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波动与结构变动(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部门周期波动差异的原因

我们已经看到,部门间周期波动方向、类型以及幅度的差异是经济波动导致产业结构变动的直接原因。那么,我们现在需要回答,是什么因素决定着部门间波动方向和波动幅度及波动类型的差异?换句话说,什么因素导致各部门的周期波动与整个经济的波动在方向和幅度上存在着偏离呢?

1.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的不同

某一行业或部门之所以出现波动,总的来看,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对该部门产品的需求发生变化,二是该部门产品的供给发生变化。如果从经济周期角度来研究问题,那么,部门波动几乎总是需求波动引起的。而影响需求的主要力量是收入,或者说需求主要是收入的函数,Di=f(Y),这里Di是对第i种产品的需求,Y是收入。每种产品的需求函数是不同的,同是增加(减少)一定量的收入,不同产品需求的变化是不同的,不仅有的产品需求增加,有的产品需求减少,有的产品需求不变,而且即便是产品需求同样增加或减少,其增减的幅度也是不一样的。上述内容,用专门术语来讲,就是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不同。总需求的波动正是通过收入弹性这个中介,以不同的强度传递和分布到不同部门中去的。

当经济的周期运动处于扩张阶段时,无论是工人的工资收入,还是厂商的利润收入以及政府的财政收入都趋于增加。劳工、厂商以及政府都将根据自己的消费偏好,增加各自的购买和支出。这时,由于产品的收入弹性不同,因收入增加引致的需求变动也不同。在需求满足因子为1的情况下(即不考虑供给的时滞和供给满足需求的程度),随着收入的增加,产品的生产会出现不同的变动:生产扩张的部门,其比重一般也随之增加;生产收缩的部门,其比重一般也随之减少;同是扩张部门,扩张幅度大的行业和部门,比之扩张幅度较小的行业和部门,其所占份额也就增加较多。

当经济系统处于低潮时,工人收入因失业增加而减少,厂商收入因开工率下降、价格跌落而减少,政府税收也因课税对象——各种个人收入和厂商收入,及需要课税的交易活动——的减少而减少。随着收入的下降,各级收入主体会相应地缩减他们的各种消费开支。由于产品的收入弹性不同,不同产品、行业和部门需求减少的程度也不相同,从而因收入下降而引致的产品生产下降也就不同。收入弹性大的部门,其产出的下降幅度大于产品收入弹性小的部门。这样,产出下降幅度较大的部门,其所占份额在收缩阶段减少;相反,产出下降幅度较小的部门,其所占份额在收缩期会上升。

总之,因产品收入弹性的差异,各部门对总需求和收入波动的反应也就不同。于是,在需求和收入的一般波动中蕴含着各个部门不同的反应,从而导致产业结构的相应变动。这一机制可简示如下:

95

用矩阵表示,则为
△NI→〔D i〕〔S i〕→〔S it + 1≠〔S it
其中,△NI代表国民收入变动,〔D i〕为收入弹性矩阵,〔S i〕为产业结构矩阵,i=1,2,3……n,t与t+1为时间坐标。 注57

这样,通过收入弹性我们就能解释同是消费品,为什么耐用消费品的波动幅度大于一般消费品,从而为什么与一般消费品相比耐用消费品在消费资料部门总值中所占份额在扩张期上升,收缩期下降。我们也能解释同是矿产品,为什么钻石的波动幅度要大于煤。原因就在于耐用消费品的收入弹性大于一般消费品,钻石(奢侈品)的收入弹性大于煤(一般产品)。这样,当收入增加时,收入弹性大的耐用品增长幅度大于收入弹性小的一般消费品。同样,当收入减少时,耐用品减少的幅度也大于一般消费品的减少幅度。因此,扩张阶段和收缩阶段,耐用消费品与一般消费品的结构值会发生相反的运动。

表3-10和表3-11是我国若干行业和若干消费品的收入弹性。

从表3-10我们推论出,在我国仅就工业而言,凡弹性系数大于1的行业,如机械工业、建材、化工等,其所占产值份额在扩张期增加,收缩期减少,而弹性系数小于1的部门,其产值份额(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一般是在扩张期减少,收缩期增加。

