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临床康复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章 食管癌慢性病共病临床康复

第一节 高血压

食管癌为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对于早中期食管癌患者,手术是清除病灶、挽救患者生命的主要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老龄化步伐的加快,食管癌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逐渐增多,该类患者术前往往伴随有强烈的应激反应,长时间的高血压(外周血管阻力和左室负荷增大,冠脉供血减少)加上手术的打击,术后极易发生心、脑、肾等系统的并发症。有研究报道,老年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3.1%,心血管并发症的出现极有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
一、病因及机制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常伴有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损害。近年来,食管癌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逐渐增多,该类患者由于受到手术、麻醉等刺激因素的影响,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较高。有研究显示,高血压危险程度越高,食管癌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术后心律失常和低氧血症的发生率越高。2013年中国高血压指南指出,对于高血压的患者行手术治疗前应接受降压治疗,并尽可能地将血压控制在满意范围,以减少围术期血压波动及心肌缺血的发生。在临床实际工作中,鉴于缩短住院时间以及控制住院费用等相关制度,合并有高血压的食管癌患者术前入院准备时间较短,部分患者血压控制水平尚不理想。有研究报道,当人体的舒张压每升高5mmHg时,冠心病的风险随之增加,但当舒张压降低4mmHg或收缩压降低9mmHg时,主要心血管事件会降低34%。因此,对于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术前需要严格控制好患者的血压水平,术前除了联合用药控压,还应该注意维持内分泌平衡,避免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引起的脏器功能损害。其次,应该加强对患者的术前访视,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反应。同时,应该选择对循环影响最小的麻醉方法和麻醉药,以减少术中血压波动带给患者心血管的损伤。胡佳腾等探讨术前血压调控对食管癌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术前良好的血压控制不仅有利于食管癌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稳定,而且能够减少术后心血管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二、高危因素及诊断标准

(一)食管癌合并高血压的高危因素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大类。在绝大多数患者中,高血压的病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占总高血压患者的95%以上;在不足5%患者中,血压升高是某些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本身有明确而独立的病因,成为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除了可引起高血压本身有关的症状以外,长期高血压还可成为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功能,最终可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近年来,尽管人们对高血压的研究和认识已有很大提高,相应的诊断或治疗方法也不断进步,但它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食管癌合并高血压常见的高危因素有:①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水平(1~3级);②男性>55岁;③女性>65岁;④吸烟;⑤总胆固醇>5.72mmol/L;⑥糖尿病;⑦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发病年龄男<55岁,女<65岁)。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记录患者相应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按所测血压均值分级,既往诊断为高血压现服降压药血压正常者归高血压Ⅰ级。根据指南按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并存临床情况的合并作用将危险量化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四档。

(二)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高血压的定义是指体循环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的持续升高。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人群中血压水平呈连续性分布,正常血压和高血压的划分并无明确界线,高血压的水平也是根据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认为界定的。目前,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标准,即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4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0mmHg即诊断为高血压。根据血压增高的水平,可进一步分为高血压第1、2、3级。
上述高血压的诊断必须以非药物状态下二次或二次以上非同日多次重复血压测定所得的平均值为依据,偶然测的一次血压增高不能诊断为高血压,必须重复和进一步观察。
三、高血压的康复管理及策略

(一)预防性康复处理

食管癌围术期高血压的控制应全面综合考虑,维持神经内分泌平衡,避免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引起的脏器功能损害是控制围术期高血压的主要目的。对混合型持续高血压患者,不必要求降至正常方行手术,否则有发生心肌缺血和脑缺血的危险,但围术期中最高不应超过160/100mmHg。对于一般患者建议将围术期血压控制在140/85mmHg以下。周煌明等研究发现围术期的老年人高血压发病比例较高(56.54%),单纯型高血压比例(57.04%)比混合型高血压比例(42.96%)高。Goldman L的研究表明,老年人单纯型高血压更易引起严重的靶器官并发症,也已证实围术期心肌缺血发生率与收缩压升高(>180mmHg)呈正相关,且术中血压多不稳定,手术后期血压更趋升高。
食管癌合并高血压预防措施:
1.在对高血压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前应降压,并适当补充电解质,在患者血压稳定后实施手术治疗。
2.围术期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并平稳控制,必要时通过极化液或是扩管药物措施改善患者氧供和心肌血供状况。
3.术后,对患者实施心电监护。

