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带隧道带涤纶套中心静脉置管的部位、类型及选择
一、留置部位选择
导管留置的部位包括颈内静脉、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等。不论选择哪个部位的置管,必须遵循一个原则:透析导管置入应尽量避开欲建立动静脉内瘘侧的静脉近心端。此外,考虑后续肾移植的患者,须尽量避开股静脉置管,尤其是可能肾移植侧的股静脉。因此,临床上选择置管部位要权衡利弊,慎重选择。
1.右颈内静脉置管
临床上一般首选右颈内静脉为置管部位(图5-1),因右颈内静脉置管有诸多优点:①右颈内静脉管腔粗,导管尖端可直达右心房,血流量大,受体位影响小;②置管操作简单、定位标记明确,不易扭曲,不易损伤胸膜,发生血气胸等严重并发症的机会较少;③感染少,留置时间长,可重复置管;④血管走行直,血流方向与重力方向一致,血栓形成和中心静脉狭窄率低,同侧上肢仍可做动静脉内瘘;⑤易压迫止血;⑥患者舒适性好。缺点:如果中路置管,皮下隧道跨过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头部活动时,导管在血管腔内移动,导管尖部移位可能性大,容易刺激血管壁,导致血栓形成。后路置管可避免该种情况,但操作稍困难。
图5-1 右侧颈内静脉置带隧道带涤纶套中心静脉置管
①置管尖端;②隧道;③涤纶套;④置管体外段
2.左颈内静脉置管
导管在血管内移行距离较长,且路径弯曲,导管容易发生异位、流量不佳等情况,还易引起血管狭窄和血栓形成,影响左侧上肢内瘘的建立或功能。
3.股静脉置管
操作简单、安全、很少发生严重并发症,但影响患者活动,易感染,易形成血栓,故留置的时间有限,如并发髂外静脉炎可影响移植肾的手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选择此位点置管,选择的导管要长,要使导管尖端能进入下腔静脉,减少流量不佳和再循环情况的发生。
4.锁骨下静脉置管
锁骨下静脉相对颈内静脉置管操作难度大,并发症多且重,风险大,置管后引起中心静脉狭窄率高,可达到40%~50%,并最容易影响同侧上肢静脉回流,易出现肿胀手综合征,影响同侧上肢内瘘建立,故应尽量避免选择锁骨下静脉置管。
5.颈外静脉置管
颈外静脉血管细,转折多,导管置入较为困难。适用于颈内静脉留置困难,或不能配合置管的患者。因颈外静脉行径变化及内径变化多,尽管相对比较表浅,但置管成功率低,且往往置管途经锁骨下静脉,亦影响同侧上肢静脉回流,不做首选。
带隧道带涤纶套中心静脉置管放置中心静脉顺序一般原则:右颈内静脉、右颈外静脉、左颈内静脉、左颈外静脉、股静脉或锁骨下静脉。
二、导管类型及选择
带隧道带涤纶套中心静脉置管材质主要是硅胶、聚氨酯、聚矽氧烷等生物材料。这些材料可保证导管在体外有一定硬度,在体内比较柔软,既容易插入血管,又不易损伤血管内膜,可长时间留置在血管内。目前常用带隧道带涤纶套中心静脉置管按结构分为4类。第1类:顶端阶梯式双腔导管,静脉端与动脉端出口相差2~3cm;第2类:顶端分裂式双腔导管;第3类:单腔导管涤纶套双腔管,导管涤纶套固定在导管中间或略偏一端,或可移动涤纶套夹,可根据需要移动涤纶套;第4类:顶端双螺旋结构双腔导管,导管顶端开口为“Z”型,静脉端出口与动脉口对称,其动静脉两端任何一端都可以作为动脉端引出血液或静脉端引回血液,血液再循环率低,不影响透析效果。近年来,为了减少导管相关细菌感染和导管血栓形成,在导管上行抗生素和抗凝物涂层,如导管上涂氯己定(洗必泰)/磺胺嘧啶银、米诺环素/利福平、铂/银及其他抗凝物等,减少导管相关性菌血症和减少血栓形成,形成具有特殊作用的导管,但具体效果尚有待进一步证实。
根据患者身高和置入部位不同,导管需要长度也不同,一般有28、36、40、45、60cm等长度,而从导管顶端到涤纶套位置的长度分别是15、19、23、25、40cm,一般成人右侧颈内静脉置管用36、40cm长度导管,左侧颈内静脉置管用40~45cm导管,而股静脉置管则应当选择45cm以上的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