表3-10  我国若干产业的收入弹性

image

注:收入弹性Ei=(ΔDi/Di)/(ΔNI/NI),其中Di和△Di分别为第i种产品的需求和需求增量,NI和△NI分别为国民收入和国民收入增量。

表3-11  我国几种消费品的需求收入弹性

image

注:收入弹性Ei=(△Di/Di)/(△NI/NI),其中Di和△Di分别为第i种产品的需求和需求增量,NI和△NI分别为国民收入和国民收入增量。

从收入弹性值的较大差异,我们也可看到,家电产品在我国具有较高的收入弹性,从而家电行业因收入变动而导致的生产波动也较大,因此其所占产值份额,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是扩张期增加,收缩期减少。而纯棉布行业则是一个典型的逆周期波动部门,即收入扩张期,对它的需求反而绝对减少,从而扩张期,其所占份额下降。其他弹性值低于1的产品,仅就消费品工业而言,其所占比重一般也是扩张期减少,收缩期增加。

2.部门价格需求弹性差异与供给的价格弹性的差异

价格与需求是互为因果、互相影响的一对变量。价格高低不仅影响着对该商品的需求,需求的大小也同时影响着价格的水平。前一种关系我们称之为需求的价格弹性,即1,其中2,即第i种产品的需求变动率;3,即第i种产品价格变动率。后一种关系为价格的需求弹性,即价格变动率与需求变动率的比值,记为4,其中TD、△TD分别是总需求和总需求增量。显然需求的价格弹性与价格的需求弹性不是一种倒数关系,即5,因为在需求的价格弹性那里,是某种产品的需求变动率,而在价格的需求弹性那里,是总需求变动率。我们用价格的需求弹性(Edi)来表示第i个部门或第i种产品的价格对总需求变动的反应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如人们的消费偏好、产品的供给状况等原因,Ed和EP在部门之间是不同的。

在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扩大,从而总需求增加;在经济周期的收缩阶段,随着消费需求的停滞,尤其是投资需求跌落,总需求也随之下降。总需求的周期性扩张和收缩一般会带来价格水平同向的增加和下降。注58由于部门间价格的需求弹性不同,部门间相应于总需求变动而产生的价格变动方向与变动幅度也不同。价格的需求弹性(Edi)大的部门,其价格在扩张期上升幅度也较大,衰退期下降幅度也较大;相反,价格需求弹性(Edi)小的部门,扩张与收缩期间,价格增加和减少的幅度也较小。

部门间价格变动方向和幅度的差异从两个方面影响着部门的波动类型和产业结构。

第一方面是影响着用当年价格表示的部门波动幅度和部门结构。从产业角度表示部门的波动,无非是用实物量(quantity)和价值量(value)两种形式。而表示部门间的比例关系,即产值结构,就只能用价值量,因为不同部门的实物量是不能直接加总和相互比较的。而价值量无非是价格与实物量的积。当使用当年价格来衡量部门波动和部门产值结构时,价格的波动就直接影响着部门的波动幅度和部门结构。在考虑实物量的条件下,价格的需求弹性(Edi)愈大的部门,其价格波动幅度愈大,这一部门用现价表示的产值波动也就愈大,从而其所占产值份额在扩张期增加,收缩期减少。相反,价格需求弹性愈小的部门,其价格和用现价表示的产值波动幅度愈小,从而其用现价表示的产值份额扩张期减少,收缩期增加。

第二个方面是通过供给弹性影响部门实物波动和用不变价格表示的产业结构。随着部门价格的变动,每个部门都要相应调整自己的生产和供给,我们把相应于部门价格变动率的供给变动率,即供给变动率6注59与价格变动率7的比值,称作供给的价格弹性8

部门间供给的价格弹性是不同的。如不考虑存货的缓冲作用,农作物供给的价格弹性在短期内(短于一个收获季)几乎为零;由于受到资源赋存的限制,矿产品的供给的价格弹性也较小。相反,那些周期短、不太受资源限制的部门,如加工工业,其产品供给的价格弹性就较大。于是,即便不考虑部门价格变动的差异,仅仅因为供给的价格弹性的不同,随着价格水平的周期波动,部门的产出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一般而言,凡供给的价格弹性大的部门,其产出的波动幅度也就较大,供给的价格弹性小的部门,其产出的波动幅度也小。从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供给的价格弹性大(小)的部门,其所占产出份额扩张期增加(减少),收缩期减少(增加)。再考虑到价格周期波动中不同部门价格变动方向和幅度的差异,部门之间产值波动的差异就更大了。

