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周期波动与结构变动
1769年瓦特的单动式蒸汽机把人类社会送入高速经济增长的时代。然而,或是出于经济系统内部本身的作用,或是出于外部条件的影响,经济增长的列车难以保持匀速的均衡运动,有时加速前进,有时减速运动,甚而停止或后退。在经济系统整体变速运行的同时,系统诸要素之间也不能维持一种同向和等速的关系。它们有的在经历一段加速增长后步频渐渐放慢,有的在缓速前进中渐渐加速,甚而有的要素衰老消失,有的则萌生成长。经济系统中的这种非线性变速运动就是周期波动,其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及增长格局的改变就是结构变动。社会经济系统正是在周期波动和结构变动中实现自身的增长和发展的。从这个角度讲,周期波动和结构变动都是经济增长的形式,即经济在周期波动中成长,在结构变动中进步。研究周期波动与结构变动之间的关系,更确切地说,研究经济周期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和产业结构的周期变动特征,就构成本书的主要内容。
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经济的波动与人类的经济活动史一样久长,因为只要存在经济活动,经济系统的运动状态就不是匀速的线性形式,而表现为经济活动水平的涨落和经济增长速度的增减。但是,严格意义上的周期波动却是建立在现代机器生产基础上的货币—商品经济的产物。对此,马克思曾有经典性的论述:“当机器工业如此根深蒂固,以致对整个国民生产产生了绝对影响时;当对外贸易由于机器工业而开始超过国内贸易时;当世界市场逐渐侵占了新世界即亚洲和澳洲的广阔地区时;最后,当走上竞赛场的工业国家为数众多时——只有从这个时候起,才开始出现不断重复的周期,它们的各个相继的阶段都为时数年,而且它们总是以一场普遍危机的爆发而告终,这场危机既是一个周期的终点,也是另一个新周期的起点。”注1
随着经济波动的频繁出现,特别是拿破仑战争以后,这个从人类生活中产生出来的“异己”力量不断地把人们卷入经济狂涨和市场暴跌交替出现的浪潮中,越来越多的思想家开始研究经济波动的周期性原因,探讨周期运动的原因、性质和机制的文章也成为西方宏观经济学的两个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注2鉴于本书的研究目的,在这引导性的一章中我们不准备罗列和解释各种周期理论,而只是简单地确立一下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的含义,以便为我们以后的分析提供一个概念性基础,接下来,我们再对产业结构和结构波动做一类似的界定。
对经济周期或经济波动的定义,一般可以从两个角度着手。其一,从逻辑或理论分析的角度,经济学家一般认为经济波动是对均衡状态的偏离,而经济周期就是这种偏离状态的反复出现。哈耶克是这一观点的代表。注3这种定义虽易理解周期波动的性质,但是,它既没有解决周期类型的划分,也不利于经济周期的具体测定。于是,人们便开始从第二个角度,即便于统计分析的角度来定义经济波动和经济周期。这类定义又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直接把经济周期定义为经济扩张与经济收缩交替、反复出现,如美国经济学家扎诺维茨(Victor Zarnowitz)在美国经济学会第50届年会上指出的,关于商业周期,一个广泛接受的概念是累积性的扩张和收缩的反复出现。注4这一定义与伯恩斯(Burns)和米契尔(Mitchell)1946年的定义基本相同。注5这样就可以根据经济水平或经济增长率的波动来具体地确定与划分周期。第二种是把周期波动定义为经济变量对经济增长的一般趋势或长期趋势的偏离。如熊彼特在其经典性著作《商业周期》中,是与一般趋势结合起来定义周期波动的:“当一个数列具有以下性质时,则称其表明了趋势(trend):该数列能将其所覆盖着的全部期间分为若干子区间,且这些子区间的平均值作为时间的函数单调增加或减少。……当一个数列排除了季节变动,它的项目值或较高的时间偏离值反复出现时,这个数列就具有周期运动。”注6根据这种定义方法来确定和度量周期,需要首先用一定的统计方法来确定经济运动的一般趋势,然后根据实际值与趋势值的偏离来确定周期。这后一种确定方法更经常地被美国全国经济研究所研究经济周期和长期趋势的专家,如米契尔、伯恩斯、库兹涅茨(Kuznets)、肖(Shaw)等人所使用。为了便于分析,在本书中,我们将经济周期或周期波动定义为经济扩张和经济收缩的交替出现。在这里,扩张与收缩是在较宽泛的意义上使用的,它可以指经济活动绝对水平的增加与减少,也可以指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与减慢。注7
现在,让我们简要地确定一下周期的类型。
先确定波动幅度或深度(amplitude)类型。经济活动从最低点(谷底)扩张到最高点(峰顶)称为升幅,从最高点回落到最低点称为降幅。我们根据降幅值把经济周期划分为衰退型周期和增长型周期:如果在收缩阶段,经济运动的绝对水平减少,或经济增长速度(环比)为负,那么,我们称其为衰退型周期;如在一个周期的收缩阶段只是经济增长速度降低,则我们称其为增长型周期。
