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史料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6 艺术史学与中国学

中国学相对于外国学,中国学研究中国学术。西方研究中国学问称为Sinology,一般翻译为“汉学”。民国年间,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梁启超、王国维、李济、赵元任等先生以研究国学为己任,“国学”即“中国学”,亦称之为“中华国学”。西方人研究中国学术,汉学泰斗沙畹(E.Chavannes)认为,中国学是由法国传教士开创,由法国学者雷慕萨(Abel Remusat)、儒莲(Stanislas Julien)等人发展而成的学科。傅斯年说:“中国学在西洋之演进,到沙畹君始成为一种系统的专门学问。”(77)伯希和提出:“治‘中国学’,须有三方面的预备:1.目录学与藏书。2.事物的收集。3.与中国学者的接近。”(78)中国要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要培养研究中国学术于历史文化的学者。“君子生是国则通是学,爱其国则爱是学。”中国艺术学科研究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植根于中国艺术文献与艺术史料。国学以研究中国传统学术为主,邓实说:

国学者何?一国所自有之学也。国学者,与有国以俱来,本乎地理,根之民性,而不可须臾离也。

章炳麟说:

夫国学者,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吾闻处竞争之世,徒持国学固不足立国矣;而吾未闻国学不兴而国能自立者也。(79)

到底什么是“国学”?马一浮任教于浙江大学时,开设的第一次讲座是“国学讲座”,他觉得国学应该是“六艺之学”。六艺即六经,六经有礼、乐、诗、书、易、春秋,六艺之学主要有《周礼》、《仪礼》、《礼记》三礼之学,其中包含《乐记》之学、《诗经》之学、《尚书》之学、《周易》之学、《春秋》之学;还有司马迁《史记》之学、司马光《资治通鉴》之学、各姓氏家族宗谱、族谱的谱牒之学、地理风水之堪舆之学、地方志书之方志之学、殷商甲骨之甲骨文字之学、秦汉竹木简之简牍之学;还有金石学、考据学、辨伪学、文献学、敦煌学,以及郦道元《水经注》之郦学、许慎《说文解字》之许学、古徽州府之徽学,等等(80),这些学科都与艺术有关。

马一浮认为全部中国文化都统摄于孔子“六艺”。他认为:“此是孔子之教,吾国二千余年来普遍承认,一切学说之源皆出于此,其余都是六艺之支流,故六艺可以统摄诸学。”马一浮认为,自然科学可统于《易经》,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统于《春秋》史学,文学艺术统于《诗经》、《乐记》,政治、法律、经济统于《尚书》、《周礼》。诗书是至善,礼乐是至美,易春秋是至真。以六艺统摄人类之心灵,可见在马一浮先生的儒家学说观念中,六艺之重要。

中华国学

经学
六艺之学:有《周礼》、《仪礼》、《礼记》三礼之学,《乐记》之学,
《诗经》之学,《尚书》之学,《周易》之学,《春秋》之学

诸子百家之学
字学
殷商甲骨学,秦汉竹木简帛学,汉许慎《说文解字》许学

史学
《史记》、《资治通鉴》之学

民族学
敦煌学(81)、藏学、蒙古学、西域民族学、西南民族学、东夷民族学(82)

金石学、考据学、辨伪学、文献学

家族宗谱与族谱的谱牒之学、徽学

方志学、地理风水堪舆之学、郦道元《水经注》郦学

从世界范围来讲,中国学实际上有中国的国学、日本的汉学、西方的汉学(83)之分,国学与“汉学”的严格含义是不同的。国学是中国56个民族之学,包括藏学、蒙古学、苗族学等民族学科(84)。汉学是汉族学。中国学与中国艺术学任重道远,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周礼》六艺与六经不同,六艺是知识与技艺,六经皆书,六经皆归于史学典籍。史学对一个民族非常重要,彻底消灭一个国家和民族,就必须消灭其文化。消灭文化主要是消灭作为其文化载体的语言文字,消灭作为其文化记忆的历史。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即在于消灭六国文化与历史。中国目前面临语言以外语考试为要求,以外国理论解释中国历史的特殊时期,博物馆历史陈列特定时期是阶级斗争史,现在转向艺术史陈列,但是艺术史与科学史的研究仍有待于普及教育,中国视角、中国文化、中国传统有边缘化、碎片化、符号化的危险。理论要从历史中寻求答案,没有数千年的历史智慧与根基,短时期的创新往往是经不起历史考验的。

