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净化血管通路建立与维护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无毡套中心静脉置管的操作

若条件允许,原则上应采用超声引导或定位下穿刺,但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采用的是体表标志定位方法。
一、颈内静脉穿刺插管

1.解剖特点

颈内静脉从颅底颈静脉孔穿出,进入颈血管鞘,与颈内和颈总动脉伴行。其上段位于胸锁乳突肌内侧、颈内动脉后方;中段位于胸锁乳突肌两个头的后方、颈内和颈总动脉的后外侧;下段位于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的三角间隙内、颈总动脉的前外侧,最后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左侧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汇合处,另有粗大的胸导管汇入,若行左侧穿刺,容易损伤胸导管,所以颈内静脉穿刺最好选右侧。在右侧的相同部位虽也有淋巴管汇入,但较细小,损伤机会相对较小(图4-2)。
图4-2 颈内静脉解剖位置

2.穿刺点和进针方向

穿刺径路有前侧、后侧和中间径路三种,以中间径路最常用。

(1)穿刺径路 1)中间径路:

由于颈内静脉下段位于胸锁乳突肌两个头之间的三角间隙内,解剖标志明显,且在颈总动脉的前外侧下行,穿刺时不易损伤动脉,故此处是穿刺置管的最佳部位。以三角间隙的顶点(锁节上缘上方3.5~4cm处)为穿刺进针点,针尖指向同侧乳头,与皮肤呈25°~30°夹角,紧靠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内侧缘进针。

2)前侧径路:

穿刺点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锁骨上方5cm处),用左手示指和中指扪到颈动脉搏动并将其向内推开,在示指与中指间进针,与皮肤呈30°左右的夹角,针尖指向同侧乳头(或锁骨中内1/3交界处)。

3)后侧径路:

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锁骨上方5cm处,或颈外静脉跨过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交点上方)进针,针尖指向骶尾部,针尾与颈纵轴呈30°~45°夹角,与皮肤呈25°~30°夹角(图 4-3)。
图4-3 颈内静脉穿刺径路

(2)进针深度:

因患者颈长短及胖瘦而异,瘦小患者颈内静脉较表浅。—般进针1.5~4cm能穿到静脉,最深以针尖不超过锁骨上缘为度,太深容易损伤胸膜顶而引起气胸或穿入其他血管,如刺破锁骨上动脉而引起血胸或纵隔血肿。

(3)操作方法 1)穿刺包:

主要包括穿刺针、导引钢丝、深静脉导管、扩张管等。穿刺针13G,长5~10cm,导引钢丝30~50cm。深静脉导管为优质材料合成,有一定的柔韧性,表面标有刻度,可指示置管深度。导引钢丝为J形钢丝,其优点是易通过静脉弯曲处,粗细以顺利通过穿刺针为合适。此外,还应准备静脉穿刺包1个(其内有持针钳、1号缝线、弯盘、注射器和敷料等)、生理盐水、局部麻醉药。

2)体位:

患者去枕平卧,肩下垫一薄枕,使头低15°~20°,头转向对侧,术者站立于床头进行操作。

3)操作:

常规消毒、铺巾。消毒范围上至下颌缘,下至乳头平面,外侧到颈后、肩峰和腋前线,内侧到对侧锁骨中线。用1%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3~4ml做皮丘和局部浸润麻醉,并用局部麻醉针试穿刺,以探明颈内静脉的位置和深度。用生理盐水冲洗穿刺针后,接专用5ml注射器并抽取生理盐水3~4ml,排尽空气。右手拇指和示指持穿刺针柄进行穿刺,左手可将穿刺点后方将皮肤稍向后绷紧,边进针边轻轻回抽。穿到颈内静脉后,沿静脉走向再进针0.5cm(注意角度,避免对穿过静脉),检查回血好,证实确在静脉内后(回抽通畅,血流呈暗红色,压力不高,停止回抽时注射器活塞不被自动推出),左手固定穿刺针与注射器不动,右手将导引钢丝顺着注射器后端小孔送入静脉。右手固定钢丝末端,左手连同穿刺针与注射器一并逐渐退出(注意不要将导引钢丝一并也退出)。将扩张管沿导引钢丝插入皮下一定距离后退出扩张管,此时便可将静脉导管沿导引钢丝送入静脉。拔出导引钢丝并立即用拇指堵住静脉导管外口,防止空气进入。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腔,检查回血通畅,置管深度合适后连接输液。最后将导管在穿刺点附近用缝针固定于皮肤上。

