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你所拥有的最宝贵的资产
一提到资产,绝大多数人能直接想到的概念肯定是“金钱”,善于思考的人会说最珍贵的资产是健康、家庭、亲情,而更偏重于理性的人则会说是时间。鲁迅说:“我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写作了。”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客观公平的,你珍惜它,它就是财富,你忽略它,它便一钱不值,当然你也就一事无成。
一个人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会在24小时内做跟大多数人不一样的事情。
如果我们想要取得成功,就必须注重时间管理,提高做事效率。而隐藏在时间背后的,就是一个可能原本不在自己的操作系统里的概念——注意力。
你可能没有从这个角度想过问题,所以才会无所谓。
从财富认知的逻辑来说,健康是一种状态,只有当这个状态被打破时,才会导致损失,但它本身没有任何产出;金钱尽管可以用来交换很多东西,但它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再生;时间不受我们控制,也无法储存,我们只能试着跟它做朋友,利用它赚钱。
1.被收割的注意力
“注意力”这个概念最早诞生于心理学科,所以,“注意力经济”(the e-conomy of attention)这一说法最早是由一位名叫桑盖特(W. Thorgate)的心理学家于1990年提出来的。
以互联网为例,它在还没有被大规模普及的时候并不能实现盈利,因为它不具备传统商业的“人流”和“钱流”,所以互联网在开始都是免费使用的,那时几乎只有一种商业模式——吸引人的注意力。
简单地说,如今的“大V”“网红”和抖音这些都是注意力经济的产物。
他们通过提供各种新鲜有趣的内容,以吸引用户的关注,把流量提升上去之后,就开始卖广告——本质上是把大量用户的注意力集中起来,然后打包卖给广告主。
当然,除了广告,“大V”“网红”们也可以卖书、卖衣服、卖化妆品等,也能赚得盆满钵满。可是,这些“大V”“网红”们利用了你最珍贵的东西——注意力,自己却享受了全部的红利。
所以,注意力并非不值钱而可以拿来滥用。起码这个世界的商业模式之一在清楚地告诉你:虽然单个人的注意力可能很不值钱,但若能大量吸引单个人的注意力,就有可能卖出一个不错的价钱。
那些被游戏、微信、电视剧收割的注意力,就是由很多个体主动放弃的注意力构成的。如果连这样的注意力都能卖出好价钱,那么主动有效调配且最终能有所产出的注意力该多么值钱?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一切的价值,都是我们注意力的产出物。更为关键的是,一个人的注意力,很可能是唯一能够称得上“与生俱来”的有产出能力的资源。
如何使用注意力,其实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当我们任由自己最重要和宝贵的资产一点点地流失掉,我们还能期待成功?别开玩笑了。
2.人生三大坑
注意力是我们能够随时调用且有所产出的资源。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就会学有所成;把注意力集中在思考上,思维能力就会升华。
注意力集中在哪里,哪里就会开花结果。
能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它的产出比更高,效率也更高。这是几乎所有学习能力强的人的必备能力。
仔细观察一下身边的成功者,你就会发现他们往往都能够很快集中注意力,而且可以长时间保持。在他们看来:他们能够做出诸多明智的决定,并不是因为自己聪明,而是在这件事情上投入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也就是说,为了表面上看起来聪明:
第一,他们为了解决问题花了大量时间。
第二,在单位时间内,他们的注意力运用效率更高。
通过持续投入时间和注意力,最后才产生了好的结果。
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原本打算安静地看一会儿书,结果不到10分钟就忍不住想看手机,总想着是不是有人给自己发消息,是不是有人新发了什么朋友圈……注意力就这样被分散了,切割成一小段一小段的碎片,而且能够集中的时间越来越短。
现实生活中,干扰注意力的因素还有很多。李笑来老师经过多年的观察,曾经总结了一个概念,称为“人生三大坑”。
(1)凑热闹
走在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很多人围在一起议论纷纷,而且往往聚集的人越来越多,后来者禁不住好奇心伸头探脑,想要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使劲儿往里挤。可关键在于,这些事情往往跟自己没有半毛钱关系,没准儿就是一只老鼠过街被疾驰的汽车碾压了,为什么要去凑这个热闹呢?
