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依赖走向独立:1961-1979年的美韩同盟关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研究现状述评

历史研究难免受到观念的影响和资料的限制。从1950年朝鲜战争至1978年改革开放,国内学术界尽管对美韩关系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意识形态的考虑,影响了研究的客观性。而且,受资料限制,这些研究多集中在朝鲜战争和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美韩关系。(1)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2年中韩建交以后,国内的美韩关系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

曹中屏的“60年代以来的美‘韩’关系”(2)是国内最早介绍朴正熙执政时期美韩关系的一篇短文。在随后的一些通史性著作中,有关韩国的研究视野进一步拓宽,比如曹中屏、张琏瑰编著的《当代韩国史,1945—2000》(3),就是一部系统研究当代韩国史的通史性著作。该著作采用不少韩文文献,全面叙述了韩国建国以来的历史状况,为深入研究朴正熙时代的韩国外交提供了基础和背景。

沈定昌的《韩国外交与美国》(4)分析了自朝鲜半岛分裂以来影响韩国外交的各种内外因素,集中阐释了美国在影响韩国外交诸因素中的突出地位。其中第四章、第五章分别论述了美国对韩日关系正常化与韩国出兵越南的决策影响,以及韩国最终决策对其自身的影响。但作为通史性的著作,该书对这些问题只是作了宏观的分析,实证不足。

除了上述通史性著作外,还有一些较为深入的专题论著。

以日韩关系正常化谈判为主线,安成日的专著《当代日韩关系研究,1945—1965》(5),具体阐释了日韩关系在1945—1965年的演变。在论述韩日谈判过程时,作者也分析了美国在韩日谈判中的重要作用,为理解20世纪60年代的美韩关系提供了一个侧面。

由于韩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实现了“经济起飞”,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其经济发展与美国的影响备受学界关注,成为国内美韩关系研究中的一大热点。借助世界体系理论和依附论,董向荣的《韩国起飞的外部动力——美国对韩国发展的影响,1945—1965》(6),以美国的影响为线索,追溯研究了韩国20年的发展历程,突出美国对韩国发展的重要外在影响。尽管作者注意到20世纪60年代美韩关系的互动,但由于题材的限制,作者只是集中论述美国对韩政策中推动韩国经济发展的政策,涉及的问题到1965年为止。与前文相比,董向荣的“美国对韩国的援助政策:缘起、演进与结果”(7)一文,进一步深化了美国对韩援助政策的总体特征研究,该文把美国对韩政策总结为五个阶段,分别揭示了各个阶段美国对韩经济和军事援助的特点,并指出美国军事援助对朴正熙执政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刘洪丰的博士论文“美国对韩援助政策研究,1948—1968”(8)集中分析美国对韩援助的变化与阶段性特征,专章论述20世纪60年代美国对韩援助政策的变化与特点,认为20世纪60年代美国对韩援助的特征是在向开发援助转轨的同时,促使日本承担对韩援助责任,并着重分析了越南战争对美国对韩援助政策的影响。崔天模的博士论文“美国援助与韩国和台湾的经济增长,1945—1971”(9),依据大量的韩文史料,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美国对韩国和台湾地区的援助成效。

与前述以援助为主题的研究相比,梁志的《冷战与“民族国家建构”——韩国政治经济发展中的美国因素(1945—1987)》(10)视野相对开阔,将美韩关系置于美国对第三世界冷战战略政策的框架下,不仅论述了美国对韩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而且考察了韩国内部的政治发展进程对美国对韩政策的逆向影响,力图揭示美韩关系中韩国对美国对韩政策的“牵制”和“制约”,并综合分析了韩国经济起飞的主客观因素。从研究对象的时段来看,马德义博士的“从肯尼迪到卡特时期美国对韩政策研究”(11)与梁志的观点接近,但该文采用专题研究的方式,力图以点带面,揭示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对韩政策特征,对于把握这一时段美韩关系的具体特征有着重要参考价值。与梁志的研究相比,马德义的专题方式,深化了对具体问题的研究,但对于朴正熙时代美国对韩政策的内在联系与美韩互动关系揭示不够,比如对“日韩邦交正常化中的美国因素”“美国对韩政策中的人权问题”以及“卡特政府对韩人权及军事政策”等问题,尽管做了相对深入的专题研究,但其内在联系及统一性的分析有待加强。

随着档案的解密和研究视野的拓宽,一些青年学者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发表了相关的专题研究论文。冯东兴的“韩国5·16政变与肯尼迪政府的反应”(12)集中研究了美国政府对“5·16”政变的观望态度,并揭示出美国采取这种态度的深层原因,即肯尼迪政府看到军政府显示出的活力,符合美国在韩国实现经济建设和推动韩国政治稳定目标的客观现实需要,因此接受强力独裁的军政府,胜过维持软弱混乱的民主政府。马德义的“卡特政府从韩国撤军政策变化初探”则集中探讨了卡特政府最终停止从韩国撤军政策的原因,揭示卡特政府调整美韩军事关系的限度,即美国不会轻易撤出驻韩美军。(13)