(4)注意事项

1)颈内静脉穿刺,一般患者进针1.5~3cm,胖者2~4cm,多能穿到静脉,若进针>4cm仍未抽到回血,可能是进针方向与角度不合适,或因静脉张力过低,被推扁后对穿过。此时不宜再盲目进针,而应徐徐退出,边退边回抽,退至皮下,调整方向或角度后再进针。有时在退针过程中可抽到回血,证明已对穿过静脉,多因穿刺针与静脉间角度过大所致,若回血很通畅,可试插入针套,如插入困难或已形成血肿,则应拔出穿刺针,压迫数分钟后重新穿刺。
2)从穿刺点到右心房的距离成人为15~20cm,身材矮小、颈短者距离更短些。中心静脉插管深度以导管尖位于上腔静脉内为宜,女性12~14cm,男性13~15cm,小儿5~8cm。插管太深而进入右心房甚或右心室,容易引起心律失常。但在插管操作时,宜先多插入数厘米,因为退针套时要随之退出一段导管。此外,若检查导管回血不畅(可因导管打折或转向所致),还需边回抽边慢慢退管,直至回血很好,调整好所需深度再固定。
3)穿刺、置管过程中及导管插入后,都要注意避免空气进入静脉,特别是CVP很低的患者或深吸气时,空气很容易从敞开的穿刺针或导管进入,引起空气栓塞。因此,穿刺时应连接注射器,移开注射器后立即用手指暂时堵住针尾,最好于患者呼气期插管,且插管时导管内应有管芯或帽塞,可防止空气进入。
4)此外,对有横膈上升、纵隔移位等胸腔疾病、明显肺气肿及极度衰竭不能仰卧的患者应列为相对禁忌。
二、股静脉穿刺插管
股静脉穿刺插管由于距离会阴部位近,容易受污染和引起经导管感染,因此不宜作为危重患者床旁监测的首选途径和长期保留,只能在其他穿刺插管途径失败或有禁忌证的情况下考虑采用。

1.解剖特点

股静脉为腘静脉的延续,在大腿根部腹股沟韧带下方与股动脉同行于股血管鞘内,位于动脉的内侧,在腹股沟韧带下1.5~2cm处有大隐静脉汇入。由于此处股动脉搏动容易触及,定位标志明确,与之伴行的股静脉直径较粗大,因此行股静脉穿刺容易成功(图 4-4)。

2.穿刺点和进针方向

以腹股沟韧带下方3~4cm、股动脉搏动的内侧作为穿刺进针点,穿刺针轴与大腿纵轴一致,与皮肤夹角为30°~40°,针尖指向剑突,进针2~4cm能穿到静脉。在休克、心搏呼吸骤停等情况下,股动脉搏动扪不清,可用下述方法确立股静脉位置:将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的连线分为三等份,股动脉位于中内1/3交界处,股静脉位于股动脉内侧1~1.5cm处。可在此点下方3cm处先用细针试穿刺,当抽到静脉回血后,再换成穿刺针穿刺插管。
图4-4 股静脉解剖位置

3.操作方法

穿刺插管工具与颈内静脉插管相同。患者平卧,常规备皮(剃去阴毛,并用肥皂水和清水擦洗局部),穿刺侧大腿外展、外旋30°~45°,自然屈膝或不屈膝,不能平卧者可取半卧位姿式穿刺。摆好体位后,触清股动脉搏动,分别在股动脉、股静脉走向和穿刺点皮肤上做好标记。消毒范围上至脐平面,下至大腿中部,两侧各距离穿刺点10cm以上。铺巾、局部麻醉后用7号细针试穿刺,以探明股静脉的位置和深度(图4-5)。
图4-5 股静脉穿刺径路
以右侧股静脉穿刺为例,术者位于患者右侧,用左手示指、中指指尖触及股动脉搏动,指示股动脉走向,右手持穿刺针靠近股动脉搏动的内侧进针穿刺股静脉。当针尾有回血时,反复回抽及推注2~3次,并观察血液颜色和压力,静脉血液颜色暗红,压力低。如穿刺到动脉,则有高压力的血液自针尾喷出,或将注射器活塞向外推压,且血液颜色为鲜红色(有低氧血症者例外)。证实穿刺针在静脉内后,顺着股静脉走向送进导引钢丝后再用扩张管扩张皮下后置入导管。最后冲洗导管腔,将导管在穿刺点附近用缝针固定于皮肤上,连接输液。若行左侧股静脉穿刺,则术者站立于患者左侧,操作方法同上。
注意事项:穿刺前清洁会阴部、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插入静脉导管后,穿刺点用透气性无菌薄膜敷贴密封,接头处消毒后用无菌敷料包裹,保持穿刺部位干燥,避免污染。留置导管时间不宜过长,以不超过72h为宜,若需较长时间保留导管测压或行全胃肠外营养,宜改行其他穿刺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