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夏日的温度
2017年6月28日,早上9点,上海,艳阳高照。
初夏的太阳格外耀眼,我们3个参加早期临床实践的大学一年级学生,怀揣如阳光般炽热的心,在社区医院教学基地大门口恭候老师的到来。在医院门诊观摩两天之后,老师今天将带领我们进入社区,“真刀真枪”地开展“家庭访视”。从未做过这样实践的我,内心充满渴望的同时,也隐隐有些紧张,不知道即将开始到来的访视将以怎样的方式开始,更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样难以克服的困难和障碍。
我们去的是一个比较老旧的小区,大约有10分钟车程。在这段时间里,老师一边开车,一边向我们介绍要见到的第一个家庭患者的情况,告诉我们老人家们都很和蔼可亲,待会儿和他们交流时,无须紧张,同时专门叮嘱我们,老人家们年纪大了,听力有些减退,和他们说话时,语速尽量放慢,音量也要稍大一些。
下车后,我们提着血压计和医药箱,跟老师走进一栋老式公房。狭窄的楼梯略显昏暗,我们想着要访视的傅爷爷已经是87岁高龄,三楼虽然是黄金楼层,但他平时上下楼应该不会轻松。傅爷爷家的门是虚掩着的,楼道里就能听到里面的说笑声,听起来应该有好几位老人在。老师敲门后,一位满脸欢欣、头发花白的老奶奶热情地迎了出来。
“陈医生,你今天带了这么多徒弟啊!”老奶奶一边打着趣,一边步履蹒跚地将我们引到屋内。那是个一室一厅的房子,我们一行人进入后,瞬间被挤得满满当当。屋内的采光不是那么好,客厅简约而古朴,一个柜子、一把躺椅、一张桌子、三把椅子,最引人注目的要数墙上的毛主席像。“对呀,昨天给你们打电话说的就是他们,是跟着我来看望你们的。”老师微笑着应着奶奶的话。爷爷、奶奶齐声说:“欢迎,欢迎,今天真是热闹呀。”来串门的两位邻居朋友也应声附和,屋内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热情和快乐。坐在桌边的傅爷爷已经是满头银丝,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了斑驳的痕迹,但也回馈了他儒雅的气质。
在一番寒暄之后,老师先给傅爷爷和陈奶奶测量血压,然后询问他们的用药情况以及最近的身体状况。之后,老师拿出爷爷奶奶委托自己配的药,并且把医保卡交还给老人家。小小的细节让我感到老人家对老师的信赖,感到社区医患之间既有朋友之间的平等,又有晚辈对长辈的关心,使人心生温暖。
奶奶接过药,连声道谢,脸上露出了更开心的笑容。她跟我们说,他们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家庭医生能把药送到家里真是太好了,让他们觉得很安心。听奶奶说这话时,我内心突然觉得很沉重。已到耄耋之年的爷爷奶奶,经历几十年风雨,身体的自然衰老正在使他们渐渐失去一些能力,加上子女工作忙,不能总在身边照料,让他们渐渐产生了一些不安全感。在我们这个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城市,像傅爷爷与陈奶奶这样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政府部门也在积极地推出一些便民措施。更有像我们陈老师这样服务在社区医疗一线的家庭医生,正敬业于自己的岗位,保障着老人们的健康并为他们带去便利与快乐。
老师在第一家的巡诊工作已经接近尾声。离开之前,他问我们谁愿意留下来做访谈。我自告奋勇,成了那个留下的人。随着老师一行人的离开,我成了这间屋子中的焦点。好在老人家们非常配合我的采访,尤其是奶奶的话匣子打开了,再加上两位邻居,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着。时间飞快地流逝,等到同组队员发来消息说,他们都完成了今天的访问,我才不得不起身向几位老人家告辞。出门时,陈奶奶还反复说有空下次再来。我非常享受与老人们的谈话,真心希望下一次再有这样的交流机会。
经过这样的实践体验,我从老人家的脸上看到了他们的快乐,更强烈地感受到了老人们想与年轻人交流的渴望。他们渴望表达自己的观点,渴望受到关注,得到关爱与陪伴……老人们的这些渴望,对我们这些未来的家庭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的我们,除了要掌握足够的医学专业知识,更需要为成为一名很好的倾听者与陪伴者而努力学习,使得今后可以全面地照顾与关爱患者,使他们感受到医学不只有技术上的精湛,更饱含如这夏日般炙热的温度。
(张帧妮)
导师评语
平凡的工作,简单的故事,展示了基层医生与社区居民患者之间亦医患、亦朋友、亦长幼的非常融洽的关系,说明了人文关怀在基层医疗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它也让我们看到了老年患者渴望关爱和陪伴,让我们认识到社区慢性病患者面临的社会问题会直接影响居民的健康,疾病的康复需要家庭、社区、医疗服务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共同努力。
(唐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