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主动脉与下肢动脉CTA联合检查
(一)病例一 【病例摘要】
男,59岁,PCI术后3个月余,间断夜间畏寒、乏力1个月,高血压20年余(图4-5、图4-6)。
【扫描方案】
扫描参数:主动脉CTA扫描范围为主动脉弓至股骨下段1/3,扫描时间3s,采用螺旋扫描模式,探测器宽度8cm,通道数128,旋转速度0.28s/周,管电压100kVp,管电流自动毫安技术,噪声指数25HU,重建层厚0.625mm,标准算法重建,ASIR-V前置30%联合后置70%,辐射剂量CTDIvol:3.12mGy,DLP:340.64mGy•cm。
下肢CTA:主动脉CTA扫描完成后延迟15s,扫描范围为股骨下段1/3至双侧足底,扫描时间10s,采用螺旋扫描方式,螺距0.516∶1,探测器宽度40mm,通道数64,旋转速度0.28s/周,管电压100kVp,管电流自动毫安技术,噪声指数25HU,重建厚度0.625mm,标准算法重建,ASIR-V前置30%联合后置70%,辐射剂量CTDIvol:6.72mGy,DLP:477.74mGy•cm。
对比剂方案:非离子碘对比剂,浓度370mgI/ml,注射速度首先5ml/s,随后3ml/s,剂量80ml。
【诊断】
主动脉CTA:主动脉、双侧髂总动脉、双侧髂外动脉及主动脉部分大分支起始处管壁散在粥样斑块形成,局部管腔轻度狭窄;双下肢CTA:双侧胫前动脉远段粥样斑块形成,相应管腔重度狭窄、几近闭塞。
图4-5 主动脉与下肢动脉重组融合图像
A~D.整体显示主动脉与下肢动脉主干血管情况
图4-6 主动脉与下肢动脉主干血管曲面重建图像
主动脉与下肢动脉主干血管管壁、管腔情况。A~C.主动脉曲面重建图像;D、E.右侧胫前动脉;F、G.左侧胫前动脉
【病例小结】
在进行主动脉与下肢动脉联合检查时,注射对比剂后,行主动脉至双下肢动脉扫描,主动脉CTA采用阈值触发启动扫描,选取气管隆凸下层面,感兴趣区设定在升主动脉或降主动脉。由于下肢血流较慢,需要采用较小的螺距来减慢扫描速度,且应适当降低注射流率,增强对比剂峰值维持时间,以避免在下肢CTA扫描中出现扫描速度快于对比剂充盈速度的情况,以利于对比剂更好地充盈末梢血管。此外,由于主动脉联合下肢动脉扫描范围大,涉及多个不同的检查部位,每个部位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各不相同,这就需要对CT设备进行合理的扫描参数设置和条件测试,也需要对对比剂的用量及注射速率进行相应的调整,统筹兼顾,达到最佳的检查效果。
(二)病例二 【病例摘要】
男,60岁,后背疼痛6小时,高血压病10余年,左下肢酸困3~4年,伴上坡间歇性跛行约100m,平时间歇性跛行300m(图4-7、图4-8)。
【扫描方案】
扫描参数:主动脉CTA,扫描范围为主动脉弓至股骨下段1/3,扫描时间3s,采用螺旋扫描模式,探测器宽度8cm,通道数128,旋转速度0.28s/周,管电压100kVp,管电流自动毫安技术,噪声指数25HU,重建层厚0.625mm,标准算法重建,ASIR-V前置30%联合后置70%,辐射剂CTDIvol:3.35mGy,DLP:365.75mGy•cm。
下肢CTA:主动脉CTA扫描完成后延迟15s,扫描范围为股骨下段1/3至双侧足底,扫描时间10s,采用螺旋扫描方式,螺距0.516∶1,探测器宽度4cm,通道数64,旋转速度0.28s/周,管电压100kVp,管电流自动毫安技术,噪声指数25HU,重建厚度0.625mm,标准算法重建,ASIR-V前置30%联合后置70%,辐射剂量CTDIvol:6.85mGy,DLP:486.98mGy•cm。
图4-7 主动脉与下肢动脉重组融合图像
A~E.显示主动脉与下肢动脉整体情况;F~H.分别局部显示
图4-8 主动脉与下肢动脉血管曲面重建图像
主动脉与下肢动脉血管管壁、管腔情况。A~E.主动脉与髂动脉;F、G.右侧股动脉;H、I.左侧股动脉
对比剂方案:非离子碘对比剂,浓度370mgI/ml,注射速度首先5ml/s,随后3ml/s,剂量80ml。
【诊断】
主动脉CTA:主动脉不典型夹层。左侧髂总及髂内动脉多发小溃疡,左侧髂内动脉局部双腔形成。双下肢CTA:右侧股动脉近中段局限性重度狭窄,左侧股动脉中段轻度狭窄。
【病例小结】
行主动脉联合下肢动脉CTA扫描时,由于扫描范围大,移床距离长,检查前要仔细检查高压注射器的连接管、心电门控的电极线等,以免在移床过程中受到影响,必要时在检查前尝试手动移床,模拟扫描状态,判断并及时处理管线问题。检查前应反复叮嘱患者下肢保持制动,对于意识不清患者应绑带固定。由于躯干部扫描速度相对较快,此时下肢血管内对比剂浓度尚未达到需要,故应在螺旋扫描至股骨下段1/3处时停顿并延迟15s,然后再扫描至足尖,以适应下肢血液循环相对较慢的特点,得到对比剂充盈较好的末梢血管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