经济周期中,由价格的需求弹性和供给的价格弹性所传递的周期波动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机制如下:

image

3.产品用途的不同

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价格弹性和价格的需求弹性以及供给的价格弹性,确实是解释从总量波动(国民收入、总需求、价格水平的波动)到结构变动的得力分析工具。但需要指出,产品需求之所以具有不同的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乃至不同产品的价格具有不同的需求弹性,归根结蒂,是由产品用途不同,或者是产品的性质不同引致的。譬如,一般消费品的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之所以小于耐用消费品,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们的用途和消费性质不同。一般消费品是用于人们的日常(生存性)需要,故其需求相对稳定,较均匀地分布在时间序列上(即消费的时间函数是线性的),从而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较小。而耐用消费品一般用于发展和享受的需求,故是一般日常消费满足后的消费,是用“剩余收入”来满足的消费,故其收入弹性都较大。最典型的事例是同属矿产品的煤、钻石和黄金的波动方向与幅度的差异。

煤、钻石和黄金虽同属矿产品,其供给特性相似,但由于用途不同,故波动形式差异也较大。由于煤是主要的能源和工业原料,其生产和需求与工业生产紧密相关,其波动形式与总波动比较相近;钻石消费性质的奢侈性和其较高的收入弹性使得它受收入波动的影响极大,故其波动方向与总波动相同,但波动幅度则大于总波动;至于黄金,由于其特殊的使用价值(一般等价物或保值物),其生产的波动方向与总波动很不一致,甚至相反(见图3-2)。

在图3-2中,南非煤、钻石和黄金生产的波动形式存在较大差异:第一,钻石的波动幅度最大,是最敏感的周期波动部门,金矿生产与煤矿生产波动要小得多。第二,三者之间的波动方向虽不像理论推理的那样截然相反,但也存在较大差异,在a、b、c、d、e、f、g等几条直线所标示的时点上,黄金生产的波动阶段与煤和钻石生产的波动阶段不同,甚至相反。

image

图3-2  南非黄金、钻石和煤炭生产波动形式的差异

资料来源:根据舒曼的《南非的结构变动与商业同期》第327—328、第335和第340页图绘制。

再譬如消费资料与生产资料生产的波动幅度存在着差异,也是由其用途不同引起的。消费资料用于满足人们的各种消费需求,而这种消费需求相对稳定,影响消费需求水平的基本上是收入和消费习惯,而后者在短期内可视为常量,所以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至于生产资料,尤其是用于投资的资本品,主要是满足投资需求的。投资需求较之消费需求其稳定性要小得多,原因有三:第一,投资需求基本上是一种派生或引致需求(还有一种作为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函数的自动投资),这种派生需求的稳定性小于初始需求(加速定理);第二,投资需求决定于投资的预期收益率,这种预期收益率受融资成本、投资环境、管理能力、销售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稳定性小于受单一因素影响的消费需求;第三,预期收益率是关于未来的一种预期,故投资需求的不确定性远远大于根据以往消费习惯和既有收入决定的消费需求。正是由于以上几条原因,包含投资物品的生产资料生产的波动要大于消费品的波动,并且,生产资料部类所占比重扩张期增加,收缩期减少,消费资料则是扩张期减少,收缩期增加。

4.产品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的不同

从第二章和本章第一节的图表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每个部门都经历了或正在经历这样几种波动类型的转换。最初,由于部门刚刚诞生,或者其产品在外观、质地或内在设计上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或者引发和满足了一种新的需要,或者因其销量增加,成本不断下降,在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下,这种新兴部门在整个经济的收缩阶段并不表现为绝对下降,只是增长速度的减缓。所以,处于新兴期的部门大都是正值型正周期性波动部门。

随着部门的不断扩展,该部门开始进入成熟期,成本的水平稳定下来,工艺创新速度放慢,主要技术已被吸收,在社会生产中也已占有了较大份额。这时,在收缩期开始出现绝对下降,亦即转变为对称型正周期性波动。