最早根据周期波动幅度对经济周期进行分类并提出增长型周期这一概念的是美国经济学家明茨(Mintz)夫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西方国家政府宏观干预能力的加强,特别是周期变动弹性较小因而具有很大缓冲周期振荡功能的服务业的迅速发展,西方各国周期波动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和,其长度缩短,幅度渐缓,典型特征是收缩期缩短和下降阶段大都表现为增长率的放慢。如1854—1948年的94年中,美国共发生了22次衰退,平均长度为20个月;1948—1961年的13年中则发生了4次衰退,平均长度为10个月。1854—1954年,共出现22次扩张,平均长度为29个月;1949—1969年间,出现4次扩张,平均长度为49个月——前后两个时期,扩张期长度与收缩期长度之比从1.45上升为4.9。1950—1978年间,国内生产总值水平除美国在1954年略有减少外(1953年为3646亿美元,1954年为3645亿美元,下降0.027%),西德、日本(1952—1978年)、法国和英国都没有生产水平下降的年份。注8上述各国的周期中反应比较敏感的工业生产指数的波动稍为严重一些。最好的是法国,它只在1975年发生过一次绝对衰退;日本、西德次之,它们只是在1974年和1975年发生过绝对衰退;英、美的情况较为严重,英国分别于1952年、1958年、1974年和1975年出现绝对衰退,且有5年是滞年,美国则分别于1954年、1958年、1970年和1975年出现了绝对下降。注9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在美国经济学会第50届年会上,明茨夫人和法布里坎特(Fabricant)认为,现代商业周期的转变,需要提出不同于衰退型经济周期的定义。明茨夫人认为,“增长型周期是经济活动总量的波动。增长型周期包含一个多数经济活动相对高速增长的时期,紧跟着是一个同样广泛的低速增长时期,这一时期又和下一周期的高速增长阶段连在一起”注10。这样,在增长型周期中,扩张与衰退的交替转变为高速增长与低速增长的交替,峰顶(peak)和谷底(trough)则分别改称为向下转折点(down turn)和向上转折点(up turn)。
撇开西方经济学家借经济周期的形式改变来否认资本主义周期危机的深刻性不论,增长型周期的提出,以及我们根据这一定义将周期划为衰退型周期和增长型周期,对我们充分认识周期波动对结构变动的影响或者划分结构变动的周期类型是比较便利的和有价值的。
下面我们再来根据周期的长度(duration)来确定周期的类型。
早期(19世纪)的西方经济周期理论,一般是把7—11年的经济周期作为研究对象,并把这种特殊长度的周期波动冠以“商业周期”这样一个一般的名称。这一现象曾遭到一些著名周期研究者的批评。注11稍后,E.阿克曼(Akerman)和尧尔盖(Rolke)将长期波动和季节变动也包括在经济波动中。注12米契尔(全国经济研究所的伯恩斯和库兹涅茨也大致如此)将经济波动分为五类:1.商业周期;2.危机期间商业条件的变动;3.影响经济系统局部的波动;4.每年都发生的波动——季节变动;5.不太确定的次级趋势(库兹涅茨语)或长期波动。注13德国的魏格曼(Wagemann)则根据波动长度,将经济波动分为:1.月内波动;2.年内波动;3.商业周期;4.长度为50—60年的长波;5.时间更长的基础性变动(长期趋势)。冯·杜因则把经济周期分为以下四类:1.基础或存货周期,长度为3—5年;2.朱格拉或投资周期,长度为7—11年;3.库兹涅茨或建筑周期,长度为15—25年;4.长波或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波为45—60年。注14影响最大、接受较广的周期划分是由熊彼特提出的。他根据周期的长度和最早的研究者,将经济周期划分为康德拉季耶夫周期(50年左右)、朱格拉周期(7—11年)和基钦周期(40个月左右)。注15我国的周期研究刚刚起步,研究的重点大都限于7—11年的一般周期。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厉以宁教授关于经济周期类型的假定,即根据周期时间的长短把社会主义运动的周期划分为短周期、中周期和长周期。遗憾的是,厉以宁教授没有确定短、中、长三类周期的具体的(哪怕是大致的)长度。注16
根据以上对各种周期长度分类的简要介绍,我们在本书中根据周期长度,把周期分为长波、中波和短波三种——长波和中波大致相当于熊彼特的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和朱格拉周期,但在短波中包含了基钦周期和季节变动两种周期波动。
之所以做这样的划分,是出于以下的考虑:第一,这种划分在理论界相对通用,并且具有较大的代表性;第二,也许更重要的一点是,这几种周期研究比较成熟,从而描述这几种周期变动的资料较多,便于我们分析周期变动对结构变动的影响;第三,这种分类覆盖面较广,可以把大部分周期波动分别纳入某一波动之中,从而使我们的分析不致出现大的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