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4 治疗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是整体综合治疗模式,应该基于分子生物学和年龄进行分层治疗。治疗全过程包括诱导治疗、缓解后治疗(巩固强化治疗和维持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防治。
1.4.1 费城染色体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诱导治疗
【注释】
a 儿童特点方案(pediatric-inspired regimens):指成人ALL患者采用儿童ALL的临床治疗方案和模式,其特点是化疗强度和周期的加强以及门冬酰胺酶足量的使用,用于40岁以下成人ALL患者。
b VDP/VDLP/VDCLP方案
长春新碱(VCR):2mg,静滴,d1、8、15、22。
柔红霉素(DNR):30~45mg/(m 2·d),或去甲氧柔红霉素(IDA)6~10mg/(m 2·d),或米托蒽醌(MIT)6~10mg/(m 2·d),d1、8、15、22。也可以连续3天,第1、3周或仅第1周用药。
泼尼松(Pred):60mg/(m 2·d),口服,d1~28。
VDP方案构成ALL基本诱导治疗方案,在此基础上加入门冬酰胺酶和(或)环磷酰胺组成VDLP,VDCLP方案。
L-门冬酰胺酶(L-ASP):6 000IU/m 2,d12、15、18、21、24、27。
环磷酰胺(CTX):600mg/m 2,静滴,d1、15。
c Hyper-CVAD/MA方案,该方案分为A、B两个阶段。
方案A(第1、3、5、7疗程)
环磷酰胺(CTX):300mg/m 2,静滴,q12h,d1、2、3。
长春新碱(VCR):2mg,静滴,d4、11。
阿霉素(ADM):50mg/m 2,静滴,d4。
地塞米松(DEX):40mg/d,静滴或口服,d1~4,11~14。
氨甲蝶呤(MTX):12mg,鞘内注射,d2。
阿糖胞苷(Ara-C):70mg,鞘内注射,d7。
方案B(第2、4、6、8疗程)
氨甲蝶呤(MTX):1g/m 2,d1,持续静滴24小时。四氢叶酸钙25mg/m 2,静滴,q6h,MTX用药后12小时开始解救,至血药浓度水平低于0.1Mm。
阿糖胞苷(Ara-C):3g/m 2,持续静滴2小时,q12h,d2、3。
G-CSF 5μg/kg,皮下,q12h,化疗完成后24小时开始使用。
d 利妥昔单抗375mg/m 2,整合入Hyper-CVAD或其他多药联合化疗方案前1天,用于Burkitt型ALL(CD20表达阳性)。
e 疗程第28天复查骨髓,评估疗效。
f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个异质性很强的疾病群,随着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的发展,疾病亚群分型更加细化,分子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也不断问世,治疗方法不断改进,故对有条件和意愿的患者,鼓励参加临床研究。
(2)缓解后治疗:
按照疾病分子遗传学异常危险度和微小残留病(MRD)检测结果分层治疗。
【注释】
a 缓解后强化巩固治疗可清除残存的白血病细胞、提高疗效。给予多药联合多疗程的巩固,药物组合应包括诱导治疗使用的药物。通常用1~2个疗程再诱导方案,2~4个疗程的HD-MTX以及含Ara-C,L-ASP的方案。缓解后6个月左右参考诱导治疗方案予再诱导强化一次。
b HD-MTX方案:MTX 1~3.0g/m 2(用于B-ALL,T-ALL可用到5g/m 2)。应用HD-MTX时应使用甲酰四氢叶酸钙解救,争取进行血清MTX浓度监测,至血清MTX浓度<0.1Mm或低于0.25µmol/L。
c 含Ara-C为基础的方案:Ara-C可以为标准剂量、分段联合应用(如CTX、Ara-C、6-巯基嘌呤为基础的方案),或中大剂量Ara-C为基础的方案。
d 含L-ASP的方案:包括大肠杆菌或欧文氏菌来源的门冬酰胺酶或培门冬酰胺酶。
e 年龄<40岁的患者,应参考儿童ALL方案的设计,强调非骨髓抑制性药物(糖皮质激素、长春碱类、门冬酰胺酶)的应用。
f 造血干细胞移植: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SCT)适应证和供体的患者在一定的巩固强化治疗后应尽快移植。无合适供体的高危组患者(MRD持续阴性)、低危组患者(MRD阴性)可以考虑在充分巩固强化治疗后进行自体干细胞移植(Auto-SCT),Auto-SCT后的患者应继续予一定的维持治疗。
g 维持治疗的基本方案:6-巯基嘌呤(6-MP)60~75mg/m 2,每日1次,MTX 15~20mg/m 2,每周1次。可以用硫鸟嘌呤(6-TG)替代6-MP。维持治疗既可以在完成巩固强化治疗之后单独连续使用,也可与强化巩固方案交替序贯进行。自取得CR后,总的治疗周期至少3年。
1.4.2 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诱导缓解治疗
【注释】