在互联网时代,大家上街的欲望和时间越来越少,喜欢宅在家里偏安一隅,于是改为上网围观。网上热闹的事情更多,围观的人毫不费力地就能裹挟其中,种种八卦谈资像是给贫乏的生活抹上了一点蜜,刺激而有意思。这种人在网上被称为“吃瓜群众”。
环视我们身边的很多人,没什么正事儿可做,闲得要命,即使不做“吃瓜群众”,也会选择刷微信、玩抖音——时间都被浪费在莫名其妙的凑热闹上了。
(2)随大流
雷军曾说,在风口上,猪都能够飞起来。
似乎一夜时间,很多“风口”应运而生,如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O2O(线上到线下)、共享雨伞以及人工智能等项目。有点理论功底的人把这个风向叫作“趋势”。
毫不夸张地说,无论在产品制造、商业模式上,我们的模仿能力都堪称一流,而且速度惊人,所以一旦有什么东西“火”了,瞬间就会有一大批人蜂拥而至,心急火燎地参与其中。
例如,有人考研,大家都去考研;有人开滴滴,大家都去开滴滴;有人开始创业,大家都去创业,结果亏得一塌糊涂,省吃俭用积累起来的本钱都打水漂了,搞不好还要欠一屁股债。
我有个很好的朋友当年学计算机纯粹是因为热门,结果毕业进了IT行业,天天加班,动辄到处出差,忙得昏天暗地。最关键的是,自己对这个行业完全没有兴趣,做得辛苦而难受,不知道还能坚持到什么时候。这样的人生像是一个恶性循环,打造出的是木然而无趣的职场人,每天感慨着“生活无趣”,消磨时间与人生。
可怕的是,我们一旦进入这个循环,就好像被驯化了,习惯了这种思考方式,以至于很多年之后,我们也没有从“坑”里爬出来,不会做一个自己想做的人,反而习惯做一个“跟别人差不多的人”。
实际上,在任何一个大趋势出现的时候,一定有一批人早就准备好了(虽然不一定是特意准备的)。那些趋势、那些机会,并不属于那些心急火燎的人,因为他们平日里从无积累。
去了解世界,多想想:我的兴趣是什么,以后想做什么,学什么专业,从事什么工作……你得做自己,最终才能抵达目的地。
(3)操闲心
替别人操心,其实是一种病。
例子很多,如一个在街上炸油条卖豆浆的大哥,每次都跟顾客高谈阔论,那滔滔不绝的架势,着实像极了一个国际观察员。其实,这个哥们儿完全可以把时间节省下来,把自己的精明放在研究如何深度发展自己的油条业上,如扩张规模做早餐连锁店,或许更好。
说到底,操心是一种病。因为,操心本来就没有什么用。俗话说:咸吃萝卜淡操心。这句话说得极有道理。所以,还是少为别人去操心,好好想想自己怎么过吧。
就像我们从小跌跌撞撞地学走路,总会不断地摔倒,然后爬起来继续前进。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有无数的“坑”在等着我们掉下去,要么困在“坑”里束手待毙,要么想方设法爬出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你是不是还在“坑”里无动于衷?若你竟然爬出来了,那就回过头去看看,是不是还有许多人依然在坑里“幸福地活着”?