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稳定期后,或者由于出现新的更具竞争性的部门(如石油工业对煤炭工业,公路运输对铁路运输,合成纤维纺织对天然纤维纺织等),或者是自然资源的赋存渐近枯竭,或者对该部门的需求已经饱和或减少,致使该部门不仅在整个周期的衰退阶段绝对下降,而且在扩张阶段也绝对下降,这就意味着该部门的波动类型已转变为负值型了。如果衰退期下降幅度大于扩张期下降幅度,则属于负值型正周期性波动部门;如果前者小于后者,则为负值型逆周期性波动部门。

概言之,部门波动类型的转换是与其生命周期具有密切联系的。新兴期多为正值型波动类型,成熟期多为对称型正周期性波动部门,衰老期多为负值型波动部门。由于部门出现的时期不同,故同一时期内各自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也不同,从而部门间周期波动类型也不同。正是部门间波动类型不同,才使得经济周期中产业结构出现较大的变动。其中一般的规律是:在扩张期,新兴期的部门和成熟期的部门所占份额上升,衰老期的部门所占份额下降;在收缩期,则是新兴期的部门所占份额上升,衰老期和成熟期的部门所占份额下降。

煤炭工业、钢铁工业从正值型正周期性波动部门转变为对称型正周期性波动部门的时间,就欧美发达国家来说,大致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煤炭工业,英国稍早一些,大约在19世纪80年代,法国约在1900年,美国在1908年,德国在1914年。生铁工业,英国大约在1879年,法国约在1902年,美国、德国在1907年。钢铁工业稍晚一些,第一个转换期大致发生在20世纪初,德国大约在1908年,英国在1921年,法国在1932年,不过美国是个例外,发生在1885年。

棉纺工业、铁路运输业从正值型波动转化为对称型波动的时间与钢铁工业相近。棉纺工业的第一次转换,德国是1908年,法国是1914年,美国是1921年,英国稍早一些,是1879年(这与棉纺工业在英国最早得到发展有关)。铁路运输业波动类型的第一次转换,法国和德国是1902年,美国是1908年,英国是1914年。

汽车工业波动类型的第一个转换期,美国是在1921年,英、法、德都在1933年。电视机行业第一个转换期,法国发生在1965年,西德是1967年,英国是1956年,美国是1951年。

煤炭工业从对称型波动部门转化为负值型波动部门的时间,法国是在1959—1961年,西德是1957年,英国是1953年。棉纺工业从对称型波动部门转向负值型波动部门的时间,美国是1966年,英国是1955年。铁路运输业波动类型的第二次转换,英国是在1954年。注60

5.部门投资期限和资本系数的差异

投资活动是把“双刃剑”,它既增加着需求又增加着供给。投资是作为需求起作用,还是作为供给因素起作用,取决于时间。一般说来,投资的即期效应或现期效应主要是需求效应,其远期效应或后期效应则是一种供给效应。注61

作为需求因素的投资的波动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有以下两种形式:一是投资的波动将导致投资品生产部门的波动。投资的不稳定(加速原理)将导致投资品部门所占份额在扩张期增加,收缩期减少。二是投资阶段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也就是说,在投资前期,主要是土建工程,从而建材需求较大,建材部门扩张幅度较大,而投资后期主要是设备安装、资本物品(机器设备)需求迅速增加,从而机械制造工业扩张幅度较大。对于第一种影响形式,我们将在第八章中结合我国的情况做进一步的说明。对于第二种影响形式来讲,这一方面确实值得做进一步的研究,但从微观推到宏观,更确切地说从具体的一项投资推广到投资扩张期的全部投资,推论能否成立,尚无把握。这要取决于:(1)投资项目的开工期是不是一种不间断时间函数,或者说是不是密集于某一时点;(2)投资期限是否一致。

投资作为供给因素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包含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投资的部门结构,即投资资金在部门间的分配将影响部门的资产结构和产值结构。二是上面所提到的投资期限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下面我们假定投资分配没有部门差别(即不考虑投资结构的影响),来研究没有部门差别的投资波动如何因投资期限的差异而导致部门间产出波动的差异,从而引致产业结构的变动。

