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智能化:基于上海浦东新区的实践探索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信息技术嵌入社区治理领域的过程

目前的社区治理工作可大致分为两大块内容:一部分是“政府治理”,另一部分是“自治共治”。具体细分下去,可分为基层党建、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自治共治以及社区宣传等内容。社区治理智能化的具体工作,就是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入基层党建、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自治共治以及社区沟通宣传等具体工作场景中,目的是全面提高社区治理的工作效能。

一、社区治理智能化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党是领导一切的”这一时代命题,从领导范围上进一步明确“党政军学民,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全面强化党在社区治理领域的领导核心作用是这一命题的应有之义。社区治理智能化一方面可以服务于社区党建工作,密切党组织与广大党员的联系,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基层党组织统筹资源的范围和效率,更好地开展社区治理工作。

(一)促进党组织建设,更好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以上海浦东新区的做法为例。建设覆盖全社区党组织和党员的基础数据库、区域化党建资源库和党建知识库,把党员政治生活积分管理机制落到实处,引领推动党组织和党员在“家门口”服务、业委会建设、微心愿认领等方面发挥战斗堡垒和模范带头作用。这些做法都是社区治理智能化在党建领域的具体应用。

(二)提高基层党组织统筹资源的范围和效率

通过建立市、区、街镇、居村各级党组织对接的社区治理智能平台,实施“预警—提醒—督办—反馈—办结”闭环管理,可以推动党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共用,提高基层党组织统筹资源的效率。比如,“浦东i党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平台按照智能化、模块化、集成化的设计理念,立足大党建、搭建大平台、推进大联通,着力打造“1+3+5”智慧党建格局。“1”即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这一总系统;“3”即基于区、街镇(大口)、村居(“家门口”服务站)三级管理、上下联动、左右贯通、相互支撑的三级运行体系;“5”即指挥大屏、PC后端管理屏、居村电子屏、家庭电视屏、居民手机屏五屏联动。

二、社区治理智能化提升“三公”治理效能

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和公共安全是社区治理的主要工作领域,也是社区治理智能化的主战场。通过推进社区治理智能化建设、提高社区治理智能化水平,可以有效提升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和公共安全的治理效能。

(一)智能化使公共管理更高效

公共管理是指以政府行政机关为核心的国家机关和以公益性为导向的社会组织,为实现与提升公共利益,以协同治理的方式为社会有效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宋世明.政府转型是从公共行政迈向公共管理[N].光明日报,2013-11-13.。围绕人、地、物形成的社区公共管理体系是社区治理智能化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社区治理智能化对公共管理来说就是建设“城市大脑”,打破部门壁垒和沟通障碍,实现公共管理由单方实施转向多方协同,由单向管理转向多向互动。比如,上海“一网统管”“社区云”以及浦东新区城市综合运行管理平台,就是社区治理智能化在公共管理领域的经典应用。通过建设信息汇聚中心,将与社区治理相关的公安、城管执法、市场监管、城建交通、环保市容、消防、卫生健康、教育等各类信息进行归集、筛选,全面实时掌握社区状况,精准解决诸如无证设摊、违章搭建、非法群租等社区治理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建设运行监控中心,充分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对交通、客流、气象、环境、车辆等状态实施综合监控,让公共管理长出“千里眼”,提高社区治理的精准化水平;通过建设监督指挥中心,科学统筹各方资源,更好地实现上下指挥高度统一、督查督办追责有力、响应处置灵敏高效等管理要求,让公共管理在一根“指挥棒”下发挥作用,提升公共管理的效率;通过建设联勤联动中心,搭建社区治理智能化管理平台,通过布设摄像头、地磁、门磁、烟感等物联感知设备,实现智能神经末梢在社区的全覆盖,做到全域协同指挥、上下联动、全时响应处置,延长公共管理“手臂”,提高社区治理的应急响应能力;通过建设数据应用中心,推进社区治理数据资源的共享应用、数据分析研判,实现社区信息资源高度整合,为公共管理提供精确依据,提高社区治理的精细化水平。