《宋书·乐志》:“秦焚典籍,乐经用亡。”在焚书坑儒的过程中,乐经失传,六经成为五经。礼为乐之用,“礼乐”合一,成为通论。六艺即六经。夏商以前,经即史。汉代大儒董仲舒独尊儒术以前,是有史无经。《尚书》、《春秋》皆是史书。经与史的关系是“经史不分”,“经即史”,“五经皆史”,“六经皆史”。明代学者王世贞《艺苑卮言》指出:

天地间无非史而已,三皇之世,若泯若没,五帝之世,若存若亡。

明代思想家李贽指出:

经史一也。史而不经,则为秽史矣,何以借鉴乎?经而不史,则为说白话矣,何以彰事实乎?故《春秋》一经。春秋一时之史也。《诗经》,《书经》二帝三王以来之史也。而《易经》则又示人经之所自出。

清代章学诚(85)认为“六经皆史”,六经皆可以归于史。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时萧何收集六国文书。汉代刘向、刘歆父子将图书分为六类,即《七略》六部: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艺是经学,包括小学,即汉文字学;诸子是诸子关于哲学政治的学术,称为诸子学;诗赋是文学;兵书是军事学;数术包括天文历法;方技是医学;艺术包含在诸子学、诗学之中。此时六艺还没有被尊为经,诸子、诗赋、数术、方技与六艺并立,当时独尊儒术的局面还没有形成,汉代的绘画、工艺水平非常之高。

西汉董仲舒“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六艺地位上升,成为六经。诸子、兵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艺术百家之学,不能够与儒家经典并立,学术地位有所下降。清《四库全书》图书分类为“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经部经学;史部史学;子部包含诸子、兵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艺术以及道释典籍;集部为文学。四部分类法中,子部文献最为复杂,包含内容最多,兵家军事学、农家农艺学、医家医学、天文历法、艺术、宗教等全部合为子部,独尊儒术强调了六艺的经学地位,忽视了自然科学、军事学、艺术学、宗教学的学科地位,独尊儒术,重道轻技,造成中国社会忽视科学技术与自然科学的重大缺陷,这是现代科学技术未能在中国产生的重要原因。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说:

学者断不能如清儒之专研古典,而固有之遗产,又不可蔑弃,则将来必有一派学者焉。用最新的科学方法,将旧学分科整治,撷其粹,存其真。续清儒未竟之绪,而益加以精严;使后之学者既节省精力,而亦不坠其先业,世界人之治“中华国学”者,亦得有籍焉。(86)

中国古代音乐、书画、古琴、戏剧方面的文献著录史料非常丰富,中国古籍文献汗牛充栋,浩如烟海,藏之于名山,需要今天的学人不畏辛劳地整理研究。中国艺术学理论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门类与艺术理论体系,不完全等同于西方艺术。国学研究中的甲骨学、简牍学、经学、文字学、汉画学(87)、金石学、敦煌学、文献学、目录学诸学科都包含有艺术学研究的内容。以敦煌艺术为例,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献约四五万件,时间上起三国两晋,下至北宋,历经千余年,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宗教、哲学、天文、地理、民族、文学、艺术等,英国人称敦煌是“中国文献遗存的大宝库”。在敦煌以莫高窟为主体的石窟多达550多个,壁画5万多平方米。法国人称敦煌壁画是“墙壁上的图书馆”,抄写的经卷、佛经、佛画、画稿、彩塑、乐谱、乐舞等丰富的文献资料构成了敦煌学,段文杰先生说:“敦煌学实际上就是中国学。”敦煌学是中原汉民族农耕文明与西域(88)各民族文化交流的产物,敦煌壁画、敦煌歌舞、敦煌音乐、敦煌经卷都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产物。

中国艺术史学科建立在中国艺术实践的文献史料基础上,中国艺术学研究的对象是中国历代艺术作品、艺术家、艺术流派与艺术风格,研究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各门类艺术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艺术的起源、艺术的作用与功能、艺术的历史、艺术的批评和艺术的理论,研究艺术创作的规律与艺术作品的欣赏、艺术作品的评论与历代艺术管理制度。中国艺术学以研究中国各民族的艺术为己任,比较中国艺术与外国艺术的异同,是肩负创建“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89)使命的艺术学科。

