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综合模拟实训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审计模拟实训相关知识

第一节 审计目标与认定

【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讲述审计目标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认定,审计证据的特性、种类、鉴定,审计证据搜集的方法,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等审计实训基本知识及技能。通过对本章的学习,需要重点理解并掌握审计的具体目标、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内容及编制方法,以及鉴别与获取审计证据的基本方法。

一、审计目标的内涵

审计的目标是指审查和评价审计对象所要达到的目的与要求;审计的目标是指审查和评价审计对象的真实性和公允性、合法性和合规性、合理性和效益性。

二、管理层认定

(一)管理层认定的含义

管理层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管理层认定的理解要点包括:

(1)认定是管理层的表达;

(2)认定是指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3)管理层的表达有明确的表达(比如,甲公司期末存货1000万元是存在的,没有虚假),也有隐含的表达(存货1000万元是甲公司拥有或控制的,没有被抵押);

(4)注册会计师基于管理层的认定来考虑财务报表的错报;

(5)注册会计师识别的错报源于管理层认定中不恰当的表达;

(6)管理层的认定有什么不恰当的表达,注册会计师则根据管理层认定的不恰当的表达确定财务报表错报的类别;

(7)管理层的认定在先,注册会计师考虑错报在管理层认定不恰当之后。

(二)管理层认定的内容

管理层认定的内容包括存在或发生、完整性、权利和义务、估价或分摊、表达与披露五类。

1.存在或发生

有关“存在或发生”的认定,是指资产负债表所列的各项资产、负债、权益在资产负债表日是否存在;利润表所列的收入和费用在会计期间内是否确实发生。该项认定涉及两张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和全部的会计要素。其中,“存在”涉及资产负债表的内容,而“发生”涉及利润表的内容。

2.完整性

有关“完整性”的认定,是指在会计报表中应该列示的所有交易和事项是否都列入了。对于“存在或发生”的认定,考虑被审计单位高估报表项目的可能性;而对于“完整性”认定,则考虑被审计单位低估报表项目的可能性。比如在应收和应付项目中,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就可能会低估应付项目。

3.权利和义务

有关“权利和义务”的认定,是指在某一特定日期,各项资产是否确属公司的权利,各项负债是否确属公司的义务。这项认定只涉及资产负债表。同时,由于这项认定不涉及金额问题,因此很难在会计报表的项目中发现问题,一般都是通过阅读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附注披露来加以证实。

4.估价或分摊

有关“估价或分摊”的认定,是指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等要素是否按适当的金额列入会计报表中。“估价或分摊”的认定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总值估价,二是净值估价,三是计算的精确性。比如固定资产科目、应收账款科目、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估计问题。因此,“估价或分摊”的认定还暗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会计估计与会计处理方法的合理性。

5.表达与披露

有关“表达与披露”的认定,是指会计报表上的特定组成要素是否被适当地加以分类、说明和披露。就分类而言,比如长期投资、长期借款;就说明而言,比如报表附注中需要对企业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就披露而言,因为企业还存在一些无法进行具体说明的事项,比如未决诉讼、未决索赔、债务纠纷等或有事项(或有资产披露形成原因及对企业财务的影响,或有负债披露原因、财务影响及获得补偿的可能性)。

(三)管理层认定的分类

审计准则将管理层认定划分为三种类型:①与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有关的认定;②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③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认定。

1.与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

发生:记录的交易或事项真实存在,不存在多记的情况。

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不存在少记的情况。

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

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

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真实存在的。

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

计价与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权利与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

3.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认定

发生及权利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完整性: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

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三、民间审计目标

(一)总体目标的内容

(1)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注册会计师能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发表审计意见;

(2)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二)民间审计目标的内容

(1)真实性:对应存在与发生认定。如资产负债表日,已记录的全部存货均存在。

(2)完整性:对应完整性认定。如现有存货均盘点并计入存货总额。

(3)所有权:对应权利与义务认定。如公司对所有存货均拥有所有权。

(4)估价:对应估价或分摊认定。如存货:账面存货量与实有实物数量相符,用以估价存货的价格无重大错误,单价与数量的乘积正确,详细数据的加总正确。当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减少时,已冲减存货价值。

(5)截止:对应估价或分摊认定,指接近资产负债表之日的交易已记入适当的会计期间(与存在和发生的区别)。如存货:年末采购截止是恰当的,年末销售截止是恰当的。

(6)机械准确性:对应估价或分摊认定。如存货:存货项目的明细账总计数与总账一致。

(7)披露:对应表达与披露认定。如存货:存货的主要种类和估价基础已做揭示,存货的抵押或转让已做揭示。

(8)分类:对应表达与披露认定。如存货:存货已恰当地分为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等几类。

(三)与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

(1)发生:由发生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例如,如果没有发生销售交易,但在销售明细账中记录了一笔销售,则违反了该目标。

发生认定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管理层是否把那些不曾发生的项目记入财务报表,它主要与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高估有关。

(2)完整性:由完整性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例如,如果发生了销售交易,但没有在销售明细账和总账中记录,则违反了该目标。

发生和完整性两者强调的是相反的关注点。发生目标针对潜在的高估,而完整性目标则针对漏记交易(低估)。

(3)准确性:由准确性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已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金额反映的。例如,如果在销售交易中,发出商品的数量与账单上的数量不符,或是开账单时使用了错误的销售价格,或是账单中的乘积或加总有误,或是在销售明细账中记录了错误的金额,则违反了该目标。

(4)截止:由截止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期间。例如,如果本期交易推到下期,或下期交易提到本期,均违反了截止目标。

(5)分类:由分类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分类。例如,如果将现销记录为赊销,将出售经营性固定资产所得的收入记录为营业收入,则导致交易分类的错误,违反了分类的目标。

(四)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

(1)存在:由存在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记录的金额确实存在。例如,如果不存在某顾客的应收账款,在财务报表中却列入了对该顾客的应收账款,则违反了存在性目标。

(2)权利和义务:由权利和义务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资产归属于被审计单位,负债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例如,如果将他人寄售商品记入被审计单位的存货中,则违反了权利的目标;如果将不属于被审计单位的债务记入账内,则违反了义务的目标。

(3)完整性:由完整性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已存在的金额均已记录。例如,如果存在某顾客的应收账款,在应收账款明细表中却没有列入对该顾客的应收账款,则违反了完整性目标。

(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例如,在建工程金额归集错误,则违反了计价与分摊目标。

(五)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审计目标

(1)发生及权利和义务:如果将没有发生的交易、事项,或与被审计单位无关的交易和事项包括在财务报表或附注中,则违反了本目标。例如,复核董事会会议记录中是否记载了固定资产抵押等事项,询问管理层固定资产是否被抵押,即是对列报的权利认定的运用。如果抵押固定资产则需要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说明其权利受到限制。

(2)完整性:如果应当披露的事项没有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了本目标。例如,检查关联方和关联交易,以验证其在财务报表中是否得到充分披露,即是对列报的完整性认定的运用。

(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例如,检查存货的主要类别是否已披露,是否将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列为流动负债,即是对列报的分类和可理解性认定的运用。

(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例如,检查财务报表附注是否分别对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等存货成本核算方法做了恰当说明,即是对列报的准确性和计价认定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