(二)智能化使公共服务更高效

作为21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公共服务(public service)是指公共部门与准公共部门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的总称,是由以政府为主的公共部门生产、供全社会所有公民共同消费和平等享受的社会产品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公共服务是社区治理的重要领域,与社区居民生活的联系最为紧密。由此,在事关民生的公共服务领域推进智能化应用就成了社区治理智能化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比如,上海浦东新区在推动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过程中,就针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智能化建设做了全面部署。其中包括建立浦东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总门户,通过政务数据整合共享和融合应用,做到所有面向居民的线上、线下服务事项都“一网受理”,实现让居民“只跑一次”窗口;通过建立覆盖全社区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居民患者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开发“惠民云”的居民端和家庭医生端,打破时空界限,完善居民就医体验;通过建立文化智能分析决策平台,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对社区居民全覆盖、多样性与个性化需求全满足、线上线下全供给,有效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对接能力和个性化供给水平;通过构建社区居民服务平台和智慧社区信息服务平台,提升居民在安防、停车、养老等方面的服务体验;通过建设运动服务系统,打造“15分钟体育生活圈”公共服务,提高居民体育健身的便捷度和科学性;通过构建商圈服务体系,提高商圈管理水平,等等。

(三)智能化使公共安全更有保障

所谓公共安全,是指社会和公民个人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和交往所需要的稳定的外部环境和秩序。而所谓公共安全管理,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秩序、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以及社会各项活动正常进行而实施的各种行政活动的总和李庆志,翟明清.转型期的我国公共危机与公共安全管理问题[J].商情,2009(6):110.。智能化技术在社区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是解决公共安全领域违法犯罪难题及风险防范的实际需求。智能化技术与社区公共安全的紧密结合,在无形之中为每个人提供了一张安全、可靠的“智慧公安”防护网。比如,上海浦东“智慧公安”警务系统,就是通过有效整合高速互联网络、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打造数据警务,依托人力、技术、警情、档案等渠道,实现了对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风险隐患的感知,推动了社区治理重心由应急处置向风险管控转变。通过完善城市数字视频监控系统,推进智能化技术在社会治安、应急联动、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消防管理等领域的监测预判应用;围绕“感知、研判、指挥、处置”四个方面深化“雪亮工程”、智能安防、交通诱导管理系统等项目建设,提升全域、全量、多维、实时的风险预警和监测水平;打通公安内部和外部数据,通过物联网采集第三方数据,并借助大数据分析支撑治安、指挥、防控、刑侦等应用,实现社区安全体系的智能化;通过在街镇和居民区布设人脸识别、烟感、气体感应、人流统计、消防通道地磁、消防水压监测等公共安全感知设备,提升社区公共安全物联感知能力,全方位改善社区公共安全环境;建立食品药品安全追溯系统,对食品药品研制、生产、流通、食用等进行全程质量监控和流向追踪;建设危化品在线监管和应急救援智能平台,提高企业事故预防、生产评估和处置救援的信息化水平;通过全面提升公安信息基础设施承载能级,加快公安资源整合,构建指挥通信、侦查破案和信息查询系统,畅通信息交互渠道,提高快速响应能力;建设应急联动指挥平台,整合相关部门的应急联动和监控处置资源,形成快速出动、现场处置、案情反馈的闭环,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三、智能化提升自治共治效能

社区自治指的是社区居民在党组织领导下,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参与途径,通过民主协商,依法自主地对社区公共事务进行管理,使社区进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秩序的治理过程唐亚林,陈先书.社区自治:城市社会基层民主的复归与张扬[J].学术界,2003(6):7-22.万玲.城市社区自治的实现路径:回顾与前瞻[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5(3):110-114.。社区自治的前提是党组织领导,强调“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而目的则是“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社区共治指的是政府、社区自治组织、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单位、社区居民合作供给社区公共产品、优化社区秩序、推进社区持续发展的治理过程潘鸿雁.社区治理新模式:共治与自治互动[N].学习时报,2013-06-28.。社区共治的原则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强调“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主题,社区自治和共治的目的都是为了建设“既和谐有序又充满活力”的现代社区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社区自治和共治与智能化技术应用有关的项目主要包括微信平台建设、志愿者管理、电子台账等。这些智能化应用项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社区自治和共治的效能。在这方面,上海宝山的“社区通”微信公众号平台建设是一个典型案例。通过在志愿者管理、诚信激励惩戒机制建设中加入智能化元素,激励了更多的居民参与社区自治和共治。上海浦东陆家嘴街道的社区志愿服务“三个一”智慧工作平台(一个志愿者服务网、一个累时积分炫卡、一个志愿者数据管理系统)建设也较为典型。这一平台首先是完善了“时间银行”概念在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中的运用,其次是实现了电子台账“一次录入、多点共享”,不仅打破了原本跨平台、跨条线的“信息孤岛”,而且能让社工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开展走访服务,大大提高了服务于居民群众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