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本质决定着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职能即本身所具有的功能,它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随着商品经济和货币的发展,货币的职能也在不断地发展。一般认为,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一、价值尺度
因为货币是一般等价物,所以才能流通,要流通必先度量出商品的价值,这就有了价值尺度的职能,商品的价值表现在货币上,就是商品的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实际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例如,1双皮鞋价格为10元,1件衬衣价格为5元,等等。不过,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这一职能时,并不需要实在的货币,只要人们在观念上想一下某商品的价格是多少就可以了。这是因为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它所做的只是给商品以价格形态,即表明某一商品值多少钱,而不是真正用商品与货币相交换。
价值尺度职能是指货币作为衡量商品价值标准的职能。这是货币最重要、最基本的职能,是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测量商品价值量大小时所发挥的一种功能。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意义在于表现商品的价值,便于人们对众多商品的价值进行比较,这也是价值尺度职能的实质。
作为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有以下两个特点。
(1)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想象的货币,不一定要现实的货币。各种货币符号如“¥”(人民币元)、“£”(英镑)、$(美元)等就是这一特点的形象反映。
(2)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本身须具有价值。如果货币没有价值,就不可能用来衡量价值,这就像天平没有砝码就不能称重一样。
二、流通手段
货币作为流通手段,也就是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人们平常从商品买卖过程中所看到的货币的作用,就是属于这一种,所以,这种职能又叫做购买手段。不说自明,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而必须是实在的货币。谁也不会允许有人用空话来拿走他的商品。
在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这一作用的情况下,商品与商品不再是互相直接交换,而是以货币为媒介来进行交换。商品所有者先把自己的商品换成货币,然后再用货币去交换其他的商品。这种有货币作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由物物交换过渡到商品流通,意味着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因为,在这种条件下卖与买被分成了两个独立的过程,如果出卖了商品的人不立刻去买,就会使另一些人的商品卖不出去。也就是说,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就已经包含了经济危机的形式上的可能性。
当整个社会出现买卖脱节时,就会产生不良后果。当买入小于卖出时,必然使一部分商品积压,严重时造成过剩危机;当买入大于卖出时,又会加大物价上升的压力,容易引起通货膨胀。产生这两种结果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货币的数量不能适应商品流通的需要。这种现象的发生,向人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货币流通量应当怎样确定?这就需要研究货币流通规律。
货币流通规律即货币流通必须适应商品流通的规律,这一规律可用公式来反映。
从这一公式可以看出,商品流通是第一性的,货币流通是第二性的,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货币流通数量必须适应商品流通的规模。一定时间内所必需的货币量变化取决于商品价格、商品流通量和单位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数量与商品价格、商品流通量成正比,与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具有以下特点。
(1)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因为只有商品生产者出卖商品所得到的货币是现实的货币,才能证明他的私人劳动获得社会承认,成为社会劳动的一部分。这里,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不能是观念上的,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2)不需要有足值的货币本体,可以用货币符号来代替。货币流通是指货币作为购买手段,不断地离开起点,从一个商品所有者手里转到另一个商品所有者手里的运动。在这里,商品生产者手中的货币只是转瞬即逝的东西,货币持有者所关心的只是货币能够最终换回与其代表的价值量等值的商品量,所以只要有货币的象征存在就够了。
(3)包含有危机的可能性。在货币发挥流通手段职能的条件下,交换过程分裂为两个内部相互联系而外部又相互独立的行为:买和卖。这两个过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分开了,因此,货币流通手段的职能“包含着危机的可能性”。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起初是贵金属条、块,以后发展成铸币,最后出现了纸币。纸币是从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中产生的。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最基本的职能。
三、贮藏手段
可以流通也就可以购买商品就可以当作社会财富贮藏起来,即货币可以作为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人们储存起来。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既不能像充当价值尺度时那样只是想象的货币,也不能像充当流通手段时那样用货币符号来代替,它必须既是实在的货币,又是足值的货币。因此,只有金银铸币或者金银条块等才能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
作为这个世界上唯一的非信用货币—黄金,与纸币、存款等货币形式不同,黄金自身具有非常高的价值,不像其他货币只是价值的代表,本身的价值微乎其微。在极端情况下,货币会等同于纸,但黄金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失去其作为贵金属的价值。因此,可以说黄金可以作为价值永恒的代表。这一意义最明显的体现是黄金在通货膨胀时代的投资价值—纸币等会因通胀而贬值,而黄金则不会。以英国著名的裁缝街的西装为例,数百年来它们的价格都是五六盎司黄金的水准,这是黄金购买力历久不变的明证。而数百年前几十英镑可以买套西装,但现在只能买只袖子了。因此,在货币流动性泛滥,通胀横行的年代,黄金会因其对抗通胀的特性而备受投资者青睐。
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货币贮藏职能的发挥,有自动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这被称为货币贮藏的“蓄水池作用”。当货币供过于求时,过多的货币就转化为贮藏;当货币供不应求时,贮藏的货币进入流通。正因为金属货币流通中货币贮藏具有蓄水池作用,所以流通中的货币量总是与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相差不大,也就是说在金属货币流通时期,一般情况下是没有通货膨胀的。
在银行券和信用货币流通的今天,蓄水池作用是不存在的。对企业和个人来说储存纸币也同样是价值的积累,所以每个企业和个人都会这样去做,但从整个社会角度来看,则并不意味着有对应数量的真实价值退出流通。因为纸币只不过是一张纸片,银行的存款其实只是账簿上的数字,没有任何实际价值。纸币和存款其实表明的是持有者从社会取得相应数量商品或劳务的权利,储存纸币只是推迟使用权力,这也是人们储存纸币的意义所在。储存中没使用的这部分货币并没有退出流通,而是通过种种方式投入到生产、流通、基本建设等过程中了。所以信用货币虽然仍能执行价值贮藏职能,但与金属货币流通时期已经有了极大的区别。