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创造出了不同风格的艺术。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创作风格与理论有不同的流派与体系,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史文献。西方造型艺术注重形体光影色彩的塑造,中国造型艺术注重线条、气韵和神采的表现。西方的绘画讲求立体的、物理的客观表现,中国的绘画较多是平面的、书法的主观精神表现,而西方没有书法、篆刻等艺术门类。中国杂技(90)、中国音乐、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绘画、中国武术、中国舞蹈、中国建筑、中国园林、中国工艺形成了中国气派、中国气韵、中国艺术风格的艺术形式。中国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艺术,共同构成了独立于世界民族艺术之林的中国艺术体系,留下了汗牛充栋的艺术文献与史料。

近现代以来西学东渐,法国艺术、苏联艺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现代艺术广为传播,中国传统的建筑、绘画、雕塑、音乐、民间艺术逐渐被肢解为“中国符号”与“中国元素”,中国传统艺术体系面临着碎片化和被解构的危险。整理中国艺术文献史料,寻找中华民族艺术之根,塑造中国艺术之魂,保护民族艺术的独特性与多样性,就成了当务之急。中国艺术文献史料整理工作是梳理学术源流,为艺术史学科建设提供文献史料支撑。中国的玉器艺术、青铜器艺术、漆器艺术、建筑艺术、绘画雕塑艺术、陶瓷艺术、书法篆刻艺术、宗教艺术、民族音乐艺术、舞蹈杂技艺术、武术、戏曲艺术、评话相声艺术、民族服饰艺术、民俗艺术、古琴、书法、篆刻、京剧以及丰富多彩的地方戏剧是中国艺术特有的艺术门类;气韵论、一画论、写意论、传神论、笔墨论、一体论、品评论等艺术理论形成了中国艺术的独特体系。中国古代艺术本来是一个整体,相互之间有密切的联系。石涛《与高翔论印章诗》说:

书画图章本一体,老丑精雄贵传神。秦汉相形新出古,今人作意古从新。灵幻只教逼造化,急就草创留天真。非云事迹代不精,收藏鉴赏谁其人。只有黄金不变色,磊盘珠玉生埃尘。凤冈,凤冈,向来铁笔许何程。安得闽石千百换与君,凿开混沌乃人嗔。

中国古代文人往往能够兼诗词、书法、绘画、篆刻、古琴、棋艺诸艺于一身,在文学、书法、绘画、戏剧、音乐诸领域均有涉足。音乐、舞蹈、武术、诗词、书法、印章、国画构成中国艺术的有机整体。顾恺之有三绝之誉,王羲之长于书画,王维诗中有画,苏东坡长于诗词、书法、绘画,徐渭在戏剧、绘画、书法、诗词诸方面均有建树,郑板桥以诗书画称绝。这种兼诸艺于一身的文化传统一直延续到近现代,李叔同长于绘画、音乐、戏剧,闻一多长于绘画、书法、篆刻、诗词创作与研究,齐白石长于雕刻、诗词、书法、绘画、印章,丰子恺以漫画、美术史、散文、书法、翻译见长,许幸之(91)涉足诗歌、电影、绘画、艺术理论诸多领域,王朝闻由雕塑创作到艺术理论研究。1949年后由于中国学习苏联单一学科的工具型人才培养模式,精通各门类艺术的通才大师级人物难以出现,艺术史论与艺术实践的分离,使中国艺术进入了无通才、无大师的特殊时期。

我们要了解中国古代艺术文献的发展规律、文献的出处和门类艺术之间的关系。中国各少数民族文字的艺术文献内容异常丰富,是中国艺术理论研究的宝库,中国艺术学文献的文献研究范围以中国各民族艺术文献为主。艺术学文献研究的对象还包括地下埋藏艺术文献,需要文物考古发现;存在于地表的岩画、民族艺术、民俗艺术文献,需要田野调查整理发现;艺术品与艺术家艺术文献,需要抢救、著录、保存。艺术文献的资料整理工作可谓是上穷碧壤,下搜黄泉。艺术发生、发展的时空跨度非常大,未开辟的领域非常之多,各民族的艺术文献非常之丰富,具有显著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语言和表述方式。黄宾虹先生主编《画学丛刊》,其《画学篇》概述了中国艺术发展史略与文化特征,唱出了中国艺术的特色风貌:

文明钻燧稽皇初,丹成纯青火候炉。女娲补天石五色,平章作绘开唐虞。凤凰来仪奏韶乐,龙马应瑞呈河图。夏璜殷契周金古,国族标识通鱼凫。春秋封建始破坏,民学洙泗删诗书。优游暇豫攻六艺,绘画附属书数余。图经刻画类匠作,仕习重画旋分途。顾陆张展务内美,不齐之齐三角弧。李唐君学书有奴,丹青炫耀阎李吴。魏征妩媚工应制,王侯妃嫔宫廷娱。郑虔王维作水墨,合诗书画三绝具。兼取众长洪谷子,嵩华山中居结庐。补缀人物倩吴翼,关仝出蓝非过誉。范宽林峦壅沙碛,平汀浅渚层层铺。董巨二米一家法,浑厚华滋唐不如。房山沤波得神妙,传柯丹邱方方壶。元季四家称杰出,黄吴倪王皆正趋。梅花庵主渍墨濡,黄鹤山樵隶体臞。墨中见笔笔含墨,大痴不痴倪不迂。明初作者繁有徒,避趋轩冕甘泥途。唐仇继起罕真迹,沈唯求细文求粗。自董玄宰宗北苑,青藤毫端露垂珠。启祯多士登璠玙,群才济济均俊厨。邹衣白笔折钗股,恽道生墨滋藤肤。泾阳莱东足文史,黄山秀水兼藏储。笪江上号郁冈斋,朱竹邨为静志居。画筌书筏会真赏,殚见洽闻德不孤。朝臣院体宝石渠,渐由市井流江湖。马远夏圭只边角,吴伟技参禅野狐。娄东海虞入柔靡,扬州八怪多粗疏。邪甜恶俗昭炯戒,轻薄促弱宜芟除。道咸世险无康衢,内忧外患民嗟吁。画学复兴思救国,特健药可百病苏。艺舟双楫包慎伯,撝叔赵氏石查胡。金石书法汇绘事,四方响应登高呼。夏玉出土今良渚,斑斓色彩实若虚。古文奇字证峋嵝,虞舜揖让无征诛。会稽和协集万国,平成水陆通舟车。天然图画大理石,神工诡秘滇南无。文治光华旦复旦,月中走兔日飞乌。变异人间阅沧海,不变民族性特殊。箕裘弓冶缅矩镬,行之简易勿蹰躇。来轸方遒拥先导,负弩我愿随驰驱。群策群力加勤劬,功夺造化味道腴。永寿万年当不渝。(92)

黄宾虹《画学篇》长歌从中华文明初始火的利用,写到上古神话女娲补天;从唐虞帝王服饰华章,写到古代雅乐演奏;从河图洛书写到夏商周的礼器玉器;从青铜族徽标识到写到彩陶艺术;从孔子删诗书写到绘画属于《尚书》与《易经》之余事,从图经汉画写到第一批有记载的画家东晋顾恺之,南朝刘宋陆探微、萧梁张僧繇,隋代展子虔;从唐太宗李世民书法到阎立本、李思训、吴道子,点评到魏徵、郑虔、王维,五代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北宋范宽,南宋马远、夏圭山水画,元四家黄公望、吴历、倪瓒、王蒙,明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以及董其昌南北宗论。他对黄山画派、松江派、娄东派、扬州八怪都有点评,对画史著作《画筌》、《石渠宝笈》、《艺舟双楫》以及文人书画的金石书法气均有论及,从良渚文化到民国书画艺术与云南大理石图纹,指出海上画派金石书法绘画一体,均是中国艺术史料。中国学术话语,中国艺术传薪,揭示了中国艺术流变的历史概貌。

“变异人间阅沧海,不变民族性特殊。”阅历中国历史文化的千古流变,看到中国文明史决定了中国艺术史学的特殊性。梳理中国艺术史料,才能掌握史前文明岩画、丝绸、服饰、石器、彩陶、玉器、青铜器、礼乐、六艺、书法、绘画、雕塑等中国文化艺术发展脉络、历史流变与中国艺术特性。中华大地上发现了大量史前岩画;西安半坡遗址的仰韶文化彩陶;辽宁西部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玉龙;查海遗址发现8000年前以红褐色砾石堆塑的19.7米巨龙;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大量前所未见的造型奇特的青铜面具;秦始皇陵出土写实造型风格的兵马俑陶,重写了中国雕塑史;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大量丝织品、漆器等文物;随县曾侯乙墓出土大型编钟、全套礼器、乐器、漆器;西北地区发现了大量的拴马桩。这些发现为艺术理论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只有通过艺术文献史料的研究,掌握中国艺术史研究的对象,传承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传统,才能将民族艺术遗产传于子孙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