除了上述论题与美韩关系密切相关的论文之外,一些以韩国政治、经济现代化为研究主题的专著,在论述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揭示了美国对美韩关系的影响,对于理解美国对韩政策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中比较重要的有赵虎吉的《揭开韩国神秘的面纱——现代化与威权主义:韩国现代政治发展研究》、尹保云的《韩国为什么会成功?朴正熙政权与韩国现代化》、任晓的《韩国经济发展的政治分析》(14)等。

与国内的研究相比,国外对美韩关系的研究比较丰富和深入。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学界就出版了论文集《不对等:1945年以来的美韩关系》(15)。该文集收录的七篇论文有四篇涉及朴正熙政府前期的美韩关系,其中赫伯特·比克斯(Herbert P. Bix)的“地区一体化:美国亚洲政策中的日本和韩国”一文,通过追溯日本、韩国之间的对抗关系史,突出美国在日韩关系正常化中的作用。作者把美国的亚洲政策视为一个整体,认为正是美国的这种政策考虑促使美国推动韩日关系的正常化,而韩日关系正常化又促进了地区的融合。詹姆士·帕莱斯(James B. Palais)则以“韩国的民主政治,1948—1972”为题,较为深入地研究了自韩国成立以来,韩国国内民主政治的进程,分析了李承晚、朴正熙政权对待民主政体的不同态度和美国在其中的作用。

1982年3月,在美韩关系百年纪念之际,韩裔美国学者郭太焕(Tae-Hwan Kwak)等人,以“美韩关系,1882—1982”(16)为题将一次专题讨论会的论文结集出版。与前者相比,该论文集收录了19篇论文,涵盖的主题更为广泛,时间跨度更长。有些论文已经开始摆脱美国中心主义的研究倾向。其中崔钟基的“美韩外交关系,1961—1982”一文,立足于韩国视角,初步梳理了朴正熙政府时期美韩外交关系的脉络特征。郭太焕、金宇楠(Yu-Nam Kim)等人在研究20世纪70年代美韩关系时,希望进一步提升韩国地位,使其与美国处于“相互依赖”的地位。此外,杰拉德·柯蒂斯(Gerald L. Curtis)和韩松均(Sung-joo Han)编著的论文集《美韩同盟:安全关系模式的演化》从大国关系的角度,分析了美韩安全关系的变化。特德·伽林·卡彭特(Ted Galen Carpenter)编著的《美韩同盟:一个变化的时代》与上一本论文集名称相似,但更多讨论冷战后美韩关系的变动。这些论文集的研究视角和结论互为补充,有助于加强对美韩关系的综合理解。

李曼寓(Manwoo Lee)和罗纳德·麦克劳林(Ronald D. McLaurin)等编著的论文集《紧张同盟:美韩关系的演化》所收录的八篇论文,研究主题更加新颖、细化,主要侧重分析美韩同盟之间矛盾性的一面,突出了韩国对美国政策的反作用。论文分别集中论述了美国对韩国的影响与韩国的反美主义,美国对韩国安全、民主和人权的干预以及韩国的反抗,美韩之间的贸易摩擦,韩国的威权政府与民主发展问题等。这些研究反映了在美韩关系研究中,学界日益关注韩国在美韩关系中自主性不断增强的一面。

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学(IPE)的发展,有些学者开始借助相应的理论来阐释美韩关系。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韩国学者林玄镇(Hyun-Chin Lim)的专著《韩国的依附性发展,1963—1979》(17)。作者把韩国置于美国对第三世界的政策框架内,运用依附性发展理论研究韩国的发展,集中研究促使韩国融入国际经济、政治体系的外部因素,以及这种融入的过程对韩国自身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发展的作用。该书突出了外部援助,尤其是美国对韩援助对于韩国发展的重要作用。与林玄镇的研究视角刚好相反,B.K.吉尔斯(B. K. Gills)的专著《南北朝鲜:合法性之争》(18)则抛开了大国对半岛双方关系的主导性影响,以南、北朝鲜合法性竞争为主线,集中分析了朝鲜南北分裂之后围绕政权合法性展开的各种内外竞争,突出韩国在追求自身进步发展过程中的主动性一面。韩裔日本学者李约翰(John Lie)在研究思路上与吉尔斯有一定的继承关系,其专著《摆脱束缚:韩国的政治经济》(19)以韩国的发展为主题,运用结构分析的方法,说明了韩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各种必要但不充分条件,通过对这些条件的综合分析,透过现象揭示本质。作者认为,美国只是韩国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应突出韩国政府在政治经济发展中的主导性作用。

专题研究的不断深入为学界综合朴正熙时代的美韩关系全貌提供了可能。韩国学者金玄东(Hyun-Dong Kim)的《韩国与美国:20世纪60年代向跨太平洋同盟演进》(20)是第一部综合研究20世纪60年代美韩关系的专著。利用韩美双方的官方文件及统计数字,该书从共同安全、经济合作、外交和内政三个方面阐述了美韩同盟关系的演化,较为全面地探讨了60年代的美韩关系。通过突出韩国在越南与美国的军事合作与经济自立发展,作者揭示了韩国在美韩同盟中地位的提升。作者的论述着力点主要在1965年以前,没有充分完成该书的研究主题。另一本研究美韩关系的著作《从解放到自立:美韩关系二十年》(21)也将论述放在1965年以前。以美国国务院对韩政策解密文件为基础,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对韩政策文件为纲,作者唐纳德·麦克唐纳(Donald Stone Macdonald)比较系统地论述了1945年至1965年的美国对韩政策,从半岛统一、军事安全、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发展四个主要方面详细叙述美韩关系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美国是如何影响韩国发展的。