执行贮藏手段的货币有以下两个显著特点。
(1)它必须既是现实的货币,又是足值的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可以是价值符号;而作为贮藏货币,则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最典型的形态是贮藏具有内在价值的货币商品,如黄金或铸币。
(2)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退出流通领域,处于静止状态。处在流通领域中的货币发挥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退出流通领域的货币才是执行贮藏手段职能。
四、支付手段
当货币不是作为交换媒介,而是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就是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支付手段是由赊销引起的,在赊销中,因为商品的让渡和货币的收入并不是同时进行的,在货币用于偿还赊销款时,已不是流通手段职能,货币付出的同时并没有相应价值商品的流入。没有商品在同时、同地与之相向运动,这是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特征。
在现代商品经济中,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普遍,不仅用于偿还债务,还被用于支付租金、利息、工资和赋税等。比如,财政的收支、银行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都是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态而进行的单方面转移;在工资和各种劳动报酬支付中,货币也同样发挥着支付手段职能。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发挥两个作用。一是扩大商品流通。在商品交易中,人们可以先购买商品,后支付货币,使商品生产和流通突破现货交易的限制,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二是节约现金流通。借助于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信用关系得以形成。债权、债务到期可以相互抵消和清算,债务人只需支付债务余额,这样可大大减少现金需要量。
但是当商品生产者不能如期出售商品时,他就无法清偿对别人的债务,从而可能使社会上错综复杂的债权债务链中断,严重的话还会引起支付危机和信用危机。
与流通手段相比较,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具有以下特点。
(1)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物;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不是流通过程的媒介,而是成为补足交换的一个环节。
(2)流通手段只服务于商品流通,支付手段除了服务于商品流通外,还服务于其他经济行为。
(3)就媒介商品流通而言,二者虽然都是一般的购买手段,但流通手段职能是即期购买,而支付手段职能是跨期购买。
(4)流通手段是在不存在债权债务关系的条件下发挥作用,而支付手段是在存在债权债务关系的条件下发挥作用。
(5)商品赊销的发展,使商品生产者之间形成了一个很长的支付链环,一旦某个商品生产者不能按期还债,就会引起连锁反应,严重时会引起大批企业破产,造成货币危机。
例如,甲欠乙的钱,乙欠丙的钱,丙又欠了丁的钱……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造成全线崩溃的局面。因此,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使经济危机的形式上的可能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所以,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既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又使商品经济的矛盾复杂化。支付手段职能的出现与扩展为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创造了客观条件。
在我国,人民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在范围和数量上都大大超过了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人民币的支付手段职能,绝大部分是通过国家银行的非现金结算实现的,表现为存款货币的流通,并以商业银行为中心的货币循环。这种循环既反映了银行与各单位信用关系的消长,同时也反映了一些单位利用银行的贷款或存款来向另一些单位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情况。所以,存款货币的流通具有二重性,它既是货币流通的过程又是信用活动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这两个过程又是交织在一起的,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与发挥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一样,都是处于流通过程里的现实的货币,所谓流通中的货币指的就是这两者的总和。
五、世界货币
随着对外经济往来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货币越出国界,能在世界上流通,在世界市场上发挥着一般等价物的作用即世界货币的职能。
货币在世界范围内发挥职能的形式有一个发展过程。最初,货币不采取铸币的形式,而是直接以金属的本来面目即黄金和白银出现,而且是以重量作为计量单位。后来,随着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的普遍推行以及世界货币体系和信用关系的形成,一些主要国家的货币如美元、英镑、日元等在国际间充当了世界货币的角色。在世界经济运行中,美元可以自由兑换成其他国家的货币。在世界贸易中,大多国家都以美元为清偿手段。在国与国之间,美元具有普遍的接受性,发挥着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等职能。另外,欧元不仅具有货币的全部职能,而且具有超国家性质的特点。但即使如此,目前,黄金仍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它仍然是国际间最后的支付手段、购买手段和社会财富的保藏和转移形式。
我国人民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在一定范围内已被用做对外计价支付的工具。
货币的5种职能并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具有内在联系的,每一种职能都是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的反映。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是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其他职能是在这两种职能的基础上产生的。所有商品首先要借助于货币的价值尺度来表现其价格,然后才通过流通实现商品价值。正因为货币具有流通手段职能,随时可购买商品,货币能作为交换价值独立存在,可用于各种支付,所以人们才贮藏货币,货币才能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支付手段职能是以贮藏手段职能的存在为前提的。世界货币职能则是其他各种职能在国际市场上的延伸和发展。从历史和逻辑上讲,货币的各种职能都是按顺序随着商品流通及其内在矛盾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这反映了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历史发展进程。
实战演练
找出以下故事中包括了货币的哪些职能
我考入了辽宁金融职业学院。由于入校匆忙,秋冬的服装没有带全,“十一”长假,我来到了商场,看好了一件羽绒服,价格还不贵,标价200元人民币,于是毫不犹豫地掏出200元人民币买了回去。晚上我想给妈妈打个电话,可是手机欠费停机了,我用银行卡充值100元人民币,向妈妈报了平安。妈妈对我说,最近要去香港旅游,明天准备去银行换一些港币和美元。我对妈妈说,美元在持续贬值,你可千万不要多换。
将以上故事中涉及货币功能的各事件填入下面空白中。
表现为价值尺度的事件:
表现为流通手段的事件:
表现为贮藏手段的事件:
表现为支付手段的事件:
表现为世界货币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