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重逢
南书房外的院子很快就修整好了,元琮选了个日子正式搬过去,她的两个伴读分住在院子的两间厢房中。这里的条件比起长乐宫艰苦不少,几人身边都只能带一个书童。
元晗亲自去院子里看了看,虽然狭小简陋了些,也还过得去。元清的院子和元琮比邻而居,元晗知道元清娇养惯了,也不知道能不能适应这样的生活。
刚迈进院门,只听见里面传来一阵称赞:“这个真好吃,我上回去苏州时下大雨,母皇没空带我们出去,我都没吃到。”
刘云骄傲道:“我爹爹就是苏州人,他做的可好吃了。”
“舅舅以后还能做给我吃吗?”
元晗心中一动,果然,杨崇的声音带着笑意:“殿下喜欢吃,以后云儿回家我都让他带些来。”
元清和刘云因着张疏柳和元庭的关系,算是个七弯八绕的亲戚,他跟着刘云叫杨素素姑姑,又不知顺着谁唤杨崇舅舅。
元晗正想退出去,听见元清说:“我分一点给太女妹妹去。”
这孩子说风就是雨,不等元晗出门,就跑了出来。
“母皇!你怎么来了?”
屋里的人被他这么一叫,也都出了门来。元晗只好停住:“朕来看看你们院子,有没有住的不习惯的地方。”
身后的刘云和杨崇都向她行礼。元晗摆摆手,示意他们免礼。
元清捧着碟子,献宝似的捧给她:“母皇,这是云弟弟的爹爹做的马蹄糕,你要不要尝尝?”
元晗拿起一块尝了尝,笑着看了杨崇:“嗯,好吃。”
元清又抱着盘子拉着刘云跑走了:“我去给太女妹妹送点。”
院子里只剩下元晗和杨崇。二人都是沉默。没想到数年之后的重逢,居然是在这样的情况下。
元晗将吃剩下的半块马蹄糕放进嘴里,拍了拍手上的碎屑:“我都不知道你还会这个。”
杨崇微微低下头,肩膀紧绷,不敢与她直视:“云儿爱吃而已。”
元晗想问问他这几年过得怎么样,可是她即便不主动了解,还是会多少得到一些他的消息。元晗知道他还住在杨茵的别院里,但是也经常住在杨府。知道杨业因为刘霞的原因,对那些明里暗里的提亲慎之又慎,全都拒绝了。一时间竟不知道说什么。
“云儿乖巧可爱,宫里的人都很喜欢他,你不必担心。”
说起孩子,杨崇叹了口气:“云儿小时候撞到过头,说话行动都不太利索,这两年才渐渐好转。说起来,还要谢谢大皇子殿下。”
元晗失笑:“清儿顽劣,有云儿在身边之后,也学着照顾人了,该是我谢谢你。”
杨崇抬头看她,几年过去,她愈发威仪天成,耀眼夺目。是了,她是皇帝,开武举平内乱,明正律法开凿运河,桩桩件件都是为百姓称颂的事情,她怎么会过得不好。
聊完了孩子,气氛又陷入沉默。
“一会儿让青岚给你一块牌子,若是不放心云儿,便进宫来看看他。”
杨崇忙行礼谢恩。
元晗虚扶他一把:“崇儿,你我之间没必要循这些虚礼。”
杨崇咬了咬嘴唇,将差点脱口而出的“悦姐姐”三个字咽了回去:“礼不可废。”
元晗顿时僵住。
还没来得及再说什么,元清又端着空盘子风风火火跑了回来:“舅舅,太女妹妹和崔姐姐秦姐姐都说好吃,让我替她们转达谢意。”
杨崇笑道:“不敢当太女殿下的谢。”
元清摇着元晗的手:“母皇,云弟弟从来没离开家人过,你给舅舅一块牌子,让他能进宫看云弟弟好不好?”
元晗捏了捏他的鼻子:“好,依你。”
这样的小事,也要报给卫蕴冬知道。他不过是一笑,并没有放在心上。以元清和刘云的关系,给一块牌子也不算什么。
杨崇拿了牌子,却并不频繁进宫,进宫了也只在南书房边的院子里看看刘云。元晗忙于政务,除了一次偶然相遇,其余都是听元清念叨时提起,或者吃到元清送来的苏式点心时。待刘云适应了宫中的环境,杨崇便再也不进宫来了。
元晗不免叹息。
而卫蕴冬病了的消息,彻底打散了元晗这一点微妙的心情。
“怎么就病了?”元晗坐在卫蕴冬的帐幔之外,“太医怎么说?”
卫蕴冬沙哑的声音从里面传来:“太医只说是忧思过度,调养几日就好了。”
“冬儿你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情?”
卫蕴冬沙哑的声音里带着一点哽咽:“不是什么大事,不过是父亲写信来,说母亲近日来身体不好,不免多想了些。”
元晗宽慰道:“朕派个太医去建阳,不会是什么大问题,你放宽心。”
卫蕴冬低低“嗯”了一声:“臣侍就不送陛下了,免得过了病气。”
元晗同卫蕴冬成婚以来,她从没有这样生硬地说过话。元晗感觉奇怪,却又找不出原因。
她不免想到杨崇。且不说卫蕴冬怎么知晓她和杨崇的过去的,这段时间她们只见了两次,一点逾矩的事情都没有,怎么会忧思成疾?
元晗离开后,素锦弄月挂起帐幔,露出卫蕴冬泪流满面的脸。
“主子怎么不和陛下说明白?以陛下对主子的重视,定然会做些什么弥补的,主子总不能听了那小蹄子的一面之辞。”
卫蕴冬摇摇头。正因为这件事环环相扣逻辑严密,也符合元晗的性格脾气,所以他毫无怀疑就信了。
“他对我有所求,便有把柄握在我手中。日子还要过下去,这时候和陛下闹起来,没有好处。”
弄月也跟着抹眼泪:“陛下心中是江山万里,这些小事上难免有疏忽。主子在意这些,只会苦了自己。”
卫蕴冬冷笑:“放心吧,我不会一蹶不振。还有琮儿,还有卫家,我不能倒下。她心里没有情情爱爱,所有的东西在江山面前都得放在一边。”
说到最后,竟像是在说给自己听,仿佛这样才能从那打击性的消息中,重新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