(二)西医康复处理 1.食管癌术前高血压控制

术前详细采集病史,全面体检,对手术的必要性、危险性做出正确的评价。对患者做好充分的术前评估和准备是很重要的。尽管老年人主动脉弓内的压力感受器对弓内压升高的敏感性有所下降,通过主动干涉仍有大部分人在短期内获得良好的降压效果。选择降压药时尽可能使用高降压谷峰比率的口服制剂,可以有效防止心率增快、血压增高、心肌缺血、夜间血压过低。术前抗高血压治疗使血压下降并保持平稳,冠脉供血及心脏功能处于较好状态,有利于麻醉与手术中循环功能的稳定,减少与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术前降压药除帕吉林一类单胺氧化酶抑制药外一般不需停药,可用至手术前夜,使血压稳定在一定水平。对老年人术前常规给予扩冠药物可减少术后心脏并发症。

2.食管癌术后高血压控制

根据机体应激反应规律及术后血压变化情况将治疗分为三个阶段,治疗各有侧重:

(1)术后4天内机体高应激阶段:

快速稳定内环境为主。术后疼痛、缺氧、水电酸碱平衡紊乱、贫血及低蛋白血症等使机体处于创伤高应激的因素急待解决。术后高血压大多发生在此阶段,应尽快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稳定内环境,同时用神经内分泌药物治疗。

(2)术后4天至7天应激反应稳定阶段:

经过术后处理,绝大多数患者内环境稳定,血压正常可不必继续抗高血压治疗。仍有少部分患者因为免疫功能下降、感染、睡眠不足、糖尿病、并存心肺等基础疾病及治疗疏忽等因素使内环境不稳定,血压较高,应继续抗高血压与调节内环境治疗。

(3)手术7天后应激反应消退阶段:

此阶段患者逐渐恢复饮食,病情稳定,仅有极少数术前舒张压>105mmHg,合并心电图或心脏结构异常的病例仍可出现持续高血压,在排除其他原因后以口服降压药为主。术前发现ST-T改变者常规术中术后以硝酸甘油5mg加入5%~10%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据血压变化调整其滴速,直至患者症状改善,血压平稳,心电图检查ST-T正常为止。在术后未能经口进食前,降压药、扩冠药可舌下含服,常选用硝苯地平10mg,硝酸异山梨酯10mg或卡托普利25mg,每6~8h/次。

3.其他重要处理措施

Avendano CE等研究表明,FEV 1低于65%的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最大。有回顾性研究证明虽然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术前监测患者的V25和V50/V25可为选择最优的手术方案提供依据并可预测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可能性。因此,术前应嘱患者戒烟酒,指导进行心肺功能锻炼,对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用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抗生素,减少呼吸道分泌物,增加肺通气功能。开胸术后低氧血症是术后心肺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动脉氧分压在术后第二天最低,除术中吸痰膨肺、给氧外,术后应充分给氧,尤其是术后三天内特别重要,对血容量已补足,HGB在70~100g/L时应视血压脉搏情况考虑输血以纠正组织缺氧。由于老年人多有慢性肺功能不全,宜低流量给氧,过高易诱发二氧化潴留。

(三)中医康复处理

中医认为,食管癌的发病是全身性疾病在人体的具体反应。在治疗过程中,应该采用天然中草药,通过对机体内环境的调节来实现标本兼治的效果。中医注重从患者整体入手,通过对不同患者、不同病因病机的辨证治疗,起到“培元固本”“化痰散结”“排毒减毒”的功效,从而呈现出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的疗效。
高血压中医学多按眩晕、头痛论治,属于肝阳上亢、肝肾阴亏、风阳上扰、气血上逆,出现以头痛眩晕、血压增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血脉疾病。

1.辨证汤药 (1)肝阳上亢证:

眩晕,头痛头胀,头重脚轻,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有力。

治则:

平肝潜阳。

方药:

天麻钩藤饮加减。
石决明、钩藤、杜仲、天麻、黄芩、川牛膝、栀子、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

(2)肝肾阴虚证:

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口燥咽干,肢体麻木或痿软,胁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或有低热,颧红,盗汗,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治则:

滋补肝肾、育阴潜阳。

方药:

杞菊地黄丸加枳实、桂枝等。
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枸杞、菊花。

(3)阴阳两虚证:

眩晕耳鸣,体瘦神疲,畏冷肢凉,五心烦热,心悸腰酸,舌淡少津,脉弱而数。

治则:

滋阴补阳。

方药:

金匮肾气丸加减。
炮附子、肉桂、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丹皮、泽泻。

(4)虚阳浮越证:

眩晕头痛,皮肤灼热,面红如妆,口燥咽干,小便清长,便稀或结,下肢厥冷,精神委靡,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或弦,按之无力。

治则:

温补肾阳、引火归元。

方药:

右归饮加龙骨、牡蛎等。
熟地、山药、枸杞子、炙甘草、杜仲、山茱萸、肉桂、附子。

(5)瘀滞脉络证:

眩晕,头痛,肢体出现斑疹、紫斑,唇紫,舌暗或有斑点,脉涩。

治则:

行气化瘀通络。

方药:

通窍活血汤加减。
赤芍、川芎、桃仁、红花、老葱、生姜、红枣、麝香、黄酒。

2.辅助疗法 (1)针灸疗法: 1)气血不足:

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肢体麻木或 动,面色淡白或萎黄,唇、甲色淡,舌淡嫩瘦薄,苔少,脉弱。

治法:

以培补脾胃为主,毫针刺用补法,可灸。

处方:

脾俞、足三里、气海、百会。

2)肝阳上亢:

眩晕,头痛头胀,头重脚轻,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有力。

治法:

以清潜肝阳为主,毫针刺用泻法。

处方:

风池、肝俞、肾俞、行间、侠溪。

3)痰湿中阻:

胸闷,咳痰,脘痞,恶心,肌肤肿硬、顽麻不仁,苔白,脉滑。

治法:

以运脾化痰为主,毫针刺用平补平泻法,可灸。

处方:

丰隆、中脘、内关、解溪、头维。

(2)水针疗法: 处方:

合谷、太冲、翳明。

处方:

内关、风池、四渎。

方法:

每次取穴2~3个,每穴注射5%或10%的葡萄糖液1~2ml,或维生素B 12 100μg注射液0.5ml,隔日一次。

(3)耳针疗法: 选穴:

肾、神门、枕、内耳、脑。

方法:

每次取穴2~3个,中、强刺激,留针20~30分钟,间歇运针。

(4)头针疗法: 选区:

双侧晕听区,每天一次,5~10次为一个疗程。
(党海珍 胡 毅 姜忠华 孙胜杰)
参考文献
1.赵秀芸,李兆芝,易任德.老年眼科围手术前期血压安全范围探讨[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5,33(8):906-908.
2.任华,曾毅,徐岩,等.耳穴压豆按摩在改善骨科患者术前高血压状况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0):34-35.
3.周煌明,张伟杏,陈惠忠,等.食管癌围术期老年人高血压发病状况及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9):1493-1495.
4.郭晨跃.术前高血压及血压控制与否对中短期心血管预后的影响[D].上海:复旦大学,2014.
5.姚化建.老年食管癌及贲门癌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防治[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25):109-110.
6.叶文炼,姜婉娜,金约西.不同降压水平对高血压患者眼鼻相关微创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4,17(4):396-397.
7.张莉.川南地区成年眼科手术患者高血压相关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及不同方法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围术期血压控制水平的效果评价[D].泸州:四川医科大学,2015.
8.胡佳腾,吴卫兵,王俊,等.术前血压调控对食管癌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2016,29(6):1053-1056.
9.刘力生,龚兰生.1999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行本)[J].中国医药导刊,2000,2(1):3-25.
10.周煌明,张伟杏,陈惠忠,等.食管癌围术期老年人高血压发病状况及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9):1493-1495.
11.GOLDMAN L.Cardiac risk in noncardiac surgery:an update[J].Anesth Analg,1995,80(4):810-820.
12.王金之.基于4D-CT扫描放疗中食管癌靶区空间位置及重合度的变化[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4,34(8):592.
13.STONE J G,FOEËX P,SEAR J W,et al.Risk of myocardial ischaemia during anaesthesia in treated and untreated hypertensive patients[J].Br J Anaesth,1988,61(6):675-679.
14.KAWAGUCHI Y.Preoperative assessment for the risk of 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J].Nihon Geka Gakkai Zasshi,1990,91(11):1667-1674.
15.刘颖珍,肖永隆,徐波,等.胸部肿瘤围术期血气监测及临床意义[J].中华胸心外科杂志,1994,10(3):220-221.