a 诱导化疗治疗基础方案为VDP,可以不再应用L-ASP。自确诊之日起,应考虑联合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推荐用药剂量:伊马替尼(IM)400~600mg/d,或达沙替尼(DAS)100~140mg/d,或尼罗替尼(NE)400mg,每日2次。TKIs应持续服用。若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2×10 9/L)持续时间超过1周,出现感染、发热等并发症时,可以临时停用TKIs。
b 北美常用TKI抑制剂联合Hyper-CVAD化疗,多用于年轻患者。
c 年龄60岁以上者,以VP方案为基础联合TKIs。
d 鼓励参加临床研究。
e 诱导治疗第28天复查骨髓,包括骨髓形态学、BCR/ABL融合基因定量、流式细胞学检测微小残留病,以判断疗效。
(2)缓解后治疗:
按照患者年龄、疾病分子遗传学异常危险度和微小残留病(MRD)检测结果分层治疗。
【注释】
a 根据分子生物学背景,Ph+ALL是一类预后差、高危的疾病亚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缓解后治疗的首选。有合适供者的患者可选择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可以用TKI维持。
b 无合适供体、 BCR/ABL融合基因转阴性者(尤其是3~6个月内转阴性者),可以考虑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予TKI维持。
c 无合适供体者,继续TKI为基础的维持治疗(可以联合VCR、糖皮质激素,或6-巯基嘌呤、甲氨蝶呤和α-干扰素),至CR后至少3年。
d 鼓励参加临床研究。
e 应定期(至少每3个月1次)监测骨髓形态学、 BCR/ABL融合基因定量、流式细胞MRD分析。
1.4.3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的诊断、预防和治疗
CNSL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的主要根源之一,严重影响白血病的疗效。CNS预防和治疗的目的是清除“庇护所”内的白血病细胞,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复发。
(1)诊断标准:
脑脊液白细胞计数>0.005×10 9/L(5个/ml),离心标本证明细胞为原始细胞,即可诊断CNSL。脑脊液流式细胞分析检测在CNSL中的诊断意义尚无一致意见,但出现阳性应按CNSL对待。
(2)CNSL的预防和治疗:
任何类型的成人ALL均应强调CNSL的早期预防,并贯穿于ALL整体治疗的全过程。预防措施可以包括:①鞘内化疗;②放射治疗;③大剂量全身化疗。
鞘内化疗应注意掌握时机,可以在外周血已没有原始细胞、血细胞计数安全水平后行腰穿。鞘内注射常用药物为MTX 10~15mg/次,或MTX+Ara-C 30~50mg/次+地塞米松三联(或两联)用药。鞘内注射次数一般应达6次以上,高危组患者可达12次以上。鞘内注射频率一般不超过每周2次。18岁以上的高危组患者或35岁以上的患者可进行预防性头颅放疗,放疗一般在缓解后巩固化疗期或维持治疗时进行。预防性照射部位为单纯头颅,总剂量1.8~2.0Gy,分次完成。
确诊CNSL的患者,先行鞘内注射化疗,MTX 10~15mg/次+AraC 30~50mg/次+地塞米松三联(或两联)鞘内注射,每周2次,直至脑脊液正常。以后每周1次,4~6周。至脑脊液白细胞数正常、症状及体征好转后再行放疗(头颅+脊髓放疗)。头颅放疗剂量2.0~2.4Gy、脊髓放疗剂量1.8~2.0Gy,分次完成。进行过预防性头颅放疗的患者原则上不进行二次放疗。
1.4.4 复发难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注释】
a 成人难治复发ALL的治疗目前无统一意见,鼓励患者参加临床试验。
b 既往化疗强度较弱者,可选用强化的Hyper-CVAD方案。
c non-ETP-ALL可以采用奈拉滨(Nelarabine)治疗。
d 检测分子生物学异常的突变,在Ph-like ALL、ETP-ALL可能从联合分子靶向药物获益。
e 检测Ph+ALL的ABL激酶区突变,指导TKI抑制剂的调整,如Y253H、E255K/V、359V/C/I突变可选达沙替尼;F317L/V/I/C、T315A、V299L突变对尼罗替尼敏感;E255K/V、F317L/V/I/C、F359V/C/I、T315A、Y253H可用泊舒替尼;T315I只能用泊那替尼。
f 靶向CD22、CD19抗原的单克隆免疫抗体治疗,如inotuzumab ozogamicin,blinatumomab。在难治复发的B-ALL,特别是老年患者已取得较好疗效。
g 靶向B-ALL的CD19、CD22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针对难治复发的B-ALL的治疗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国外批准用于25岁以下的B-ALL患者。
h 无论是Ph阴性ALL,还是Ph阳性ALL,在挽救治疗取得完全缓解后尽快考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