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话湖泊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傍晚时分,入住溧阳天目湖畔,推开窗户,一湖清水跃然眼中。冬天的天目湖,依然是那么美,山是绿的、水是清的、天是蓝的、空气是清新的,“绿水青山、美丽中国”,所有这些美好的词汇都顿时浮现在脑海里。

湖泊的美,在于山的映衬、水的纯洁、林的恬静、田的坦荡、草的依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构成了美丽中国的一幅幅画卷。湖泊的美,还在于她的汇聚、她的包容、她对人类的默默奉献,她对历史文明的传承记载,极大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行吟湖畔,留下了难以计数的诗文辞赋,千百年来它们与亭台楼榭、楹联碑刻、逸事传说一起流传至今,积淀成我国独特的湖泊文化,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国民文化自信的历史宝库。诗中有湖、湖中有诗,当我们回味这些诗词时会发现,它们的美早已深隐于我们的文化基因之中。

诗中有湖。历代名人以湖为背景,咏物寓情,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作品。诗中有湖泊的描写:“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唐·李白《子夜吴歌·夏歌》);“江湖后摇落,亦恐岁蹉跎”(唐·杜甫《蒹葭》);“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唐·刘禹锡《望洞庭》);“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宋·林升《题临安邸》);“湖上西风急暮蝉”(宋·晏殊《浣溪沙·湖上西风急暮蝉》)。很多湖泊也拥有属于自己的绝世名句:“秋水共长天一色”——鄱阳湖;“白银盘里一青螺”——洞庭湖;“具区浩荡波无极”——太湖;“天与人间作画图”——巢湖;“西域春水一时平”——喀纳斯湖;“百里镜空含万象”——赛里木湖;“芦花深处唤拿舟”——白洋淀;“澄江色似碧醍醐”——抚仙湖;“烟花三月下扬州”——瘦西湖;“金陵莫美于后湖”——玄武湖;“东湖烟水浩漫漫”——蠡湖;“一城山色半城湖”——大明湖,等等,不一而足。

湖中有诗。诚如本书作者在鄱阳湖一节中描述,这里有最多姿的“水”:丰水季节,鄱阳湖水天一色,烟波浩渺;枯水之际,水束如带,旷如平野。这里有最诗意的“草”:每到春、秋、冬三季,黄茅白苇,芳草萋萋,让人流连忘返。这里有最高贵的“鸟”:鄱阳湖冬季是天鹅和白鹤的天堂,夏季是白鹭和灰鹭的王国,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湿地。到了冬季,全球98%的白鹤与数十万只的天鹅选择到鄱阳湖越冬,其景堪为“天下奇观”。在太湖一节中描述,这里有最美的“景”:“澄潭日出渔帆集,遥浦潮平贾棹通”,体现了当时太湖渔船往来,商贾云集的盛况。“千斛渔舟,风帆六道,远若浮鸥,近如山涌。”;这里有最美的“文化”:那首吴侬软语幽然浅唱的《太湖美》“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水下有红菱,水边芦苇青,水底鱼虾肥……”道不尽太湖好风光。诗情画意,不言而喻。

湖美,诗美。在分享湖泊之美,感受诗词之趣的同时,本书还将有关湖泊的诗词与其记载的湖泊的变化、湖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洪水灾害、渔业生产、人文历史,甚至湖泊的科学问题等联系起来进行解读,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提升大众湖泊保护意识,传承和弘扬湖泊文化。

编著者是从事湖泊研究的科技人员,利用闲暇时间,在湖泊相关科普领域从事创作。虽眷诗文,却知之甚浅,文中所引诗词主要来自《全唐诗》、《四库全书》、古诗文网等,另外对一些比较生僻的诗进行了单独引注,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欢迎批评指正。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湖泊专业、非专业的同行一起推动湖泊科学普及教育事业的发展。

谨以这本《诗话湖泊》献给热爱湖泊、喜爱诗词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