假定存在着Ⅰ、Ⅱ、Ⅲ三个部门,每个部门的投资都等于A单位,且每一单位的投资能力形成b单位的生产能力。再假定Ⅰ、Ⅱ、Ⅲ三个部门的投资期限,从项目开工到建成分别需要1年、2年和3年,那么,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今后三年部门结构将发生下列变化(见表3-12)。显然,部门投资期限的差异使得这三个部门的生产能力从而产值波动幅度不同,同时其生产能力及产值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基年,三部门生产能力比值(如果每单位生产能力提供的产值不变的话,也即三部门产值比值)为Ⅰ∶Ⅱ∶Ⅲ,第一年为(Ⅰ+Ab1)∶Ⅱ∶Ⅲ,第二年为(Ⅰ+Ab1)∶(Ⅱ+Ab2)∶Ⅲ,第三年为(Ⅰ+Ab1)∶(Ⅱ+Ab2)∶(Ⅲ+Ab3)。

表3-12  部门投资期限差异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image

现实生活中,由于重工业、基础产业的投资期限长于轻工业和一般加工行业,所以,在不考虑后续投资的条件下,本期投资在中近期将作为供给因素影响部门间波动幅度和产业结构。其影响方向是:轻工业和一般加工行业的产值增加幅度和产值份额,起初可能大于重工业和基础产业;然后是重工业和基础产业的产值增加幅度和产值份额赶上并超过轻工业和一般加工行业;最后,它们的增长幅度和部门比重又近似于投资前的格局。

投资作为供给因素影响产业结构的第三个方面或第三种形式是部门间资本系数的差异。注62所谓资本系数是指新增(边际)资本与新增(边际)产出的比例,即9。由于新增资本等于投资,资本系数10,即每增加一元产值需要的投资。在上例中我们假定部门间形成系数b相等和生产能力不变,这意味着资本系数(资本生产率的倒数)相等和不变。实际上,农业与工业间、工业与服务业间、重工业与轻工业间、现代工业与传统工业间资本系数是不同的,差异很大,因为这些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技术装备率都不同。正是由于部门间资本系数不同,在不考虑投资构成的条件下,投资的波动会导致部门产出波动的不同,从而导致产业结构的变化。我们仍然借用上述三部门的例子。假定Ⅰ、Ⅱ、Ⅲ部门的资本系数分别为1、2、3,那么在不考虑投资期限差异的条件下,投资期结束后,同是A单位的投资,导致的产值增量则分别是A、1112,于是三部门比例由过去的Ⅰ∶Ⅱ∶Ⅲ,变为(I+A)∶(II+11)∶(III+12)(见表3-13)。

表3-13  部门间资本系数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image

从这个角度看,在不考虑投资结构的条件下,仅仅部门间资本系数的差异,也会使投资波动导致部门间产出波动的差异,从而引起产值结构的变动。其变动的一般方向是,在部门间投资相等的条件下,资本系数小的部门由投资扩张带来的产值扩张幅度较大,从而其所占产值份额在扩张期增加,资本系数大的部门由投资扩张带来的产值扩张幅度较小,从而其所占产值份额减少。

6.部门反应速度或敏感程度的差异

如果我们把部门的周期波动理解为部门对总的经济气候(繁荣、危机、萧条、复苏)的反应的话,那么,某一时点上部门波动方向和波动幅度的差异,与部门对总经济气候的反应速度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对经济气候敏感的部门,在扩张期率先扩张,衰退期率先收缩。相反,对经济气候欠敏感的部门,扩张与收缩都相对滞后。至于不敏感的部门,则对扩张与收缩几乎没有反应。这样,不仅在周期阶段上部门的波动幅度不同,而且产业结构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扩张初期,周期敏感部门所占份额增加,欠敏感和不敏感部门所占比重降低;扩张后期,敏感部门和欠敏感部门所占份额又趋向平衡。相反,收缩初期,敏感部门所占份额减少,欠敏感部门和不敏感部门所占份额增加。收缩后期,敏感部门与欠敏感部门所占份额又趋于平衡。注63

