非六十万大军而不能攻楚也。秦王认为王翦高估了楚军的实力,就没有听王翦的建议而是采纳了李信的建议。王翦见秦王固执己见,就告病回家了。当李信带了二十万大军攻打楚国时,不出王翦所料,秦军大败,死伤无数。秦王大怒,把李信革了职,亲自复请王翦出山。王翦出征之时,秦王亲自到灞上给王翦摆酒送行。王翦所率大军浩浩荡荡开向楚国,楚国也是全民皆兵誓死抵抗。两军对垒之际,楚国大将项燕一再挑战,王翦只是按兵不动。一段时间后,项燕疏忽了防范,而秦军突然发起攻势,六十万大军排山倒海一般冲向楚军,楚军大败。秦军一直打到寿春(今安徽寿县西)俘虏了楚王。楚国国君虽然被俘,但楚国人仍在大将项燕的率领下誓死反抗,坚决不降。过了一年,王翦、蒙武再次兵临楚国,大败楚军,项燕见回春无力,便引颈自杀了,楚国彻底宣告灭亡。
到此时,六雄之中只剩下一个齐国了。在秦国先后对其他五国用兵时,齐国不但袖手旁观而且和秦国结盟,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国家的前途会和其他五国一样,齐王为保自己国家安全从来不敢违逆秦国。每次逢到其后对其他诸侯各国向他求救时,他总是找各种理由拒绝。他满以为齐国在地域上离秦国遥远,只要恭顺地听秦国的话,秦国就不会进攻齐国。但到了其后对其他五国一一被秦国并吞掉时,齐王才明白其后对其他五国是自己的前车之鉴,忙派兵去守卫齐国西面的边界,可亡羊补牢已经太晚了。公元前221年,王贲带了几十万秦兵像泰山压顶一样从燕国南部直扑临淄,齐军根本无力抵抗,没过几天,秦军就攻破进了临淄,齐国遂亡。自此,战国六雄全部宣告灭亡。
中国历史自进入战国时代起,各诸侯国纷纷割地称雄,中原大地上烽火连天、生灵涂炭,在历经长达250多年的大乱世后,终于在秦王嬴政的挥斥方酋下复归一统,一个统一强盛的大秦王朝屹立于世界东方,一段千古风流自此成为千万代传颂的不朽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