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加强企业环境伦理建设
2.4.1 将企业环境伦理作为一种企业文化深入贯彻到企业中去
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而塑造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企业应把企业环境伦理作为一种企业文化,经常在企业开展环境伦理教育。企业可以请环保方面的专家讲课,使领导与员工从伦理学的角度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逐步转变企业内部的环境伦理观,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环境意识,增强其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企业的每个成员都认识到企业在生产运行过程中不仅要追逐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2.4.2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实行清洁生产模式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能力,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与企业环境伦理的要求相一致,是建立企业环境伦理的重要前提。清洁生产就是对生产全过程和产品整个生命周期采取整体预防的环境策略,减少或者消除它们对人类及环境的危害,同时充分满足人类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清洁生产”模式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节约原材料与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减降所有废弃物的数量与毒性;要求减少产品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要求服务时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与所提供的服务中。
2.4.3 国家积极引导企业加强环境伦理建设
首先,国家要积极制定相关法律制度,引导企业加强环境伦理构建。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中,单纯依靠企业的自觉性去构建缺乏现实经济效益的企业环境伦理,未免有些缘木求鱼,因而通过相关配套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来促进企业环境伦理的构建也就具备了必然性。例如,建立和完善市场准入的环保审核制度。工商局可将企业提供关于其拟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采取哪些环保措施的资料作为其注册登记的必备条件,并与当地环保部门配合,由环保部门对企业的排污设施以及与生产相配套的环境保护设施进行评估,对达到一定标准的才能予以核准登记,对没有达到一定标准的暂缓登记。此外,国家也要制定相关政策,对那些积极承担企业伦理责任的企业进行扶持,通过税收政策、财政政策以及货币政策促进企业环境伦理建设,也可以颁布向企业环境伦理建设成绩优异的企业适度倾斜的政策,政府可以在投融资政策、财政税收政策等方面做出倾斜,如实行绿色税收政策。对于企业环境伦理建设工作突出的企业,政府可以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在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上给予适当减免以及加速折旧等;对环境伦理建设不力的企业,政府也要加大惩罚力度,必须使其违法成本大大高于守法成本。
总之,保护环境,企业有责。构建企业环境伦理,意味着企业树起了一面环保旗帜,它一方面引导企业去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又向社会表明企业对待环境的态度,从而扩大企业及其产品的社会影响力。企业的环境伦理建设已刻不容缓,这不仅是广大人民对环境保护的热切呼唤,更是时代赋予每个现代企业的责任和义务。作为社会经济主体的企业应该倡导环境伦理,遵守生态道德规范,并在发展过程中正确有效地承担起环境伦理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加快实现和谐社会与生态文明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