由于现代经济周期大都是由投资波动引致的,或者是由投资波动放大的,注64所以,对经济气候反应速度快慢的一条重要线索是离投资品生产的远近。直接生产投资品的部门对经济气候反应最为敏感,感应速度最快;因为投资是预期收益的函数,而预期收益实际上是人们对未来经济气候的一种预期,决定这一预期的有目前银根的松紧、贴现率的高低、订货的多少、股市的高低等等。经济环境一旦发生变化,首先就会通过金融市场(最敏感的市场)的变动影响预期收益,从而影响投资品的订货、销售及生产。这样,生产投资品的部门,如机器设备、基本建筑材料(如钢铁、水泥)的生产,最先感受到经济气候的变化。当经济状况好转时,投资预期收益增加,对投资品的需求迅速扩张,当生产投资品的厂商的存货不敷需要且订货日增时,投资品生产部门开始扩张。在投资品生产的带动下,与投资品有直接后向联系的部门,如冶金、采矿、能源、原材料、交通等部门也随之相继扩张。这些部门的扩张导致就业的增加、工人收入的提髙以及财政收入和厂商收入的提高。随着这些收入的相继支出,与投资品部门没有直接前、后向联系的部门,如消费品工业、生活服务业也开始扩张,从此,整个经济便步入高涨阶段。

或者当投资扩张引致的经济高涨受到某种短期不可增加的资源的限制,或者因某一银行倒闭而出现金融市场动荡,或者因突然而至的战争、政变,预期收益率突然下降,未来的不确定性大大加强,于是投资活动急剧减少,随后投资品部门率先开始收缩,然后因投资品生产部门对其上游产品需求下降,故其上游产业,即与投资品有后向联系的部门,如冶金、矿山、能源、交通等部门随后收缩。最后,因这些部门的收缩导致的工人的减少和工人收入的下降会导致消费支出的减少,从而引致消费品工业和服务业的收缩。这样,整个经济活动就进入衰退阶段。

如果以上分析成立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说,投资品以及与投资品有直接前后向联系的部门是周期敏感部门,与投资品生产没有直接联系的消费品工业、服务业及其他部门是周期欠敏感部门。前一类部门在扩张期尤其在扩张前期,其所占份额增加,后一类部门所占份额下降。在收缩期尤其是收缩前期,前一类部门所占份额下降,后一类部门所占份额上升。

部门敏感程度或反应速度的差异还表现在部门的管理体制和部门的市场结构方面。部门的市场结构对部门周期波动类型的影响,我们将在后面分析,这里我们仅简略谈谈因部门管理体制不同带来的部门敏感程度的差异。这点对于根据部门的地位确定部门管理方式的国家更具有现实意义。一般说来,由政府计划而非市场来决定企业生产方向和生产数量的部门,或者说政府直接管理的企业占部门企业总数比例高的部门,对经济气候的反应速度较慢和敏感程度较低,而市场导向的部门或市场导向的企业占部门总数比例高的部门,对经济气候的反应速度较快和敏感程度较高。从而一般地说,扩张前期,计划导向部门所占份额下降而市场导向部门所占份额上升,而在收缩前期,计划导向部门所占份额上升,市场导向部门所占份额下降。

7.部门市场结构或竞争程度的差异

以上的分析,撇开了部门间市场结构的差异。实际上,各个部门所面临的市场结构是不同的。有的部门处于近乎完全垄断状态,即该部门只有一个厂商(独家垄断)或这个厂商占据了该部门产量或销售的绝大部分;有的部门处于近似完全竞争状态,即该部门存在如此众多的厂商,以至于每一个厂商都不能影响该产品的价格;大多数部门则处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或者为寡头垄断,或者为不完全竞争。我们在这里把部门内部各厂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所占市场份额称作部门的市场结构。

在部门内部,具有不同地位的厂商的行为,特别是对周期波动的反应是不同的。

对近于完全竞争的部门来说,厂商是按照一条外在的近乎水平的价格(亦即它的边际收益曲线)与它的边际成本的交点来决定它的生产规模,即它的生产规模位于边际成本等于价格的那一点(见图3-3)。当经济气候发生变化时,对该产品的需求曲线(即价格)发生变动,然后厂商根据变化了的价格调整其产量,即高涨期价格上涨,厂商增加其产出,收缩期减少其产出,但无论扩张或收缩时,其产量总是位于价格与边际成本的交点。由于(近于)完全竞争的部门的价格具有较大的弹性,扩张期价格的上涨能消除一部分过度需求,收缩期价格下降则引发一部分需求,这样,价格的弹性就减缓了产量与失业的波动。