3.注意力>时间>金钱
如果说注意力是一把锋利无比的铁锹的话,你若期待有所产出,那就要看把它用在什么地方了。例如,把它用在煤矿里,它就能挖出煤来;把它用在金矿里,它就能挖出金子来。但如果你把注意力放到根本不产出任何价值的地方,那就惨了——你最宝贵的资产被消耗了,却一点收获都没有。
实际上,每个人都拥有三种财富(或资产):注意力、时间、金钱。
当我们都处于起跑线上的时候,除非你能够从父辈那里继承一大笔钱,否则所拥有的金钱可能不会很多,也无法轻而易举地赚到很多的钱。这是绝大多数人必须面对的现实。所以除了钱,在时间和注意力两个方面,所有人都是一样的,每天24个小时,这跟遗传、继承没有任何关系。
但现实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如此之大。所以最关键的问题在于,一个成功的人,他会在同样的时间里跟大多数人做不一样的事情。
从价值上来看:
注意力>时间>金钱
凡是能用钱买来的时间就是便宜的,凡是能用时间换来的注意力持续就是有价值的。《西游记》中,唐僧脑子里就一个信念或一件事——去西天取经,无论遇到多么大的苦难挫折,他都能集中注意力,坚持不懈,所以他成功了。用雷军的话说,那就是:专注、极致、慢。
(1)分配和管理注意力
时间不绝对受你的支配,但注意力却不一样——爱怎么用就怎么用,理论上不受他人控制。所以,时间管理其实是一个伪命题,本质上是对注意力的分配和管理。注意力就像能够升值的钞票,你把它投资在什么地方,它就会在什么地方生根发芽并有所产出。如果你不懂得管理和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就像不懂得管理和分配自己口袋里的金钱一样。
再从现实成本角度来看。买一个东西或服务是多花钱合算还是多花时间合算,最理智的考量就是把时间换算成金额,和金钱相比,看哪个更贵。
例如,有人曾经就是在家里做饭好还是叫快餐好算过一笔账。自己做饭的话,从去买食材到回来炒菜做饭,需要多少时间?2个小时?你在工作中2个小时的收入是多少?如果2个小时的收入>快餐的价格,理智选择就是吃快餐,反之就选择在家做饭。
换一种角度,从投资的视野来看,也就是从增量的角度,假设2小时收入=快餐价格,在这种情况下自己做饭和吃快餐所付出的成本是一样的。选择自己做饭最后的收益为零,而选择吃快餐相对于自己做饭就是负收益。
两者相减,这多花的钱买的就是自己的时间,但如果我们把这些时间用在未来能增值的学习和个人成长上,那未来的时间价值>当下价值,最后推导的结果就是时间>金钱。
上述逻辑有个前提,只有把时间投资在能使自己成长提升的正收益上才会时间>金钱,而如果做一些消磨时间的事情,如对未来无益的游戏、闲聊等,那么未来的时间=当下的时间,未来是没有增值空间的。
所以,注意力是时间投资的锚点,你把注意力放在哪里,时间就会在哪里逐渐积累,注意力越是集中在对个人成长或是未来有益的地方,未来的时间价值就越会放大,呈现出正相关的逻辑。因此,时间是依附于注意力而存在的,推导结果就是注意力>时间。
(2)从解决拖延症开始
准确地说,我们每个人几乎都有拖延症,这个背后是因为我们的注意力不够集中,或者被滥用了,从而导致诸多“未解决事项”堆积如山,最后束手无策。怎么办?请拿出一张纸,把每一天的注意力都花费在什么地方写下来。记住,不是记下你的时间花费流水账,而是注意力资源的花费。这可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每个人心里可能都有一份模拟清单,写着各种我们需要在不同阶段完成的事情。有的事情还没开始做,有的事情开始做了但并未完成。
那么如何集中注意力,有效率地完成目标?其中有一个需要处理的棘手问题,叫作“未完成事项”。它就列在我们需要完成的清单里,其实也是我们真正做好注意力优化配置的起点。
首先,列出“未完成事项”碎片清单。花10分钟时间认真梳理一下,把所有未完成的事情罗列出来。其次,把“未完成事项”排序。用符号标注出那些你最在意或者最急需处理的事情,占用你最多注意力的事情,让你感觉最无力的事情,哪些未完成的策划、项目、专案、计划带给你最多的困扰。列出一个新的清单,按照重要性排序。最后,按照二八法则立即行动。在经过整理排序后的清单里,选择排在最前面的两个事项开始行动。充分利用二八法则,将主要精力花费在最有价值的事情上。即使碎片清单上罗列的事情再多,在最近的一个时间段内往往也只有一件或者两件事情需要占用你最多注意力。那么,不要再犹豫不决了,立即安排时间去把这一两个事项解决掉,在此期间,其他任何事情都视若无睹,别让自己分散注意力。
另外,如果你觉得某一件事情自己确实没办法完成,那就将它从清单中删除,从心底放下它。就像恋爱中的分手,既然已经放弃就绝不要再牵肠挂肚,这些过去的事情并不值得占用你比金钱、时间更重要的注意力。
经济学家陈云博士说:“未来30年谁把握了注意力,谁将掌控未来的财富。”闲置的是你的注意力,但荒废的是你的成长,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注意力放在个人成长上,不要把海量的注意力廉价甚至免费卖掉。不珍惜自己注意力的人,注定是贫穷的,因为他们终身都将被无情收割,不可能有真正有价值的产出,怎么可能最终变得富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