与前者相比,金永库(Byung-Kook Kim)与傅高义(Ezra F. Vogel)编著的专题论文集《朴正熙时代:韩国转型》(22)更进一步。尽管该书是20多位学者论文的结集,但基本形成了统一的体系,分别对朴正熙执政的军政府时期及朴正熙时代的韩国国内政治、经济与社会、国际关系做了专题研究。尤其是国际关系部分,对于越南战争中的美韩关系、韩日关系正常化、卡特政府的对韩政策研究,资料充分,深入客观地展示了美韩关系的具体状况。

由于越南战争对美韩关系的深刻影响,研究越战期间的美韩军事合作首先成为国外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先后出现了好几本以越战期间美韩关系为主题的博士论文。李珂(Kil J. Yi)的博士论文“同盟困境:美国、韩国和越南战争,1964—1968”(23)借助有关同盟关系的国际关系理论,对美韩同盟结构进行分析,集中研究了1964—1968年美韩在越南的军事合作。作者认为韩国参加越战是被动的,但越战促使韩国寻求提升其在同盟中的地位,导致美韩关系出现困境。克里斯托斯·弗伦茨(Christos G. Frentzos)的博士论文“从汉城到西贡:美韩关系与越南战争”(24)对越南战争的考察更加全面,与前者相比,该文的资料翔实,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史料的实证考察,集中论述了1961—1968年韩国参与越南战争的整个过程,揭示了韩国参战的动机,战争对美韩经济、军事关系的影响。

郭太洋(Kwak Tae-Yang)的博士论文“筹划战争:韩国参与越南战争的遗产”(25)使对越战期间美韩关系的研究又深入了一步。依据大量的有关韩国参与越南战争的韩文、英文资料,郭太洋追溯韩国在20世纪50年代就力图实现向越南派兵的意图,考察了韩国自参加越战至1973年退出越战的全过程,着重分析了韩国从越战中所得收益及对美韩关系带来的影响。在作者看来,韩国利用这次机会得到了美国的大量援助,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百年梦想,同时,导致了政治独裁、南北分裂的加剧,半岛军备竞赛以及东北亚地区的不稳;对于美国而言,美国出于战争的需要不得不放弃推动韩国民主化的政策目标,为了争取朴正熙政权对美国越战政策的配合,支持朴正熙加强个人权力。与先前的研究相比,作者对史料的梳理与解读明显高出一筹。

韩国学者金永阿(Kim Hyung-A)的《朴正熙治下的韩国发展:迅速工业化,1961—1979》(26)则在集中分析朴正熙政府发展政策的同时,揭示了美国在朴正熙政府经济政策中的重要影响,与朴正熙政府对美国对韩政策的回应。作者在结论中分析了美国对朴正熙政府政策影响的限度,认为韩国的工业化与美国的安全政策紧密联系,朴正熙政府能够充分利用美国的援助以及美国能够容忍朴正熙维新体制的原因在于双方都认可美韩安全关系。

随着冷战史研究的不断深入,近来以约翰·加迪斯(John Lewis Gaddis)为代表的“新冷战史研究”进一步拓宽了美韩关系的研究视野。美国学者格雷格·布热津斯基(Gregg Brazinsky)在《外交史》杂志上发表的专文“从后生到典范:美国的开发政策与韩国,1961—1968”(27),利用大量美国原始档案和韩国文献,详细考察了美国20世纪60年代对韩开发援助政策对韩国经济发展外在的影响,提升了学界对60年代美韩经济关系的研究。紧接着,布热津斯基又另辟蹊径,集中研究美国对韩国国家建构的影响。在《韩国国家建构:韩国人、美国人与韩国民主化》(28)中,以阐述韩国如何从东方专制走向美式民主的过程为主线,作者分析了美国在韩国民主化过程中的作用,突出美国对韩国文化、人文观念和政治制度建构的影响。其中,作者把朴正熙时代作为美韩关系的一个转型期,阐述了这一时期美国在韩国推行的民主化政策对于韩国最终发展成为民主国家的重要意义,指出这一时期美国对韩政策的特征是“发展高于民主”。布热津斯基的这种提法突出了这一时期美国对韩政策中经济发展优先的特点,对于理解美国对韩政策的调整很有启发意义。

综合以上研究可以发现,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朴正熙政府时期美韩关系的研究逐步走向深入。其特点有二:第一,研究视角日益多元化,逐步摆脱美韩同盟关系中美国中心主义的研究倾向,试图“从韩国发现历史”,力求更客观地展现美韩关系的真相;第二,开始注重多边档案的综合运用。衡量历史研究客观性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研究本身所依据的材料,目前依据一手材料进行的实证研究成果正不断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