image

图3-3  完全竞争部门的生产、价格及对周期的反应

对于绝对垄断和近于绝对垄断的部门来讲,由于垄断厂商能够掌握和决定产品的价格,结果其生产行为及对周期波动的反应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就生产行为讲,垄断企业的产出量低于完全竞争下的产出而价格则远远高于完全竞争价格(见图3-4)。注65

image

图3-4  垄断部门的生产与价格

其中,MC、AC分别是垄断厂商的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D是受控制的需求曲线,MR为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在垄断部门,生产量Qm位于MR与MC的交点B,而不是平均成本最低的Q0点,价格Pm等于通过B点的垂直线与D相交的F点,高于完全竞争下的P0点,阴影部分是垄断利润。

当经济开始衰退时,垄断部门的厂商为了维持垄断利润往往不是降低价格,而是减少产量(减产保价)。本来如果降低价格的话,还可以通过吸收一部分需求来缓解产量的下跌(需求等于价格乘以产量)。现在由于价格刚性,结果加剧了产量和就业的下降,从而使垄断部门下降幅度大于非垄断部门。当经济开始复苏时,垄断厂商又往往倾向于提高价格(对于完全垄断厂商来讲,几乎不存在其他部门的厂商借高价之机进入的威胁),这样垄断部门产出与就业的扩张幅度往往又低于其他部门。总之,垄断部门在面临经济气候的变动时,主要考虑的是维持垄断高价,这是其周期反应的一大特征。

垄断竞争部门(或称作不完全竞争)一般存在若干(几个或十几个)势均力敌的厂商,这时的价格既不像完全竞争部门那样完全是一种外生变量,也不像垄断部门那样完全由垄断厂商自行调整,而是这些厂商采取“博弈”行为的结果。各自的生产数量也不像完全竞争部门那样简单地位于价格与边际成本的交点,也不像垄断部门那样由垄断厂商根据最大垄断利润来决定,而是各个厂商既考虑自己的收益,又考虑自己的市场份额,还要考虑其他厂商的反应等因素后的兼顾决策。一般说来,在垄断竞争部门价格更具刚性。当经济复苏并渐趋高涨时,价格往往不动,或稍许上涨,更主要的是增加产出;在经济开始衰退时,垄断竞争部门中的厂商一般也不降价,或降价甚少,而主要是调整产出。注66这样,垄断竞争部门的产出和就业的波动幅度较之前两类部门更大。

总之,由于各个部门的市场结构不同,并且不同的市场结构下有不同的周期反应行为,所以具有不同市场结构的部门具有不同的周期波动类型。至少从逻辑上来讲,竞争程度高的部门的产出和就业波动幅度较小,在扩张阶段比重相对减少,在收缩阶段比重相对增加;垄断程度高的部门,产出与就业波动幅度大,在扩张阶段比重上升,在收缩阶段比重下降。至于垄断与竞争部门的确定,谢佩德提供了一些资料。

一般说来,西方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垄断程度较高,大约有一半以上的行业,其集中率超过70%,不少行业甚至近于寡头垄断和独家垄断(见表3-14)。这方面的例子有电子计算机工业和汽车工业。IBM公司竟占了美国整个计算机工业销售额的75%以上。美国汽车工业则被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和美国汽车公司四家完全占有。其中通用汽车公司一家就占了一半以上。采矿业中,由于资源赋存的特点,垄断程度较高。交通、邮电和公用事业等自然垄断行业,其垄断程度也极高,特别是城市公用事业几乎完全是独家垄断。建筑业垄断程度稍低,多为一些地方性和专业性(如住宅建造、公路修建、桥梁建设)的寡头垄断。商业中的零售业和个人服务业是垄断程度最低的部门,而批发业的垄断程度则较高。这又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制造业、原材料工业波动幅度为什么大于商业、服务业,钢铁、汽车等行业波动幅度为什么大于食品工业、纺织工业,以及为什么前者所占份额相对于后者份额而言,扩张期增加,收缩期减少。

表3-14  美国1966年各工业组的集中程度

image

资料来源:谢佩德:《市场势力与福利经济学导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164、第1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